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就是理论研究的信息共享问题。
比如,某团队研究出了某种双元素组合所对应的超导临界温度。
为了不浪费科学资源,其他团队就可以放弃研究,直接使用其他团队的成果就好了。
在双元素的研究中,任何团队都不可能把研究覆盖所有的组合,信息共享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超导理论研究的其他方向也可以共享,比如一些元素组合的冲突问题,因为很可能牵扯到应用的研究,一些机构就可能会对于成果进行保密。
如果所有的机构都这么做,那么超导技术的发展肯定会大大受限。
另外,后续超导材料的研发、应用,也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
比如,某一个机构研究出了可以工业化生产应用的超导材料,因为材料一般是没有专利可言的,就肯定会有很多机构进行逆向工程。
那么过程中专利要怎么保护呢?还是说随意的进行逆向工程,肯定会让市场变得很混乱。
超导的国际组织就可以在其中起到协调的作用。
等等。
超导的国际组织可以涉及的领域很多,而在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就可以把规则制定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
目前的国际形势来说,可以让人类科技产生腾飞的超导技术领域,国内想要占据主导权是非常困难的,甚至说完全不可能,因为很多国家会直接放弃加入组织。
这些都是需要讨论的。
很多人都认为超导技术马上会迎来飞速发展,顶层肯定是国家与国家的谈判,而科学基金会主导的是机构和机构的关联。
机构和机构的关联,等同于是学术领域接触,不会涉及到太复杂的问题,而学术领域的组织,也需要讨论一些规则等问题。
会议的目的就在于此。
这种规则制定、讨论相关的会议,和大部分学者是没有关系的,他们只能提供技术理论上的参考意见。
王浩全程一言不发,就只是旁听了会议内容。
等会议结束以后,他就被好几个学者围住了,其中包括汪承林和杜建伟,两人找到了王浩,专门去谈连通半拓扑理论和超导凝态物理机制的问题。
王浩也很耐心的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我的想法是从湮灭理论的方向去研究。”
“我一直在研究湮灭理论,其中的数学构架和凝态物理理论关联性很强,还是从微观粒子角度出发的。”
“如果能构建出相关的数学体系,我认为就可以……”
王浩连续说了好半天,他是很认真的在解释,还特别提醒说道,“我回去就做这个研究,牵扯到湮灭理论的构建,对我自己的研究很重要。”
这是提醒。
王浩能看的出来,汪承林和杜建伟对于他所说的方向很感兴趣,但是他觉得自己很快就能完成研究,就干脆直接明确的说出来,让两个人对研究‘死心’。
汪承林和杜建伟也能听出王浩的意思,但他们两人的想法和王浩完全不一样。
他们当然认可王浩的研究能力。
如果是做同一项研究的话,他们完全没有信心能够比王浩速度快,甚至会选择直接放弃。
但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王浩是不一样的。王浩是从湮灭理论出发做研究,也就是从半拓扑的方向出发,去研究联系凝态物理;他们都专业从事超导凝态物理的研究,就是从超导凝态物理的方向出发,最终去联系半拓扑的理论。
这就好像是挖一个山洞,王浩是从山洞的东侧开始挖,而他们是从西侧开始的。
山洞是不可能直接连通的,肯定是需要一个过程。
在联通的过程中,肯定就能有一个个成果,他们做相关的研究,自然就可以追求这些成果。
两人听了王浩的话,顿时都有了很多的期待。
等完好离开以后,他们思考着不由更加期待,随后相互对视一眼,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同时,空气中再次出现激烈的火花。
……
两天后,国际超导材料与机理大会正式召开。
这次会议是由科学院、自然科学基金会、国际超导应用物理联合会等部门支持召开,并由凝聚态物理实验室以及超导国家实验室,在苏东市的国际会议中心联合主办。
早上的时候,会场就已经来了很多人。
其中包括一些国际著名的超导专家,包括一些代数几何相关的数学家,也包括一些理论物理学家,还有各大机构派出的专业团队,等等。
王浩来的会场以后就成为了焦点人物,他被一群学者围在中间,不断说着半拓扑相关的研究。
第二受到关注的人物就是比尔卡尔,比尔卡尔是和首都大学团队一起来的。
几乎所有的代数几何领域的学者,都希望能够和比尔卡尔讨论一下代数几何在超导机制研究中的应用问题。
王浩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大大提升了代数几何学科的地位。
代数几何从纯数学的研究,似乎是变成了应用数学的研究。
各个代数几何领域的学者自然也是身价倍增,一些代数几何领域的博士生,往往会发愁工作问题,而现在他们完全不担心,好多早早的就被各机构联系,提前就已经找好了工作。
由此就能知道代数几何人才是有多么的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