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煎肉
陈舟计划在中心点四周支起八根木桩,然后在木桩之间钉上框架,蒙上帆布。
为避免海风掀翻防雨棚,他还要打下木橛子,把防雨棚顶盖锚定在沙地上,再寻找一些岩石,围住木桩,稳固结构。
整个防雨棚只有顶盖没有墙壁,通风但不透雨。
若是风雨齐来,这个棚子虽不能拦住被风吹进来的斜雨,却也能遮挡部分雨水,避免奖励物被完全浸湿。
将卫生纸放到高处树林旁,陈舟砍伐树木,去除碍事的枝杈,把木棍底部削尖,然后用锤面砸进沙土深处。
沙滩建棚最大的优势是不用担心水患,最大的劣势是根基不稳。
沙土松散,杆子插得再深都不敢说一定稳固。
现代社会建造在沙滩附近的永久建筑地基极深,普遍使用钢筋水泥材料,足以消除隐患。
临时的沙滩商铺,烧烤摊和饮料店等小建筑使用的则是一体式组装房。
就连海边遮阳伞也很少有插在地里的,通常都是靠伞底部沉重的水泥墩子保证伞不倒。
往沙土里砸木桩和木橛子的时候,陈舟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他知道这个防雨棚禁不住大风,使用寿命也不会太长。
但为了保护未来的奖励物品,他可以容忍这些缺点。
而且之后每次奖励日,他都会对防雨棚进行维护,尽量保证它能发挥效用,撑过整个雨季。
雨季之后,就算这个棚子能继续使用,他也会将其拆掉。
食人土著的航海工具是独木舟,在风暴频繁的雨季无法远行,也就不可能来到岛上。
到了旱季,土著活跃的时间段,可不能留这么个显眼的建筑物在沙滩上,万一被土著看到,麻烦可就大了。
忙活了一上午,总算将防雨棚搭好。
多钉了几颗长钉,又搬来几块石头压住橛子,感觉棚子已经足够牢固,带着卫生纸,陈舟美滋滋地回到了营地。
今日下山,除了拿奖励外,他还要带些小方砖回去。
一方面是为大灶台做准备,另一方面也要搭一个烟道通向洞外的小灶台,试着炒点菜或是煎点肉吃。
平底铜锅自从卸下,已经闲置三天。
眼瞅着外墙都快要建起来了,陈舟打算试试这玩意到底有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用。
……
毕竟是直通船舱上下层的庞然大物,拆掉火炉后搬下来的方砖数量着实不少,堆满了一整个窝棚。
陈舟往返了好几趟,到天黑时才凑够需要的砖数。
估摸着时间还不晚,他便点起两盏油灯,一盏挂在外侧洞顶下,一盏挂在厨房内部,借着灯光研究起怎么建造灶台。
目前摆在面前的难题不止一个。
首先是烟道问题。
陈舟现在已经有了一些思路,他打算烧制一些陶管当烟囱,然后向上挖掘两米左右,再从外部向内打通,在通道中接上陶管,便可往外排烟。
但雨季就要到来,外墙还没砌好,短时间内不可能完成这项大工程。
他只能先简单地建造一个小灶台,将就着用用。
雨季很漫长,待在室内时间有的是,他可以慢慢挖掘烟道,烧制陶管。
除烟道外,灶台和锅也是个难点。
北方灶台连接火炕,烧火产生的热量既能做饭也能热炕,火炕又能温暖整个房屋,去除潮气,极具实用性。
陈舟原本也想在灶台后建造一个火炕。
但在窑洞住了一些日子后,他发现火炕的实用性完全不如火墙。
因为岛上气候并不寒冷,他也有床铺和足够厚实的被褥,强行睡火炕很容易上火,不利于身体健康。
如果想要祛除潮气,火墙的散热面积更大,时间更持久,占地面积也比火炕小,更符合窑洞的需求。
火墙同样是北方冬季的一种取暖设施,原理与火炕相同。
它的外形宛如一堵空心墙体,一端封闭,另一端连接烧火的炉灶,和灶台共用烟囱,建造起来快捷方便,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术。
陈舟之所以觉得灶台有难点,并不是因为他不会建造灶台。
在乡下待了十多年,每隔几年就有人家炕塌,需要修炕。
也有锅裂了换锅,灶火门坏了重新砌门的。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灶台又不是什么高精尖仪器,里里外外一眼就能看明白的结构,还不至于难倒陈舟。
他犯愁的是——这个大铁罐子到底该怎么当锅用。
倘若砌一个正常灶台,铁罐子放上去以后口沿太高,无论是添水还是煮饭清洁都不方便。
向下挖掘建造灶台,铁罐口沿倒是低了,火墙又不知道该建在哪了。
权衡利弊,陈舟寻思自己本来也不打算用铁罐子做饭,只用它烧水,高一点就高一点吧,宁可麻烦一点也不能妨碍火墙。
雨季晾衣服烤被子可全指望它呢。
……
确定未来的建造方向,陈舟拿水和好白泥,紧贴着还没砌成的厨房外墙,垒起了一个小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