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皇帝已经回过神来,处于安全之中的刘统勋、于敏中、记昀等人才互相用眼神交流了一下,但心中都颇有些戚戚焉,提不起精神。你说这些人无耻吗?那得怎么看,他们没食过大明的俸禄,要说他们是无耻汉奸,好像重了些。
但从汉民族来说,哪怕就是从儒家来说,他们也不能说就很干净。
对于前明,他们自然是能不沾上就不沾,可也不能说他们就对狄夷入主华夏没有一丝介怀。
莫子布抄袭王国维先生的这两句,还是相当触动这些人的。
虽然起不了太大的作用,但是想来之后河仙要从满清要点什么,这些汉人大员,出于心有戚戚的同族之情,也会多少行一点方便。
当这股心照不宣吹满整个大陆之后,河仙之人到省道府县办事,也总能获得几分同情。
可以说,这是多少银钱贿赂,也带来不了的隐形好处。
眼见皇帝和大臣们谈论的兴致都不太高,首领太监吴书来与乾隆朝夕相伴,未等乾隆说话,只需要一个眼神,他就知道该怎么办了。
当即,吴书来请旨,按例赏赐林通金银、绢帛后,把他带了下去,这次的接见,也就到此为止了。
至于河仙如何配合满清进攻贡榜王朝,当然不可能让乾隆跟林通商量。
现在情况大体明朗,自然是乾隆召集军机处大臣、各大学士把方略制定,然后通报给林通,让林通回禀莫子布,让其照办。
商量,你个百里侯也配跟我乾隆商量!
而等林通走后,乾隆一句也没提刚才的事。
紫光阁的满汉重臣也明白,刚才发现了什么,绝对要守口如瓶,带入坟墓中。
甚至下一次遇到这绝句的时候,还要装出骤然听到,惊喜异常的表情。
因为皇帝明显就要笑纳了这一句绝句。
老奸巨猾、熟悉乾隆的刘统勋甚至知道,马上皇帝就要赏赐他们东西,用来堵嘴巴了。
果然,没过多大一会,明显非常兴奋的乾隆,就以今日畅谈书画相当愉快为由,一人赏赐了三十匹杭州来的顶级贡品丝绸。
众臣离开的时候,乾隆颇有深意的看了记昀一眼,还装作不经意的提起了两淮的盐务。
纪大烟袋魂都要吓掉了,因为此时,他女婿的祖父卢见曾,卷入了两淮盐案,记昀为之通风报信,牵扯其中。
大烟袋看到乾隆的眼神,立刻明白了,他通风报信的事情已经暴露,只是目前皇帝要把两淮盐案坐实,因此还没抽出手来惩治他而已。
现在看来,如果不能把这绝句补全,他能去伊犁养马,都要算缴天之幸了。
但是,记昀都有点想哭了,要把这两句艺术层次高到李太白、苏东坡这个档次的诗补全,那是何等的艰难。
他反复揣摩了几句,直觉觉得,这更像是词句,而不是诗句。
更麻烦的是,这诗隐含着国破家亡的悲怆之情,他要补,必须要隐晦的把这个情绪补出来,还要尽量悲凉有力一点。
要是补不出来这点,可以想象史书上会怎么说他纪晓岚,他自诩文才,万万不能接受被后人嘲笑。
可是,真给补上了,又很容易被人拿出来鸡蛋里挑骨头,要是给他扣上一个怀念前明的帽子,估计全家都要完蛋。
你大爷的,这一看,还他妈不如去伊犁养马呢!
。。。。
两日后,乾隆再次召集最亲近的文士品鉴了一下这两句,然后在旁人提醒下,乾隆也终于领悟到这两句诗是在写什么了。
当即,十全老儿极为感慨,在他想来,这就是文人风骨吧。
一时间什么箕子、田横、苏武的形象都扑面而来。
一百多年了,这些明香人还在不忘故国,还以诗明志,更敢拿到自己面前。
真是
真是勇气可嘉。
所谓越缺什么,就越想要什么,有清一代就不要谈文人风骨了。
但偏偏乾隆的教育又是汉文明式的,他对于文人风骨,忠臣义士天然就有向往,有这个精神需求。
但满清朝中,呃..也不能说完全没有,丐版还是有那么点的,但完全不能满足乾隆的精神世界需要。
海东的朝鲜也有几个,但乾隆对此的反应是勃然大怒。
你们这些朝鲜棒子,祖先跟老子祖先出身仿佛,读了几本书就敢来谈风骨?
乾隆对于那些朝鲜臣子,大多嗤之以鼻,惹恼了还要狠狠惩戒,颇有种‘你他妈也配姓赵’的意味。
但林通以及背后的河仙不一样,他们是汉人,还是明之遗民,有这个资格。
所以,对于林通以及林通背后的人,抛开政治背景,乾隆还是有点好感的。
翌日,乾隆秘密下令两广总督李侍尧,让他彻查河仙背景,日后要做到严密监控,辨其忠奸。
若是确实只想做个西辽,那么经济上的要求,或可酌情满足,但不得让河仙之人长居大陆,乃至散播‘妖言’等。
枪炮、精铁、战船等军事战略物资,也不得输出半分。
五日后,随着乾隆对待河仙来人颇为和善的态度,以六阿哥永瑢为首的满清贵族,开始频繁邀请林通出席各种酒会,并允许林通在京城内自由活动。
又过了几日,乾隆下令,赐给河仙之主鄚天赐玉如意一柄,沉香拐杖一根,金丝菩提子佛珠三串,瓷器、茶叶、宫缎无算。
赐林通锦袍一套,玉带一根,并允许河仙来船返回之时,于苏杭采购瓷器、茶叶、大黄、绸缎等畅销品两船。
第二日,又再次追加赏赐铁锅三百口。
林通亲自到东安门叩谢,并立刻命人到广州通知武世营。
最上面的路终于打通,武世营可以开始贿赂惠州、嘉应州的大小官员,准备拉人下南洋了。
我好想请假啊,感觉脑子不够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