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2 / 2)

“停下!我要见我桓阿兄!让我见桓阿兄一面我再跟你们走!”王恬大喊大叫,都喊破音了。从阿父派来的最凶悍的部曲来看,他回到山阴县(会稽郡的治所在山阴县)肯定要遭大殃!

唉,如果他知道桓真为了个滋水筒就放弃跟自己相见,心里得是啥滋味。

五月十七。踱衣县的匠童比试进行到最后一场。此次有一百六十五个匠员参加,留取一百人,作为今年踱衣县的匠童。

王葛的材料就剩下蒲草是全的了。

那就制作一张蒲草席子吧。鉴于郑考官喜好机巧之物,她先用剩余的竹子边角料,制作了一些火折子外管。

前世,火折子是在南北朝--北齐后期才出现的,利用的是物理学的复燃原理。懂得这个原理后,无论里面的火绒,或缺氧的外管,制作起来就较简单了。

不过当下的晋朝已经改变了历史轨迹,南瓜都提前出现了,火折子会不会也提前出现?

郑考官过来了,观察王葛的编席手法,暗暗赞叹:此考生的草编基本功,确实也拔尖!

可惜啊,新任县令偏爱机巧之物,非得逼着他这个主考官睁眼说瞎话:“此场制物……只有一张蒲草席么?”

王葛一副紧张模样回道:“材料不够了,只够制一张席。”

郑考官反而如释重负:县令大人,这可不是我没吓唬人家,是材料不够了。

“嗯。那就好好制席。”

“是。”

郑考官为弥补前两场吓唬过她,好心的告诫:“地上不要太乱,废弃的材料要收拾到一起。”

王葛把火折子外管一一拣起,难为情的说道:“我家里穷,就用边角料做些火折子管。”

“无妨无妨,凡能制出的对象,考试结束后都允许你等……等……等等!什么火折子管?”

第22章 22 头等匠童

好歹给我留一个啊!

王葛无语,她给郑考官简单讲述了在贾舍村时,她是怎么自制的火绒:将薴麻浸泡后,去叶,锤扁纤维;加上苇絮后再一起锤烂,晒干;刮点泥墙上的土硝末掺进去,将麻纤维彻底碾碎,用草丝包裹,卷成一个长条,放进竹管;点燃后吹灭,盖上竹管盖。

以后每次使用时,打开盖子吹两口气,火就能重新燃起来。

然后郑考官就把所有的小竹管都拿走了!

再然后,它们被搁到了桓县令案头。

五月二十二,贴榜。

王葛当之无愧居于匠童首位!这个名次是另有称号的:头等匠童!

张青在第八十九位。

瓿知乡榜上有名者,高达七人!

今年的匠人考试成绩,各大类别均跟往年天差地别,原因嘛,大家看破不说破:那就是以权谋私的江县令死了,往年各乡镇榜上有名者少,是因为名额都被江氏瓜分了!而新上任的桓县令铁面无私,各乡各镇才能平分秋色。

“大喜啊!”别乡的乡吏向木乡吏道贺。

“同喜同喜!”木乡吏嘴都笑歪了。“你乡录了几个?”

“九个。”

木乡吏的开心指数直线下滑,他赶紧指着第一名“王葛”的姓名,扬声道:“头名考生,是我瓿知乡的!哈哈哈哈……”

县衙后院。

温式之吹燃了火折子:“着啦、着啦!哈哈!”

桓县令把研究火绒的任务交给族侄和温家后辈,俩少年秉着将功补过的心态,做事很上心,将火绒按照材料组成不同,分类记载,并记录下每种火绒的使用差异。

王葛制作的那种,因为材料有限,肯定是最差的。

好用的,必须添加硫磺、松香等助燃物。为了掩盖火绒燃烧时的难闻气味,还可添加香料。

所以一个好用、燃起来无难闻气味的火折子,绝不是普通百姓能承受起的。

俩少年在“火折子”的发明中,也算立了一功,待他们回洛阳后,肯定不用挨揍了。

“可怜恬弟了。”温式之摇摇头。

桓真:“这话,咱们路过山阴县时,到他床头说。”

桓县令隔着老远就听出俩少年的幸灾乐祸。“火绒制出来了?”

“族叔。”

“桓叔。”

桓真二人揖礼后,展示火折子已经研制成功。

桓县令忍着心中大喜,说道:“你二人有功!式之,你去前院吧,温府已经来人了。”

“是。”温式之揖礼告退,给桓真留下“你自己保重”的一瞥。

“族叔有话?”桓真一边问,一边把记录火折的简册卷起,系好。

“你父的信已到。”桓县令负在背后的手递出,是个粟色锦囊,绳结处粘有泥封。

最新小说: 换亲赚翻了!我嫁病秧子得诰命 万人嫌真千金不做恶毒女配 错撩权臣后,我被娇养了 亡国父皇偷读我心后,支棱起来了 守寡多年的摄政王妃有喜了 心肝,别不要我了好不好 万历明君 回到红火岁月做俗人 重回七七,开局跟女知青回城 在古代做个小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