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投名状就是通行证
古代造反这事,其实没后世人想象的那么困难。
因为古时信息闭塞,交通不畅,政治架构相对单一,越靠近中央权力就越集中,出了京城就会断崖式下降。
而这个政治中心掌握最大权力的那个皇帝或者国王,会因为信息的相对闭塞,很难第一时间察觉。
就算察觉到了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犹疑,不像后世可以用视频、照片、录音等方式立即判断,并迅速传达通知与命令。
同时,困居京城的皇帝国王受限于交通,跑路的手段有限,速度也快不起来,甚至会有离开中央谁也不认你的可能。
因此,此时政变,只需要在京城,然后搞定中央那个最接近权力的家伙,中枢权力机构就握在了你的手里,剩下的无非就是粉饰和博弈。
看看后世的非洲政变吧,其实就颇为相似。
特别造反者还是这种京畿附近的高门豪族,难度还会更小一点。
一来京畿之地出现这样的高门豪族,那么就意味着君主的大权,已经被侵蚀很多,甚至已经旁落。
二来,他们长期与君主接触,身上的敬畏之心远比寻常人少,又熟悉君主的习惯甚至弱点,因此造起反来,更加坚决,更加直插要害。
反正莫子布是越想越害怕的,要是没有这次钓鱼执法错有错着,真等到哪天他在顺化王宫的时候,这些家伙里应外合,搞不好还真会翻船。
想想当年的南北朝第一猛人尔朱荣是怎么翻车的,人家可是北地英豪尽入彀中的霸王,结果还是死在了元子攸的刀下,与现今莫子布的情况何其相似。
不要以为兴唐王国很稳固,实际上这个稳固,是全部系在莫子布一个人身上的。
除了他没有人还能控制这么多的利益方,一旦莫子布挂了,这个王国立刻就会崩散。
莫子布决定了,以后他就在会安了,顺化谁愿去谁去,把原来会安的明香人都叫回来,没有他们我莫大王睡不着觉。
。。。。
而既然莫子布能意识到在顺化他会很危险,顺化的高门自然也知道莫子布的这个弱点。
说实话,如果不是我莫大王实在警惕,在顺化的时候元从近卫团基本不离身,吃饭都是王后郑诗诗和几个女人亲自侍弄,顺化高门早就对莫子布动手了。
等到元从近卫团被调往西婆罗洲去征战,我莫大王又十分鸡贼的跑到会安去了。
会安全是明香人,顺化高门没办法渗透到这里,是以只能望洋兴叹。
阮有才坐在首座上,看着下面吵成一团,他颇为头疼的在太阳穴上抹了一点清凉油,以此让自己的头脑更清醒点。
“吾自然知道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可是这莫贼实在太狡猾了,出警入跸常常千人不离身,起居饮食全部由北人和暹罗人经手。
咱们好不容易弄进去几个厨子,结果做菜的时候全程有人看着,他还经常往会安跑,根本无从下手。”
听到阮有才这么说,宋家的族长也极为愤恨的点了点头,“更可恶的是,莫贼贴身的近卫营中一大半都是泰西来的番兵。
这些番兵不在大南置业,所爱之物大多在泰西,只有莫贼能给,咱们连语言都不通,想渗透也无能为力。”
提到这些,屋内的人都皱起了眉头,他们当然知道要搞事,最好是趁莫子布在顺化的时候把他干掉,那样兴唐王国立刻就乱了。
到时候他们再引北郑大军南下,接回十八子阮褔昇拥立为阮主,简直不要太完美。
但很可惜,莫子布没给他们这个机会。
“叔爷,咱们动手吧,要不然我伯父就要被武长竹那个狗东西给打死了。”蓬山陶家的一个子弟混在人群中,惨声恳求着。
香云阮氏的祖先阮有进,是第三代阮主阮福澜的大将,出身贫寒,但作战英勇又粗通文墨,因此得到了陶氏祖先陶维慈的器重。
陶维慈不但向阮福澜推荐了阮有进,还把女儿嫁给了他,结为了翁婿。
所以哪怕过了一百多年,蓬山陶氏和香云阮氏的关系仍然非常亲密。
这也是陶维德不赞成他们起来闹事,但仍然知道一些的内幕的重要原因。
话说,这个世界还是要看实力的,我莫大王进顺化的时候,仗打的实在漂亮!
面对郑主亲征和黄五福这种名满南北的安南名将,竟然做到俘杀郑军三万多人的同时,自身损失却只有几百人。
这给了顺化高门们极大的震撼,不然这次的搞事,声势要更大的多,绝不会只有十来家高门参与。
至少陶维德就是在见识了兴唐军的骁勇之后,才决定跟香云阮家这伙人切割的。
因为他知道,不管多少阴谋诡计,只要弄不死莫子布,那肯定得全盘皆输,没有武力支持,光靠阴谋诡计是打不败骁悍的兴唐军的。
而听到陶家子弟的哭诉,阮有进沉默半晌,对屋内的各家族长和代表们说道:
“德轩公虽然不支持咱们驱逐北人,拿回咱们南人的顺化,但终究是咱们自己人。且德轩公年纪也不小了,再拖下去,身体恐怕承受不住。”
众人秒懂,阮有才这是怕陶维德吃不住苦,然后把事情抖落了出来,这陶维德虽然只知道一个大概,但这就够引来官军了。
想到这,屋内的人都有些凉飕飕的,他们正面肯定是打不过兴唐军的,所以不能让莫子布有了防备,于是赶紧点头支持,不再强行要求等莫子布到顺化再动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