陆宰的疑惑就在这里;要知道他这十天没干别的,就是在明州和临安之间奔波了。
他清楚的记得,上次他到临安城向陛下回禀明州神舟筹备事时,临安城内虽也有不少飞书、榜文,散着‘秦相公是细作’‘陛下不当求和’等话,但民情尚不至如此。
是什么?激的百姓如此同仇敌忾?
且对秦桧之死,朝廷北伐如此庆幸?
很快,陆宰父子找到了答案。
啊,原来(又)是当今皇帝,宋之万民君父啊!
怎么说呢,真是个不意外的答案。
毕竟,当今陛下在令人失望这件事情上,从不令人失望——
众安桥是南宋都城临安最热闹的去处,市口自然立有一块异常醒目,用来张贴朝廷布告公文的板榜。
现在,这板榜上就贴着宋帝写给金国皇帝金熙宗的《进献誓表》刊印版。
其实陆宰如果不在船上飘着,作为官员,应该能从官府邸报上更早看到这份亲笔乞和书。
确实是陛下的亲笔,因皇帝对自己的字非常自傲,常遍传群臣,让人夸赞他。当然,如果只看字迹的话,皇帝也确实是有骄傲的缘故:跟他爹昏德公一般,书法造妙,世所罕见。
但陆宰一如既往没心情欣赏皇帝的书法。
而才看了个开头,陆宰父子俩就险些同时患上高血压。
“臣构今进誓表,伏望上国圣降誓诏!自此后宋世世子孙,当谨守臣节……”[1]
“爹爹!”陆游伸手扶住父亲。
陆宰推开儿子的手,想要坚持自己迎接这无与伦比的精神挑战。
又看了几行后,陆宰:“……还是扶为父一把吧。”
醒木一拍,穿透力极强的声音传到陆宰父子耳朵里——是瓦舍里的说书人,正在为不识字的百姓念着这份《进献誓表》,而且还格外体贴翻译成了通俗易懂版。
一字一句切齿说出这宋的皇帝和宰相,是如何像切开肉饼一样,毫不怜惜地瓜分国土奉于金人,言辞又是何等卑微——
“……上令下从乃世之常理,今我宋乃下国,与上国金朝划定疆土,永世不违。”
“自此淮水中流以北,尽归上国!”
围着听说书的百姓,有不少跟陆宰父子一般都是今日才入临安城来,不明情形才特意跑来瓦舍听书。
此时一听就懵了,既如此划分国土,岂不是淮北、陕西、河南河北……都归了金国。
故而不少带着河南、陕西等中原之地口音的听书人当即发问:“那我们这些流移在南之人怎么办?”
他们算什么人呢?
亡国奴?
说书人声震云霄:“陛下亲笔进献表中有旨:北人见则遣归上国。”没错,就是亡国奴,是要被遣送回去的亡国奴!
醒木一拍话锋一转,说书人忽然跟下面的某位听书人互动起来:“我瞧客官一身血煞气,莫不是北面来的义军吧。”
“你可知陛下御笔,承诺金国‘凡有上国捕亡之人,南宋绝不敢容隐?’”言下之意:像你这等明显参加过抗金的北人,该被官府通缉抓捕后,立刻扭送金国才是!
见被互动人面色骤然一变,甚至转身就要跑,说书人又忙道:“诶诶,这位客官莫慌,且听老朽念完!”
“多亏了天怜我宋,降下帝姬铲奸除恶,诛秦桧于朝堂,定北伐于朝夕!陛下这份《进献誓表》,才未被奸臣贼子送往金国!”
“你也不必急着跑啦!”
……
说书人棚子愈发热闹,很多看不懂文绉绉榜文的百姓,都被吸引了过去。
唯有陆宰父子还站在板榜前。
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寻常百姓,比如流居南面的北人更在乎的是皇帝如何处置他们;而祖籍本在南的百姓,则会更在意皇帝承诺每年送给金国的天价贡金,羊毛出在羊身上,他们可知道朝廷收税的厉害!
但对于陆宰来说,陛下这一大篇‘臣构言’中,最令他想要吐血的部分,还是皇帝承诺金国:自此两国接壤州城,除了巡尉(负责城内的秩序安保工作)外,宋不得设置任何屯军戌守!
不得设守军!
那岂不是边境百姓,就是金国豢养的猪羊,什么时候饿了,什么时候宰来吃就是了!陆游原本扶着父亲的手臂,可如今,他已经分不清到底是谁的手臂在颤抖。
十三岁的少年,看的眼底几乎要沁出血来。
这就是他们大宋的皇帝!
该下油锅的难道只有秦桧一人?!
怪不得秦桧的死,让临安城陷入了巨大的狂欢:只怕不只是在庆祝卖国奸相之死,还是一种不能说出口,但人人心照不宣的祈祷——
祈祷那位逃出海的皇帝,能死在海上就好了!
祈祷他再也不能祸害家国百姓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