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沐浴在银白月光之下,一半沐浴在黎明的曙光之中。
天地间,似乎有瑞气萦绕,却又夹杂着一丝压抑,扰人心绪。
突然间,一抹红光乍现,紫色瑞气从云海中升腾!
旭日即将升起!
山谷中的万物开始躁动,无数飞禽走兽抬起头来,既敬畏又恐惧。
但依旧保持着寂静无声。
红光渐盛,月色渐消。
“嗡”的一声清脆鸣响,陡然从天门台上的丹炉中传出,犹如洪钟大吕,又似天地共鸣。
随着这声清鸣,一股雾气从炉口飘出,时明时暗,恍如梦境。
雾气逐渐弥漫开来,使得天门台变得越发朦胧。
突然间,一道璀璨霞光从丹炉口喷薄而出,直射天际!
与此同时,山边那片云海仿佛被这道霞光吸引,快速聚拢过来,顺着霞光直冲霄汉。
刹那间,天空上形成了一朵漩涡状的云彩,看上去就像一只洞察天地的眼睛,冷漠地俯视着云梦山。
天地间瞬息变得混沌不明,光影闪烁。一道道细小的电光开始在那天地之眼中汇聚,天地间的威压骤然增强。
山谷中的万物开始恐慌,惶恐不安。即便是天门台上那四只具有通透道心的瑞兽,此刻也无法抵挡这股威压,纷纷屈膝跪倒在地,尽管全身都在剧烈颤抖,却仍然坚守在丹炉旁一步也不肯离开。
一声激昂的虎啸蓦然响起,原来是那只白虎被激发了骨子里的傲气,猛地挺身站起,朝着空中那朵巨大的云团发出了一声怒吼。
然而,就在怒吼刚到一半时,天地间的威压陡然剧增,白虎虽拼力抵抗,最终还是无法抗拒地被压倒!
此时,天空中那朵漩涡状的云已经明亮至极,其中盘旋着无数闪电,一股仿佛能够毁灭天地的气息从天空弥漫下来,显然下一刻,将会有一道雷霆万钧般的力量落下!
而看那雷霆云层的威力,一旦击下,天门台很可能化为一片废墟!
就在此刻,一个清澈的声音突然从丹炉中响起。
“你这大猫,道心未修成,尚是凡胎俗骨,怎敢直接面对天劫呢?”
伴随声音,一个人影突兀地出现在天门台上。
此人正是秦天。
“这就是天劫?”他悠然地仰望天空中那朵巨大的雷云,眼神中满是对这一切的淡然。
“就这?”
没错,天空中的这朵雷云,正是人们所说的天劫!
天地有道,道即法则!
修行,便是违背自然规律,以凡人之躯,窃取天地法则为自己所用!
因此,天道降下天劫,以惩罚逆天修行者!
天劫,是修炼者最为畏惧的灾难,因其源自天道惩戒,无法逃避,除非有滔天好运庇护,否则必遭神形俱灭!
所以,修炼者们一方面期盼修为精进,另一方面又恐惧修为过高引致天劫,每日都生活在忐忑不安之中。
如果此刻世上还有其他修炼者目睹秦天这般淡然的表情,必定瞠目结舌。
然而,秦天已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炼气士,这场天劫,也是末法时代以来的第一场天劫!
当秦天展现出毫不在意的态度时,劫云开始剧烈翻滚,仿佛受到了某种挑衅,天劫的能量瞬间提升了一个层次。
然而秦天依旧保持着冷静淡然的态度,饶有兴致地凝望着天空中愈发明亮的劫云,心中思绪纷飞。
“未曾料想,我才刚跨过无始门槛,踏入炼精化气第二重境,竟已触发了天劫降临!”
收拾营帐这类琐碎事务自然无需上将军与军司马亲力亲为,当扶苏的话语传来,蒙恬抬首回应,平静地说:“我听说,始皇帝即将巡视琅琊郡,旨在祭祀四季神只。”
扶苏无奈地轻叹:“琅琊郡之地,世人皆晓。由此看来,始皇帝追求长生不老之心,仍然炽烈如火!”
蒙恬微微颌首赞同,始皇帝本非热衷祭祀之人,对方周时期所封的四季神灵,亦谈不上有多虔诚膜拜。
此行的目的,无疑是琅琊郡之外,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扶苏凝视着蒙恬,意味深长地道:“然而,关于神仙异人的说法,实则虚无缥缈。”
“天下黎民深受方士祸害已久!”他语重心长地表示。
蒙恬默默不语,深知扶苏所指乃是云梦山上的那位神秘人物。在这段行程中,二人对此话题已辩论多次。
扶苏的观点很明确:现今六国初统,天下人心亟待归附朝廷。
然而自两年前起,始皇帝便对方士宠爱有加,搜罗天下财富以供奉他们。而这些方士在各地横行霸道,诸多违法之举使得民间怨言沸腾,但碍于始皇帝的宠爱,百姓只能忍气吞声。
幸而始皇帝英明果断,一旦识破方士的真实嘴脸,即下令在全国范围内严惩方士。
此举固然源于方士胆敢欺骗始皇帝,但同时也向天下人表明态度:
朕错了,从此不再沉迷于神仙方士之事。
尽管天下百姓为此欢欣鼓舞,但仍抱有犹豫和观望的态度。
作为始皇帝的长子,扶苏,及身为大秦上将军的蒙恬,既然受命前往楚地追踪方士,就必须采取雷霆手段,安定天下民心。
怎能在此事上摇摆不定,再次引起民心动荡?
“倘若始皇帝能千秋万代,大秦自然也能千秋万代,因此始皇帝此举并非出于私欲,而是为了天下!”蒙恬淡然回应。"
“这天下……”他豪情壮志地仰望天空,下一瞬,他的神色愕然停滞。
“这楚地的云彩……”
他失态地低语:“竟然如此奇特吗?”
蒙恬的语气中透出困惑,扶苏也随之愣住。
正谈论神仙方士的天下大事,你突然提云做什么?
他下意识地抬头看向天空,旋即脸色也僵硬起来。
此刻天色已然破晓,东方云霞绚丽,昭示着旭日即将升起。
天空中虽然飘着几朵浮云,但明显是个晴朗天气,不仅今天如此,近几日均是如此。
这一点早已由军中精通天文的侦察兵核实过,并询问过当地的楚人,绝无可能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