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实际上,王恭早就看得很清楚了。
有一个当皇后的妹妹和有一个当太后的妹妹那是绝对不同的,区别就在于,皇后在前朝并没有实权。
但是一般来讲,只要是做了外戚,这一个家族的人总是会依据连带关系获得一些优待的。
于是,可以看出,皇后的亲族想要获得利益,就要和皇族站在一起,反身相对对自己是绝对不利的。
但是太后就不同了。
一般来讲,一个朝廷,能够让太后说了算,那就只有一种可能,要么就是新君未立,要么就是新皇帝年纪太小还无法主政。
在这个微妙的时间段,太后是可以完全说了算的,她可以来到前台,直接指挥朝廷。
而朝廷上这些大臣呢,别看平日里龙争虎斗各不相让,这个时候也会态度大变,统统服从太后的指挥。
再也不嫌弃她是个女子,女人不得干政等等。
原因就在于,以前的朝代都是这样处理的,有许多先例可循,那么作为后世的朝代,大臣们自然也会接受这一做法。
并且,他们还为这样的做法找到了很理想的说辞,毕竟,我们是以孝治天下的一个地方嘛,那么,作为子辈,孝敬长辈,以母亲为尊,就是符合伦理大道的。
这个时候的太后,虽然是自己说了算,但是名义上,太后只是小皇帝的监护人,是他的代表。
她能够主事那是因为小皇帝还不懂事,需要她这么一个过渡,只要是小皇帝长成,她就要理所当然的将权力还给小皇帝。
要说这朝廷上的大臣也是很能够随机应变了,一般来讲,比如是司马德宗这样怀抱的小皇帝,等到他能够主政,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而在他身后看护的太后王贞英,如今也只有不到三十岁。
那么,可以想见,在以后相当漫长的一个时期内,这个朝廷都是要王贞英这个太后说了算的。
也就是说,保守估计,这些朝廷上学富五车傲慢自大的大臣们要跟着王贞英这样一个女人工作十年!
十年啊!
老实说,历史上的很多正牌皇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多都没能坚持那么长时间的。
让这些大臣们跟着王贞英兢兢业业的做十年的事,已经是很不容易了,那么,这之后,一旦有朝一日王贞英放权的话,他们这些大臣又可以迅速转向,效忠小皇帝。
至于之前的十年,仿佛就从来也没有存在过一样,轻轻松松的就甩脱了。
他们没有任何的纠结,也不会觉得小皇帝的能力不比以前的太后,就算是心里真的这样想,嘴上也绝对不会说出来。
因为,你知道的,这个朝廷终归还是属于男人的,还是属于皇帝的,这是礼法,这是理所应当的!
朝廷上的大臣那也是相当功利的,你看,当小皇帝干不了事的时候,朝廷总需要一个拿主意的人吧,那个时候,你太后就是不想干,他们也会没完没了的向你念经,催着你做事。
而等到小皇帝一旦长成,他们就会变一副脸孔,催着你放权,让你还政给小皇帝。
管你干的好不好呢?
管你是不是还有留恋呢?
只要是时间差不多了,大臣们就开始集体念经,总归是要让你把权力交还回来的。
于是,作为太后的亲族,王恭若是还想掌控权力,那黄金期就在这十年之间,在这十年里,王恭又为什么要帮助司马家,巩固他们的势力?
到时候,把本就孱弱的司马家给抬上来了,抢救成功,那么,他王恭又要往哪里摆?
不是又要变成洗脚婢了吗?
现在王恭也想明白了,其实呢,他的立场和王谧也还是有些联系的。想想看,如果王恭或者说是太原王氏想要在大晋站得稳,那就必须要保证王贞英的位置不坠。
而王贞英呢,身为太后,她也已经选择了和大晋最强武力的代表,北府兵头领王谧站在一起。
她的选择有什么错吗?
不依靠王谧,难道依靠他司马休之?
这些司马家的人,他们这么努力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自己当皇帝。
没来由的,你看,小皇帝才那么一点点大,什么都不懂,他们这些做叔叔的,做叔祖的,还要为了他拼命。
他们的立场和王贞英可不同,王贞英是女人,在这个年代,她这个性别就先天的断绝了她当皇帝的可能。
况且,她也不是姓司马的,怎么可能有机会当皇帝。
可是这些顶着司马家族姓氏的人就不同了,他们就算是血缘关系距离很遥远,那也是有机会的,只要操作得当,或许就搏到了呢?
所以,你看,看似是战友,其实都只是各怀鬼胎的一些短暂联合而已。
那是绝对不可能长久的。
真正掌握权力的王贞英看得比王恭要清楚的多,也早得多。
现在朝廷里谁的力量最为强大?
毫无疑问,正是王稚远!
身为太后,本来就不是法理上真正的统治者,于是,为了巩固地位,并且有可以依靠的力量,王谧确实是最好的选择。
不靠他,难道靠司马家的人吗?
司马家的人可没那么多讲究,这个大家都是有深刻体会的,当他们的力量强大到一定地步,把小皇帝和王贞英一起掀翻,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能够压制司马家力量的,自然是王稚远。
王恭的利益必须和王贞英绑定,而王贞英呢,又选择了王谧,于是,可以说,他们兄妹是全都仰仗着王谧在过活的。
可叹这么简单的道理,王恭现在才弄明白,也是够执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