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莫登庸好,黎利坏
西元1774年5月11日,满清乾隆三十九年,四月初一。
一声响亮的啼哭,从会安刚刚兴建完毕的会安行宫偏殿传来。
不一会,几个穿着暹罗风格筒裙的侍女,急匆匆的赶了过来,为首的中年女官喜滋滋的向莫子布施了一个礼。
“恭喜大王,贺喜大王,王后诞下了一位王子,六斤六两,六六顺发,母安子壮,未来定是一位受人拥戴的明君。”
“哈哈哈哈,好,赏,通通有赏。”莫子布还是很高兴的,这是他的第二个儿子,加上一个月前陈家小表妹又给他生了一个女儿,莫子布现在有三个孩子了。
周围围着的莫家宗室和其他一些近亲文武脸上都露出了高兴的神色,当然最高兴的,还是从暹罗赶来的昭披耶庄他武里。
他是王后郑诗诗的舅舅,受郑信派遣,专门从暹罗赶来见证这一时刻。
由于这个孩子是郑莫两家联姻的结晶,暹罗那边非常重视,王后吴萱又给诗诗增加了一批暹罗侍女和侍卫。
且此后这个孩子直到十岁,都会有来自暹罗的侍女和医士参与照顾,光是奶妈就配置了三个,以保障他健康长大。
“外臣恭喜大王,相信郑王知道了也会高兴的睡不着觉的,王后更是为外孙准备了几大船的礼品,很快就会送到。”
昭披耶庄他武里非常高兴的说道,这个孩子的出生,就代表着郑莫两家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目前在暹罗的潮州人正在加紧排挤其他非华人血脉的大臣和贵族,有了兴唐莫家作后盾,他们就更有底气了。
莫子布当然知道暹罗的潮州人在干什么,要不是他稍微干涉了一下,这些家伙要排挤的绝不是非华人血脉的,他们肯定会排挤非潮州血脉的。
说完,披耶庄他武里又对莫子布说道:“臣想去拜见一下王后,还请大王恩准。”
“舅父太客气了,我们一起去吧。”说罢,莫子布就在前面开始带路了,不过不是往产房偏殿走去,而是去了另一边。
因为这个孩子根本就不是郑诗诗生的,而是陪她一起嫁过来的媵妾吴蒨所生。
屋内,除了郑诗诗以外,莫子布的其他几个妃子都在,听到郑诗诗舅舅要来拜见,她们就转移到了另一处偏殿。
莫子布知道披耶庄他武里来肯定有些私话要给郑诗诗说,于是看了看孩子之后,也找了个借口离开了。
另一边殿中,莫子布的长子阿森正在兴奋的跑来跑去玩耍,一会跟母亲腻歪一会,一会又去盯着襁褓中的妹妹仔细观察,亮晶晶的口水都要滴到熟睡妹妹的脸上了。
“大王,阿森都已经两岁多了,是不是该给他们取大名了,至少字辈得弄出来吧。”
陈家小表妹赶紧把儿子抓过来,给他擦干净脸上的口水,只是情绪不是很高,这很正常,因为两人是直接的竞争关系。
现在明香人,莫家的粤西乡党还有大部分闽南系的都认为陈家表妹血统纯正,虽然不是王后,但诞下的长子应该算嫡子。
客家人因为叶小妹肚子还是没动静,一边想着是不是再找机会给莫大王送上一个客家美人,一边也附和闽南人。
当然,潮州系和嘉定的京汉高门一致拥戴郑诗诗,消息传出去之后,他们正在外面敲锣打鼓的庆祝呢。
“大名就等几年再说吧,字辈.。”莫子布沉吟了一下,他现在当王了,从莫玖那传下来的天子公侯这个字辈他这一系肯定是不能再用了。
“先用山河再铸,九州重光八个字为字辈吧,后面的等进了北河之后再说。此乃吾生平之志向,用来给阿森他们做字辈,正合适。”
屋内几个女人都有些愕然的看向了莫子布,虽然他们读书不多,但还是知道山河再铸,九州重光这八个字代表着什么。
莫子布还想跟他们解释一下,外面内侍前来报告,跟着陈光东一起去到前线,实地调查的郑锦水回来了。
书房,郑锦水已经换好了官服,神色非常淡定的在等莫子布了,脸上没有半点星夜赶回来的疲惫,也不会像其他大臣那样,故意弄的狼狈一点好让莫子布看见他有多少辛苦。
郑锦水从来都是这样,正式场合永远一丝不苟,穿衣说话一言一行都按照规矩来,有了功劳和苦劳,也从来不表功。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独太喜欢拦权,除了莫子布这样的主上,谁要从他手里分走一点权力,郑锦水都会很不舒服,他宁愿没日没夜的操劳,也不喜欢别人来帮他分担一点。
刚则易折,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干,这不是长寿之相,莫子布提醒过几次,但郑锦水根本控制不住他这性格,莫子布也就不提了。
“王上,这是搜集到的第一手情况。”郑锦水把报告递给莫子布,然后趁莫子布看的时候,立刻就开始了解说。
“臣发现,顺化的高门组织模式非常集权,以香云阮氏为例,除了最上面的几十个核心子弟以外,其余阮氏子弟哪怕就是血脉非常近,也得不到多少资源。
最大的好处也不过就是靠着阮氏能躲避徭役,以及有私塾可以读而已。
至于下面的百姓,其实好多也是阮氏的支脉,但照样被当成佃户剥削,日子过得很惨。”
说着,郑锦水用手指了一串树状图让莫子布看,这是香云阮氏的核心长房谱系。
“还有一个情况,大王必须要注意了,阮有才覆灭之后,这些最下面的佃户非常惊惶。
因为这些人习惯了有阮氏保护,现在头顶上的掌控者没有了,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加上现在到处谣传大王要杀光顺化的南人,把地全部给北人乡党,整个顺化各个府县社,已经开始出现民户逃亡的迹象了。”
“那就尽快把地分下去,不能让乡间乱起来!”莫子布用食指轻轻敲了敲桌子,乡间现在不能乱,不然他北上北河去哪里弄粮食和民夫。
郑锦水踌躇了片刻,第一次否决的莫子布决定,“大王,不能这么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