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信,是两国君主之间的交流,说是国书,实则更像私信。
在信中,开头萧远就以王妹称,并着重说明了对宣王的感谢之情,最后又说,刚刚回国,琐事缠身,实在没有办法,等处理完手头事情,一定亲自前往宣国,当面致谢,秦国,也绝不会忘恩负义,请王妹谅解。
收到他的书信,宣王并没有说什么,只微微笑了笑,便收起了帛书,同时说道:
“秦国又有大动作了?”
“是的,秦王正在搞什么恩科举仕。”杨昭回到。
宣王笑了笑:“他总能让人意外,开此先河,列国荐官,皆出于世家子弟,如此一来,秦国平民有了机会,可以想象民心啊。”
“那……大王,我们也可以效仿一下,这样一来,确实会发现更多人才。”杨昭试探性道。
宣王摇了摇头:“不行,宣国办不了此事。”
说着,她又问道:“大臣们,对此有所议论吗?”
“是的,近日都在讨论此事……”
两个多月后,秦州。
此时的秦州城,别提有多热闹了。
因为各地初试已过,通过的学子,已纷纷涌入了这里。
大街上,到处可见书生打扮的青年。
有些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对着秦州城内的一切,都在好奇讨论。
一些客栈酒楼,近日更是天天爆满,将老板乐得合不拢嘴巴。
满香园。
眼见几名学子走了进来,掌柜连忙亲自迎上,乐呵呵的说道:“哎呀,一看几位,就是参加应试的学子,了不起啊,快,快楼上雅间请,我这满香园,可是有不少士子,在此留有笔墨呢。”
“哦?是吗?”其中一名学子闻言,当即就来了兴趣:“掌柜且引我看看,倒要见识见识,这些穷酸,能留下什么笔墨。”
他这话说的。
一楼大厅,还有不少其他学子在吃饭,闻言之后,立即有人撇嘴说道:
“你们北方学子,口气可真够大的,敢与我比较诗词吗?”
“比就比,你要如何比较!”
“就以此楼题诗!”
“好!”
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有很多,一时间,秦州文学之风大盛。
与此同时,李正方府邸。
后者正在看初试通过之名单:“北方学子,这么多?真是麻烦!”
“是的大人。”有下属官员回到:“另外,內右史周大人,有书信送上,请求大人斟酌一二。”
“什么斟酌一二?”李正方眉头一皱。
“这个……”官员没敢轻易开口,不过意思,已经不言而喻了。
李正方现在,可谓大权在手,巴结他的人,不知道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