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253章 感情新军还有冷却啊

第253章 感情新军还有冷却啊(1 / 2)

第253章感情新军还有冷却啊

局势陷入了一种诡异的沉寂,看起来应该干上一架的双方,不但没有干架,甚至都互相无视了对方。

会安城中,莫子布看着内司丞衙门递上来的清单,情不自禁的挠了挠头。

就在这三个多月中,整个兴唐军一共消耗粮草三十五万石。

这是因为兴唐军看上去只出动了战兵一万二千人,但实际上还有两万多人的华人志愿兵和苦役。

以及为了运送粮草、物资所动员的民夫近十万人。

除了粮草以外,还消耗了接近十万斤火药,各种型号炮弹四千发,铅块数万斤。

而内司丞衙门把这些数据统计给莫子布,意思就是按照目前北大年、洛坤两个兵工厂的产量,已经不能支撑再进行一场持续几个月的数万人决战了。

而要把这些物资继续准备充分,至少还需要四到五个月的时间。

好家伙,感情玩新式军队,还得有cd是吧。

这种情况,让莫子布不由自主的想起了阮褔映。

历史上这位阮小强拿了莫子布现在的副本之后,也是打一场仗就要歇个一年左右。

且每兵上了战场只给五发弹药,超过五发了,你还想为我阮王不要命杀敌的话,那.这铅弹和火药钱,就要你自己出了,从军饷里面扣。

之后等他一统越南坐稳位置,立刻就裁汰了所有的西式陆军,阮朝军队只用了几年时间,就迅速退回了冷兵器时代。

莫子布想起穿越前,他可没少笑阮褔映让士兵自费给他卖命的勾八政策。

以及蠢猪一般明明有了三万东亚最强的西式军队,还偏偏自毁长城,中断了一切近代化的举措。

但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有情非得已啊!

最大的矛盾点就在于,单单以越南的国力,要养西式军队,搞工业化,就只有继续扩张这一个选项可以选。

但以阮小强的能力和出身,他还不如满清呢,根本不敢打北上的主意,所以只能裁汰西军,老老实实当一个封建帝王。

而这一切,也让莫子布算是对这个时代的垃圾生产力,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了解。

这要放到后世,三十五万石粮食,不过才两万一千吨,只够全上海市一天左右的消耗量而已。

按三块五一斤算,也不过就是一点五亿人民币。

十万斤火药,不过才五十吨,也就是一个中小型烟厂的规模。

要知道在后世,一年光是烟行业消耗的火药就有二十万吨。

至于价钱,那就更不值一提了,后世最贵的时候,也就是三万块一吨,五十吨才一百五十万人民币。

然而这点在后世看来是毛毛雨的消耗,在此时却是一座大山。

五十吨火药价格昂贵就不说了,关键产量低,短时间想买都没地方买。

甚至硫磺和硝石都是绝对的战略管控物资,不管是满清还是巴达维亚的荷兰人,都是禁止这玩意出口的。

有那么一瞬间,莫子布都有点想学学阮褔映,给每个士兵规定火药和铅弹用量,超过也给我扣军饷了。

“波恩准将,海军的火药库存还有多少?”莫子布问着身边的大鼻子马纽尔.波恩。

这位的指挥能力虽然被弗拉戈塞少将甩了十条街,但他非常忠诚,是莫子布放在海军中的眼睛。

马纽尔.波恩知道莫子布这么问的原因,当即回答道:

“海军各舰及岸上储备还有三百三十万磅(一百五十吨左右)。

会安的分舰队携带有八万八千磅(四十吨)。

而分舰队的火药储备安全线是五万五千磅(二十五吨),若陆军缺乏,可匀出三万三千磅(十五吨)。”

莫子布点了点头,陆军现在的储备也还有两万斤(十吨)左右,算上海军携带的,足可以应付紧急情况了,万一不行,还可以从归仁、嘉定两地调。

不过,海军是莫子布目前的压舱石,万一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掩护陆军从会安撤离,一般还是不要动用海军的火药最好。

至于粮食嘛,莫子布提笔就给郑信开始写信,当初娶诗诗不就是为了今天嘛。

于是莫大将军化身莫大女婿,嘴巴一张就是十五万石的粮食,连买这个字都没说,直接就让郑信送。

处理完了这个,裴得宣、裴文日兄弟就走了进来。

裴家这次逮住了阮文岳,算是立下了功劳,基本上在莫子布身边站住脚了。

“大将军,吴文楚回信了,只要大将军大人大量,恕了他追随阮氏兄弟的罪过,他立刻就带人前来会安拜见。”

此时,西山军基本被平定了,但还有两三千人散落在乡间,他们控制了一些靠近上人乃至老挝占巴塞王国的土地。

虽然不能造成太大的威胁,但内部总是有些不能安定,莫子布正在想如何收拾这些西山军呢。

裴氏春扭扭捏捏的过来告诉莫子布,这个西山军余孽首领,是他的师兄吴文楚。

这些世家高门,你初看他们好像孤零零的,但细细往下一查,简直就是老树盘根般密不透风。

整个归仁,就是裴氏与范氏的天下,其余人,只要有点才能的,都跟他们有关系。

这吴文楚的堂伯吴孟,跟裴氏春的父亲裴老爹是师兄弟,吴孟的武艺还在裴老爹之上。

最新小说: 大佬破产后,被恶毒女配养富了 京港缠欢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在吗?离个婚呗 同时穿越:吾儿皆有大帝之姿 我被校草男神攻略了 扒一扒那位自我攻略的老干部影帝 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汉风烈烈起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