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昌盐郡,西边永临县两地急不可耐。
总该轮到我们了吧?
也别明年了,就十二月开始,可以吗?
这路早修好一天,就能多赚一天的银钱啊。
旁边的罪犯们满头问号。
他们也是人啊。
不让他们休息的吗?!
他们的想法没人在意,就像他们之前根本不在意普通百姓的想法一模一样。
他们终于知道,什么叫生不如死,什么叫痛不欲生。
纪元点头:“好,那就准备准备,开始修第二条,第三条道路。”
修路。
培育良种。
一起做!
反正他手底下的人越来越多了。
应该忙得过来?
第140章
第140章
种田最重要的几件事。
土地, 肥料,种子,灌溉。
每一样拿出来, 都能长篇大论, 写著作等身的文章。
当地情况, 纪元已经很了解了。
土地, 灌溉,乃至肥料,都在慢慢发展。
如今,终于轮到种子了。
要说从古至今的农业发展,已经几千年的历史。
如今常见的粮食,在最开始的时候, 也不过是杂草一般。
经过长年累月的驯化,终于有了大家熟悉的模样。
纪元一直认为滇州府发展潜力巨大,就是因为本地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气候的适宜。
这样的气候, 也为接下来的育种, 提供绝对有力的支撑。
前两年还好, 纪元还觉得慢慢发展也不错。
估计是距离自己离任时间不到两年,他只觉得事情紧急起来。
正好指挥使张将军过来,再加上镇南关也有了新知州。
即使宁安州大部分事情,刘同知都应付得过来,他干脆守在官田附近,只恨不得在附近搭个小屋住里面了。
以前大家想找纪知州, 还不知道他去哪忙了。
现在只要提起来, 便道:“纪知州肯定在官田附近啊。”
而他身边,除了柴烽之外, 邬人豪被调到张将军身边,张将军也是喜不自胜,觉得找到一个得力的助手。
安大海更是不见人影,他现在俨然是附近几地牲畜专家,直接提高本地牲畜养殖的水平。
纪元面前站着的,基本都是当地厉害的老农,以及负责官田的小吏。
这些官田的小吏们只觉得压力极大。
您堂堂一个知州,为什么亲自来种田啊。
看看您身上的光环,您不觉得这样做屈才了吗?
外面不都说,读书人傲气得厉害,您怎么不一样啊。
特别是刚被调过来的官吏们,每次看到他们知州大人,他们纪状元穿着短打,撸起袖子干活,就觉得没眼看?
您都是读书都读到顶峰了。
这样不觉得有辱斯文吗?
无意间被纪元听到,纪元也只会说一句:“怎么?你不吃饭?”
吃啊,但不种啊。
君子农夫各司其职,我们靠才能做事,吃粮食并不觉得愧疚。
可这话根本说不出来。
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