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242章 处处破绽还是用兵如神

第242章 处处破绽还是用兵如神(1 / 2)

第242章处处破绽还是用兵如神

归仁府地处多乐高原东北,属于这个横亘越南南方高原的余脉尽头。

所以当莫子布率军从绥和府北上,渡过求江之后,立刻看见了一大片迥异于富安营山地丘陵的大平原。

这片大平原,就是归仁府能在此时成为顺化以南最重要城市的基础,它的存在,养活了归仁府的十几万百姓。

而归仁城,并不在这片平原上,它在平原的尽头,整个城市位于一个向大海伸出的半岛上。

同时,半岛唯一连接陆地的这边,又很突兀的出现了一片高度不算高,但非常陡峭的丘陵,可以为归仁城提供完美的掩护。

要直面归仁城,就必须要先打掉这些丘陵上的关隘,然后才能看到归仁城的全貌。

是以一般进攻归仁城,大多是从海上攻打施耐港。

攻下港口后,由于归仁城三面环海,可以从容的围住用舰炮在三面轰击,破城就不过只是时间而已了。

所以不但阮文侣派出了大量战船,甚至放出伪装的渔船到施耐港外侦查。

阮文岳回援的时候,也不断派人走水路入施耐港,探查莫子布有没有动用水师。

而他们得到了消息,都是莫子布没有出动水师。

确认这个消息之后,阮文岳大喜,率军以更快的速度开始南下。

西山军中的某些将领甚至在猜测,那位声名远播的莫驸马不过是绣枕头,根本不懂打仗。

阮文岳虽然有些疑惑,但也因此起了一些些轻视之心。

只有阮文惠,他坚定认为莫子布的舰队已经在某处等候了,之所以不进施耐港,不过是为了围点打援。

事情明摆着的,河仙莫家以海贸起家,每年发往广州锡矿大船上百艘次,你说他们没有水师,这谁信啊!

因此阮文惠不断派人去提醒阮文岳,但这种不懂人情世故的操作,很快就把阮文岳给整烦了。

阮文岳受够了弟弟阮文惠总是把他当傻子一样的提醒,于是干脆不再接见阮文惠的使者,而是按照自己的判断,率领大军南下。

不过阮文惠也不是全部都料中了,因为莫子布的水师确实没有出动,全部在金兰湾休息呢。

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因为莫子布根本不担心拿不下归仁。

开什么玩笑,他三万八千大军北上,战兵都有一万二千,其中火炮两百多门,燧发枪一万杆。

这样的火力,还拿不下归仁那就有鬼了,不用水师,他也能拿下归仁。

再加上让莫子布现在打定主意围点打援,要是早早就把归仁拿下了,反而是在替阮文岳做选择。

所以莫子布现在要做的,就是尽量给阮文岳利好消息,促使他不断南下。

当然,也还有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莫子布想把舰队留着对付北郑。

他想日后直插下龙湾,从白腾江口一拥而入,不想现在过早就暴露实力让北郑起了警惕之心。

六月初,阮文惠率领一千余先锋抵达归仁以北二十公里处,并占领了极为重要的据点安仁城。

此城扼守归仁通往北面顺化和会安的关键要道,历来要北上,就没有不占据此地的。

阮文惠占领安仁后,大军可以背靠安仁地区的丘陵下寨,面朝安仁与归仁之间的大平原。

而扎营在安仁和归仁之间的兴唐军,势必要面临前后夹击,处于绝对的不利地位。

阮文惠见莫子布连安仁也不占据,觉得实在摸不透这位莫驸马的心思。

甚至连他都有些认为莫子布有可能确实不懂军事,不然绝不会这么扎营。

而此时,莫子布的大军也才刚刚到位。

原来自从莫子布将占城镇王阮文哲强行迁移到登嘉楼,并把大量信天方教的占城人掳为苦役之后。

许多侥幸没被抓住的占城人,投靠了原本与西山军一起举义闹事的占城女王氏火。

莫子布大军进入延庆府之前,氏火匆忙遁走,等到莫子布离开,她又带着几万占城人回来了。

不料莫子布根本没走远,杀了氏火一个回马枪,当场将其擒获,并在延庆府就地处决,将所有参与动乱的占城人都罚为了奴隶。

“大将军,探马回报,进入安仁城中的西山军为阮文惠所领先锋,大约有一千五百人。”

这边莫子布正要召集将领们做战前细分计划,结果就得知了这么个消息。

我莫大将军顿时眼睛一亮,别人他不熟悉,阮文惠这个名字,那就太熟悉了,这可是西山朝的中流砥柱。

“西山军主力还有多远?”不过为了保险起见,莫子布还是补问了一句。

“大约还在一百五十里外,他们速度不快,至少还需要三天才能赶到。”

“围住他!”莫子布心中大定,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把手一挥。

“不,要吃掉他!”

“陈成吉,我给你一千五百华人志愿兵,带三十门野战炮,出动你的边和团,从正面进攻,吸引敌军注意力。”

“王无病,命令元从近卫团马上出动,迂回到侧翼,压缩安仁城西山军撤退的口子。”

“皮埃尔.内伊!”莫子布大喊一声,一个身材矮壮,留着法国人很少见的日耳曼式小胡须,长着一头黑棕色卷曲头发的骑兵少校走了进来。

最新小说: 大佬破产后,被恶毒女配养富了 京港缠欢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在吗?离个婚呗 同时穿越:吾儿皆有大帝之姿 我被校草男神攻略了 扒一扒那位自我攻略的老干部影帝 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汉风烈烈起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