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同时带走了国民革命军三百万主力部队,留在沦陷区的只有零散的地方驻军和各地方势力部队。
中国所有战场以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苏军和日军步步紧逼,经过多次零散的小型交战,最后将战线确立在了西南三省的山区之外。
战场态势刚稳定,战线刚刚明确,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对外宣布,国民革命军军事委员会将中国依据中国地理位置,划分为七大战区。
七大战区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统一由战区司令部协调,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等主权行为由国民党中央政府统一执行。
东北战区由于早已没有国民革命军整编部队,但是东北有大量小股抗日组织,由于大多是由共产党领导的,最后选择了马占山的挺近军,马占山也一跃成为东北战区总司令。
华北战区总司令阎锡山,这个不用考虑,原第五战区总司令李宗仁已经到了重庆,第一战区总司令程潜也在重庆,能担当华北战区司令的也只有还在战区的阎锡山。
华东战区总司令顾祝同,原第三战区总司令,虽然人也在重庆,能够担任华东战区总司令的也只有他,因为苏浙等富裕省份,他的根基最深,也是国民革民军中资历第三的人物。
华南战区总司令李宗仁,这里原本是第四战区,总司令为何应钦,李宗仁是桂系首领,虽然华北战场失利,但他的根基在两广的华南地区,华南战区没人比他更适合。
华中战区总司令陈诚,是原武汉卫生总司令,也是实际上的华中战役总指挥,对华中三省最为熟悉,散落在华中部队也多是他的部属部队。
西南战区总司令何应钦,是原第四战区总司令,他的资历在国民革命军中,除了蒋介石总司令,说他第一,没人敢担当第二,这最重要的西南战区总指挥,没人敢抢。
西北战区总司令刘十三,刘十三是七大战区总司令中资历最浅的,但却是管理辖区面积最大的,省份最多的,兵力也是仅次于何应钦的西南战区。
七大战区总司令的权限太大,超越了古往今来的封疆大吏,蒋介石政府当然不会这么放心,各战区都派有副总司令节制。
给西北战区派来的副总司令是蒋鼎文,同时蒋鼎文还带来了自己的部众,不过这部众明显超过了蒋鼎文原来的部下,这明显是给西南战区分散压力。
蒋鼎文不但带来了西安行营的原班人马,还带来了其他战区的4个集团军另3个军,共计24个步兵师,7个步兵旅,3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总兵力三十多万人。
这已经是蒋鼎文这个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所能携带部队的最高上限了,不然这部队兵力,再翻个两三翻也不是没有可能。
蒋鼎文带来这样的兵力,刚刚好跟西北战区兵力相当,这也也排除蒋鼎文在西北战区前来分权的可能,不过蒋鼎文一到旬县,就交出了兵权,只当参谋副司令。
若果不是蒋鼎文的军衔比自己高一阶,年龄比自己大一轮,他真想踢这个坐在凳子上喝着茶,脸上一副无所谓的小人样。
这边十七路军和东北军的十几万张嘴还没安排好,这家伙又给他带来了三十多万张嘴,而这三十万人中,有四个就跟他同级,都是一级上将。
西北战区现在有一个二级上将,五个一级上将,这怎么安排,这也正是西北战区,也就是原第八战区作战指挥部里面,除了马鸿逵外五个上将正在商讨的问题。
吴析亲自给五个上将看门,而门外还有十三个中将和一帮少将,这都是蒋鼎文带来的部队指挥官,他们大多都是在三水军校学习过的,对把门的吴析相当熟悉。
他们更熟悉的是还在操场上训练的学员,这些学员都是国民革命军底层抽出来的骨干,主要是少校和尉官,已经是第八期了,中校到少校级指挥官几乎都轮了一遍。
西北战区集团军级作战单位上升到了四个,马鸿逵的第17集团军,蒋鼎文的第四集团军,李品仙的第十一集团军,薛岳的第十三集团军。
军团级作战单位主要是由蒋鼎文带来的毛炳文的第11军团,胡宗南的第17军团,邓宝珊的第21军团,冯钦哉的第14军团。
军级作战单位就更多了,不在这些集团军和军团下辖的,还有6个军,10个步兵师,16个步兵旅,11个骑兵师,4个骑兵旅,这还不算新二军的编制。
刘十三头都大了,一个新二军三个师八个旅,他才勉强记住各营级指挥官,这新二军的顺序还好记,都是自己编的,可这现在乱七八糟的什么玩意啊。
刘十三光是盯着西北地图上标的七十多个步兵师,十六个步兵旅,11个骑兵师和4个骑兵旅,就眼花缭乱的,全是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