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肉亡川与黑水幽都
枉死城藏有两道仙符,是贴在城门上的,一道在李真拿出时,被东夷帝君用掉了。
剩下一道,本来打算到了幽都之后,再出手一回,指引余书洋他们四个。
却不想,余书洋并不想肉身前往,引得东夷帝君出手,把四妖都收入到枉死城中。
“帝君且稍等,我还有两个法器没拿。”余书洋急忙提醒道。
阴阳真形扇在长蛇童子手上,洞渊玄天旗在吴威手上,去黑水幽都这两件法器是必须要带的。
仙符并没有显形与四妖相见,不过其中确实留有一道意念,他能感受到余书洋的情绪,明白两件法器对余书洋的重要性。
东夷帝君借着仙符,给余书洋传音道:“你小子不要再耍滑头,必须肉身前往幽都,这对你们都有好处。
不要担心从幽冥出不来,出路都给你们安排好了。”
话音刚落,仙符就化作飞灰,余书洋心里暗中松了一口气,他刚才所做的一切,全都是在试探。
东夷帝君算无遗策的名声,余书洋已经听过许多回了,对于这次黑水幽都的安排,他总想试探一下,特别是枉死城门上还贴着一道仙符。
余书洋传音给长蛇童子,让他把洞渊玄天旗取过来,又含糊其辞的写了一道飞符,发给了师弟李太平。
他也不知道,这次去黑水幽都,总要给阳符子、阴陈子他们说一声,东海道院有他仨在,倒也不至于荒废了。
说实话,黑水幽都对他确实有好处,他修行玄武水法,其中五丁阴火蛇就是参悟的黑水。
黑水幽都与东海桃都一样,都有一道鬼门关,不过两者差别巨大,幽都为中土天道忌惮,鬼门关跟幽都鬼神全都名声不显。
桃都山鬼门关就不一样,既是亡魂野鬼的鬼门关,也是阳间的家宅门户,神荼、郁垒同样如此,是鬼神也是门神。
余书洋等到长蛇童子把两件法器取来,就把引魂幡取了出来,放出玄黄二气,把枉死城拖入到冥河中。
白骨骷髅城顺着冥河黑水,进入到玄冥冥土,白骨堆积的城池吸收到冥河水,一点点涨大开来。
枉死城是收容枉死鬼的,其中自带一股枉死怨念,为了祭炼此宝,东夷帝君暗中谋划,坑死了荒海二十四城的妖鬼。
枉死怨气落入冥河中,一瞬间就被染成赤红色,颜色极为妖异,相比起血海要淡一些,又比鲜血要深一些。
四妖站在鬼城上四下观看,李真、姚家叔侄都是第一回见冥土,全都被冥河的景象震惊到。
黑水冥河如同汪洋大海,就像是当初的荒海,亡魂野鬼被若木吹的风,带入到黑水冥河之中。
放眼望去,就见着黑水中泡着各种鬼魂,这些亡魂都没有形体,就像白烟一样挤在一处,细看之下才能看出轮廓。
余书洋是玄冥冥土的掌控者,肉身来到这里,一瞬间就感受到玄冥五水池,对冥土中的一切全都了然。
这会他才明白过来,东夷帝君为啥送他枉死城了。
这座鬼城是用冥日本源炼成,二十四座鬼城遗骸、枉死怨气,都是它的外在表象,真正厉害的是冥河中被染红的赤水。
赤色冥水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肉亡川,这肉亡川跟血海一样,都能引渡对应的亡魂。
东夷帝君把半妖气运取出,用枉死城来交换,可谓是一举三得,一来,把四妖的肉身送入九幽。
二来,也是把半妖气运换走,毕竟枉死城价值不菲,用来交换不伤万仙盟跟道盟的和气。
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把肉亡川给余书洋送过来。
肉亡川、奈何桥两两搭配,就是一件太阴幽冥宝,配合余书洋的太极金桥,就能让肉身穿梭于阴阳两界。
余书洋把长蛇童子、扫霞童子放了出来,分别传音给他俩,让他们两个把半妖气运、奈何桥取来。
“余道士,这是你的冥土?怎得如此广阔?”姚姬极为好奇的问道。
她修行五德法门中的福德,也在灵台中开辟出几十亩心田,栽种了许多紫气芝麻。
相比起余书洋的阴德冥土,根本没法相提并论,就好比一根牛毛与一头牛的差别。
余书洋能明白姚姬的疑惑,当初他没少找姚姬请教五德法术,解释道:“冥土跟心田并不是一回事。
度亡引魂本来是冥神的权柄,这九幽冥土也都是地道群神所有,我这不仅仅是阴德功法,还有冥土地运在里面呢。”
姚姬稍作思索就明白了,说白了,阴德法门不仅仅是德运,还掺杂了冥神权柄,这才显得如此夸张。
若是换做别的世界,修行阴德法门,最多也就是是一个引魂使,帮着把离散在外的亡魂送入幽冥。
一旁的李真听完若有所思,他修行神仙道,正好缺少神灵化身,说起来,冥神一道大有可为啊。
枉死城在余书洋的催动下,直接逆流而上,他要把肉亡川引到冥河源头,在那里搭建一座完整的奈何桥。
当初,余书洋祭炼玄冥五气丹,曾经用玄冥五水培育冥河,把黑水、黄泉、奈何都炼成。
其中奈何水就是肉亡川的下游,当时余书洋遵循冥土的建设,把奈何水引入到冥土,一众妖鬼也都伐木搭建了奈何桥。
这些奈何桥没有肉亡川的支撑,只不过是徒有其表的鬼桥,而不是联通阴阳两界的奈何桥。
枉死城一路逆流而上,直到在冥河西岸停下,这里早先是栽种若木神树的地方,此时已经变成了一片平原。
余书洋把枉死城搬到岸上来,施法将黑水冥河水引入城中,又把奈何水也引了过来。
如此一来,肉亡川、奈何水上下游相连在一起,只等把搭建奈何桥的桥梁放上去,奈何桥就彻底炼成了。
不等多时,长蛇童子先一步回来了,他化形为道童模样,手上拿着一根苇索走了过来。
余书洋让他把苇索交给姚姬,说道:“这就是你们要拿的东西。”
姚子重接了过去,取出一件粗麻衣披在身上,直接把苇索捆在身上,当做腰带使了。
他这一身打扮,就好似哭丧的孝子,正所谓:披麻戴孝,现下姚子重就差一顶孝帽子了。
余书洋看不明白用意何在,不过也知道,背后必定有东夷帝君的后手,他就没再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