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李献文为西路招讨使,率嘉定镇的龙湖、边和两团,唐山镇的客家第二团,三个团共九千人。
从陆路沿途收复平安、富安等营,以及拿下西山军的大本营,归仁府。之所以三个团就有九千人,因为这才是莫子布麾下一个团的正常编制。
有一个常识是,后世共和国的解放军那种一个团全部是战兵的情况,反倒是不正常的。
正常的情况,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很多国家军队的编制,都是一部分战兵带上大量辅兵和民夫组成的。
就像莫子布现在这样,一个团中大约有一千人是战兵,平日里也是他们进行脱产训练。
等到战时,就会往这个团里面塞入大量的临时征召人员,包括六七百人左右的华人志愿兵,以及一千五六百人的民夫和苦役。
其中华人志愿兵在战场上一般从事战斗辅助工作。
包括打扫战场收集战利品,确定本团、连的杀敌数量,为战兵背负武器、弹药,危机时刻上战场参与战斗,以及打下地盘之后组成占领军等等。
民夫和苦役则主要负责运输,包括但不限于运送军粮和补给物资,战场上挖掘炮兵阵地,往炮兵阵地运输炮弹,处理敌军尸首,挖点万人坑什么的。
所以李献文虽然只带了三个团,却有九千人上下。
如果算上未被计算到编制中沿途临时征召的民夫,差不多得有两万人上下。
而莫子布则亲率主力,带上舰队,出动九千战兵,其余水手、民夫、苦役两万余人。
准备趁着东南风扬帆北上,直接到会安登陆,先打退北郑,再把西山军给包饺子吃掉。
不过等莫子布舰队航行到竹岛附近,也即是后世越南芽庄对面海域时,就遇到了从会安南下的大量明香人小船。
他们见了莫子布,纷纷过来哭诉。
原来自从李集亭、李广才、罗忠安三人率四千人离开西山军,退至会安以后,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郑军与西山军都知道会安的重要性,不但有大片良田,还有优良的港口和大量能征召来做水手的百姓。
于是双方围绕着会安,再次展开了争夺,这次依然是郑军击败了西山军。
失去了李集亭和李广才部,西山军的战斗力下降的很厉害,无法抵挡郑军骑兵的突击,只能继续往南退却,随后郑军就开始攻打会安。
见到这种情况,莫子布干脆命舰队稍微折返,来到后世著名军港金兰湾精心修整,等待进一步的消息确认。
三天后,罗忠安率领几艘战舰,护着大大小小上百艘小船来到了金兰湾。
从会安撤离的上万华人看到莫子布,哭声震天,纷纷要莫子布为他们报仇。
罗忠安走上前来,十分自责的说道:“会安本属商贸之城,战争迭起之后,许多人都离开了。
我与集亭、李广才等退往会安后,城中只剩两三万华人,实在抵挡不住郑军的进攻。
我怕郑军夺取会安后屠城,因此以金银贿赂郑将,方得趁机率父老撤出。”
莫子布把罗忠安扶了起来,“世兄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区区浮财失之有何可惜,只要咱们人在就好。”
“李集亭和李广才二人呢?”莫子布问道。
罗忠安脸上流露出了愤恨的神色,“李集亭不相信大将军,因而不肯南来,带着十几个心腹潜回大陆去了。
李广才这狗东西不但不肯南来,还率众再次投靠了西山贼。
他还对我说,大将军必定能体谅他的苦衷,这狗贼,不过是贪生怕死而已,偏偏还要捎上大将军。”
莫子布摸了摸下巴,李广才未必就是要投靠西山军,大概率他还是觉得没完成任务,什么也没做,有点怕莫子布不满意。
但这个,莫子布也不能完全确定,搞不好李广才认为西山军更有前途,那也说不定。
而罗忠安应该不知道李广才的任务,所以显得很不能理解。
不对!莫子布又想了想,罗家为他干的脏事有点多,罗忠安很可能是在用这种方式,表达出他什么也不知道。
毕竟这种事,只要有人知道,对君主来说就是一颗炸弹,罗忠安不知道莫子布的脾气,自然要小心一些。
于是莫子布故作豪爽的说道:“风从龙、云从虎,各人有各人的选择,李广才终究是咱们唐人,且随他去吧。”
罗忠安下去之后,莫子布又找其他人了解了一些情况,然后我莫大将军不准备继续用战舰北上了。
现在会安已经失陷,罗忠安虽然只说了钱财,但莫子布预料,城中储存的十余万石粮草,大概率也已经给了郑军。
不然黄五福不会放这一两万华人离开的,只有会安华人承诺不烧毁粮食,他才会愿意。
那么这样一来,莫子布带着两三万人北上,补给却全部要靠海运,太过于冒险了。
且更重要的是,这时候拿下会安,就会被北郑和西山军夹在中间。
虽然莫子布完全有实力以一敌二,但是没必要这么打,麾下儿郎的命也是命,能少损失点,就还是应该少损失点。
于是,莫子布将大军留在金兰湾,召黄仲辛、阮善泉等来此汇合。
这两人都是本地的地头蛇豪族,可以让他们去招降平康、富安两地的汉人高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