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节(2 / 2)

董康一晚上时间,直接跟大家打成一片。

而且他发现,这群人的年纪不一,但似乎都以年纪最小的纪元为主心骨。

十五岁的人,在这群人里颇有些说一不二的气势。

但实际上,纪元又是个随和性子,宴会上并不多说,可他但凡说话,大家都很赞同。

这样的人放在他们那,颇有些“头人”的意思。

就是一群人或者一个部落的首领。

不管是文举的孟华伟,张洵孙举人他们。

还是武举的武营等人。

他们建孟府的人常常在一起,或许没什么感觉,他刚刚加入,所以能看出来。

纪元小小年纪,确实不同寻常。

此刻他不同寻常的卷子,让几位阅卷官都微微吃惊。

四月十七,乡试贡院内。

各处点着烛火,考官们挑灯阅卷。

“敦仁守义,而协和人自致者,一人如是也,众人亦如是也。”四书考官道,“说得好!实在是好。”

四书考官共有五人,大家相互传阅,每人都细细研读:“确实好啊。”

“此文醇厚昌明理势并重也!”

其中地位最后的那位阅卷官,更是直接写下评语:“醇正近理之言,诸儒所不及。”

这评价,实在是高。

但阅卷官们一一点头,都是赞同的。

其中一人还叹:“若科举都是此等文章,我们也不觉辛苦了。”

今日已经是阅卷的第四日,多数考官皆是头晕眼花,读到如此通畅明理的文章,不亚于喝到甘泉水一般。

好,实在是好。

此文被单独拿出,如果后面四书文也不错,那肯定会被列为前三。

“看看他下面两题如何答的。”

第二题为“文王视民如伤。”

此考生答:“心存乎民与道足以。”

此句破题,直接将文章拔高,让考官再次眼睛一亮。

后面的见解更是让人感慨:“条理清晰,并见阳春大德。”

阅卷官直接题字:“以字句间博人鉴赏。”

不仅夸作者的品德好,还要逐字逐句地阅读!

“观夫康功用既,而微懿之美,爱著柔恭。道之在躬者,不既盛乎?”

甚至还给了合理的建议,还给了为何要效仿先贤的原因。

几位考官甚至把手头的事都放了,当真一字一句地阅读。

“好!今年得此佳才,也是科举的幸事!”

“好一个道之在躬者,不既盛乎?”

只要好好做了,还怕做不好吗。

只要身体力行了,难道还不是盛世吗。

此话读来竟然颇为激动。

甚至深入浅出,摆事实讲道理,更是娓娓道来,让人读起来,真的像先贤的文章一般。

“看下一篇,快。”

“第三题他怎么答的,我认为他是第一了!”

虽然四书的三题里,只看了他两题,但已经感觉,他会是第一!

第三题为“事君能致。”。

此话考官们肯定懂是什么意思。

但就是想看看这个学生能给出什么见解。

不过资历最高的阅卷官下意识翻了翻第一题,再看看第二题,心中有些不妙的情绪。

等第三题的文章拿出来,这位阅卷官已经想挠头了。

第一题,讲的是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

虽然有些拍马屁的嫌疑,但这朝堂上,谁不拍马屁。

最新小说: 在这样的年代(二战) 炮灰美人他总在外貌焦虑 夫郎说 夫郎他乖巧又能干 迷津雪 听掷(赌博文学、群像、NP) 安念(骨科 1V1) 和导师相亲后,我嫁进了顶级豪门 穿书,别想阻止本咸鱼改剧本呐 沙雕攻今天知道他掉马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