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现在情况有变, 他的身份是学者,还不是普通的学者。
为了让他有代入感, 他穿入的角色名字和他同名,同样叫做周默, 只是现在这一名角色是这个世界里小有名气的犯罪心理侧写师, 在其生活的滨海市f大教书。
这个角色的岁数并不大, 也不过三十三岁,但是已经收获了和这个年纪不太相符的名气。
他不仅已经评上了副教授, 手底带着几个学生,同时还是滨海市公安局的顾问。
这双重身份的份量都不小,闻者都能够想象到其中的工作量, 但是原主还十分享受这样的身份, 甚是还觉得这些工作量没有把他的时间填满,在触觉到原主的这个想法的时候, 周默就知道,原主应当是个智商卓越的人物, 总之不是他的智商能够赶得上的。
原主是一位真正热爱犯罪心理的人物, 而且从小就对此较为敏感,其他小朋友谈起犯罪社会新闻的时候, 通常都是带着几分害怕和警惕,但是原主好像没有这一根筋,只有他会拉着母亲的袖子,问母亲:“这些人,杀人的时候都在想些什么呢?他们会难过,还是兴奋?”
每当这个时候,他的母亲只是轻轻推一推自己的眼镜,说道:“小默,我没有做过这些事情,所以我也没有办法回答你这些问题。”
原主的母亲也是一位学者,所以她对原主的任何问题,都带着几分理性的探究的意味,她没有真正实践过、感受过的东西,她似乎很好找到答案,而且她的答案永远都没有什么情绪化的形容。
或许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原主似乎缺乏很多情绪感悟,要哭要笑,好像不是真实感受,而是他社会化之后知道的生存之道罢了,他知道要这样做,能获得想要的东西,但是不知道这样做,内心真实的感受是什么,但是出于对理论的痴迷,他又想要找到答案。
因为缺乏对人性背后情绪化的真实体验,所以对此十分感兴趣,想要找到答案,这是周默对原主的理解。
原主读了很多的书,也亲自深入研究犯罪心理学,是因为他对这种极端的心理更加感兴趣,相比起世俗的情绪,他似乎对这种极致的情绪更为好奇。加上确实天赋异禀,他在这一层面的研究也很有独到的见解,能够精细地用理论知识去剖析这些心理,还能够衍生出新的理论观点。
凭借着这一点,原主年纪轻轻便做到了该领域副教授的位置,同时也能够给实际破案提供见解,帮助破案。
不过,若不是真正体会到了原主的内心变化,是很难知道原主的内心其实是有一些变态情绪。
原主接触犯罪心理,为已知的犯罪人物剖析犯罪心理过程。但是他本人的思绪跑的太快了,他在每一次的理论解惑中,都能够衍生出更多的问题和好奇。比如他分析某一位犯罪出现一种犯罪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他又会为这个犯罪找到更优解,以及这个更优解能够带来的更大的心理满足。
随着这样的好奇越来越深,原主动了一个危险的念头,他想要将这些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
他这么想的,也这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