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一般的有一问就有一答,林素卿简直可以想想信纸的那一端是怎样一个正正经经一板一眼的书呆子。
看着信件的最后那些勉励的话语,林素卿想起了自己最初的也是唯一的追求:考上二中,考上理想的大学。
嗯,为什么不继续追逐呢?人在三中又如何?三中年年不一样有考上大学的学生么?只要自己能够成为三中最好的那一个。
林素卿从来不曾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何况,只要想着可以跟周如心一起努力,她莫名的感觉浑身充满了干劲。
那就来约定吧,她对自己说:“如心,那我们约定了,一起努力吧。”
后来的两年里,持续的通信,很多时候都是她在请教周如心,偶尔她也会指点一下周如心的语文阅读之类,看着自己的成绩稳步上升,她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离周如心越来越近。
她一直觉得周如心像个标杆似的存在,心性坚定,目标明确,从不受旁人他事干扰。
偶尔林素卿也会在信中诉说一下烦恼,毕竟三中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不会考大学的,所以厌学弃学的情形还是比较严重的。
那些孩子对林素卿这样一心努力的学生多多少少有些讥讽,故意挑衅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说几句刻薄的话语,讥嘲几句是常事。尤其林素卿原本也是中下生的一员,现在却专心专意念书,再不跟着她们一起八卦闲扯,自然所受非议最多。
每当此时,周如心都会跟林素卿说:“青青,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你的一生是你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于是林素卿就可以学着无视那些非议,继续努力钻研习题。(只是,很多年后,林素卿多想跟周如心也说一句“如心,你的一生是你自己的啊。”)
高三时候父母当时的偏心确实让林素卿非常的惶恐,有那么一段时间真的是觉得天都要塌了,自己所有的努力在父母偏心决意选择哥哥的时候显得那么的可笑,自己跟如心的约定是不是再也没有可能实现了?
然而周如心的来信让她一下子心定了,她全然的相信周如心,既然如心说了有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她顺利的去念大学,那么父母亲所纠结的费用问题就完全不成问题了。
后来老师跟她一番谈话更是让林素卿的心完全定了下来,原来还可以先休学打工赚钱再去考大学,她完全不担心呢,唯一遗憾的是,不能跟如心同一年上大学了。
也就是晚一年上大学而已嘛,那么那么漫长的一生,不怕不怕。这样一想,林素卿又不担忧了。嗯,其实晚一年上大学也好啊,还可以先看看如心去了哪所大学,自己努力多些,说不定还可以跟如心上同一所大学呢。(不过,估计这个很难吧。)
当初的林素卿想过很多将来种种,唯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一不小心就把周如心“丢”了。
虽然因着当时的突然决定外出打工,也未能告知周如心自己的真实名姓,后来的一年多也未能与周如心联系,但是林素卿依旧没有担忧过。因为周如心跟她说过,肯定会在大学毕业后回到小县城来好好陪着父亲。
小小的县城能有多大呢?
何况,林素卿非常确信周如心以后一定会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那么,就算暂时失去了联系(实际上当时那种情况,林素卿心中并不是很期望周如心知道自己的囧境),当自己顺顺利利从大学毕业之后回来自然也就可以找到周如心了。
林素卿没有想到的是,当自己完全靠着自己的努力顺利的完成了大学学业,也因着大学时候学业成绩的优秀成功的在省城找到了工作的时候,却再也找不到周如心了。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