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邓陈常又不能说什么,因为这两人确实是他举荐的,还立下了大功,总不能他现在站出来说不要厚赏吧。
哼哼,莫子布在心里冷笑一声,跟我莫大王玩脑筋是吧。他自然知道这两人不是邓陈常真正的亲近者,所以故意如此操作,把这两人都邓陈常身边切割开,还堵了邓陈常的嘴。
至于邓陈常举荐的其他人,现在都给些小官养着,莫子布准备慢慢考察,确定有才能又跟邓陈常来往不是异常密切之后,才会放出去立功再提拔。
北河寒门可是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源,怎么也不能让他们都出在邓陈常门下。
而邓陈常此时,还没有多少高层政治经验,他只觉得有些可惜和被堵住嘴的憋闷,但还没想到这是莫子布有意为之。
是以,他很快放下了心中的一点点不舒服,转而开始有意无意让莫子布继续接见他引荐来的人才这方面。
莫子布再次在心里呵呵一笑,但面上摆出一副好奇的样子,“能让邓爱卿如此举荐者,孤王都忍不住很好奇了,好,就让他现在进来吧。”
没过多时,一个身材高大,皮肤非常白皙的安南儒生被引了进来,他穿着得体,走起路来西平八稳,只看气质,就不像是个寒门学子。
莫子布大为诧异,这邓陈常,怎么还有高门的朋友?
“草民海阳陈韶昶拜见仁德大王!”
莫子布更加肯定了,这个叫做陈韶昶的绝不是寒门出身了,因为他用的不是汉越音,而是字正腔圆的南京官话。
好家伙,这在安南,那可是顶尖高门的标配啊!
甚至别说安南了,在现在的两广福建能说一口毫无口音南京官话的,都是极为罕见的。
看到莫子布奇怪的眼神,邓陈常摸着下巴上的胡须呵呵一笑,“王上,陈韶昶出身海阳陈氏,祖先乃是兴道大王之孙,文惠王陈讳光朝。”
果然是高门,莫子布哈哈一笑,“原来是英雄之后,请坐。”
邓陈常见莫子布没有多有兴趣,当即眯着眼睛站起来对着莫子布一拱手,“王上,海阳陈氏的开基家主,乃是陈封,”
“陈封,是那位欲刺黎利不成的陈指挥使吗?”
莫子布为了法理,这些年一直在整理当年大明收复安南后的史料,是以立刻明白邓陈常为什么说此人可以安北河了。
“然也,陈公讳封正是草民先祖。那位举家殉国,只身入钦州的陈公讳汀,乃是我家叔祖。”陈韶昶立刻笑呵呵的承认了。
莫子布赫然站起身来,对着陈韶昶施了一礼,有些感慨的说道:“原来是吾先祖故人之后,今日相见,不论君臣,当叙昔日祖先同袍之谊。”
陈封,交趾海阳至灵县人,起先为胡季犛麾下将领,明军收复安南的时候,他率先响应英国公张辅,为明军先导,克谅江等府州。
后又尽力镇压芒人反抗,先后升任交州右卫指挥同知,交趾都指挥使司都指挥使,是明军在交趾当地卫军的官长。
1427年,明宣宗弃守交趾,明将王通等撤离之后,陈封与顺化知府杜维忠,交趾布政使司参政梁汝笏等本地人被迫向黎利请降。
但他们不是真心投靠,隔年的1428年,陈封等人就秘密集结了心向明朝者数千人,密谋在海阳起事。
陈封一面派信使前往大明请援,一面准备趁黎利到海阳巡视的时候,亲自以强弩刺杀之。
结果他派出去信使被黎利大将黄原懿逮住了,事情遂告泄露,黎利先下手为强,陈封、梁汝笏等人仓促起事,旋即兵败被杀。
陈氏一族也被陈封牵连,但硬是靠着枝繁叶茂抗了下来,后人还继续混得不错。
其家族的陈汀也是交趾卫所的千户,镇压乱民颇有功绩,明军撤退之时异常仓促,连陈汀这样的千户先前都不知道。
等得到明军撤退消息的时候,王通这狗东西已经快跑到广西了。
陈汀在交趾忠于朝廷,是黎利的眼中钉,因此不敢也不想继续留在交趾,遂率家族九十余口追赶明军。
结果黎利深恨他,亲自下令追杀,在距离防城县(港)只有二三十里的地方被黎军追上,陈汀全家九十余口大部分被杀,只有数人跟随他进入大明境内。
“陈千户举家蒙难,此乃家之不幸,更是国之大不幸,孤王祖先为交趾北城巡检,当年宣德弃地之时,莫氏遇难者也数以百计。”
陈韶昶听到莫子布这么说,不由得有些咬牙切齿,“宣宗弃交趾,使朝廷恩绝天南,颜面丧尽,更使后来者,不复再提归国之事。
当年愿以交趾再筑金瓯的忠臣义士,被黎利那贼杀者何止莫氏与陈氏,恐怕有十数万计。
我陈家本是交趾第一大族,宗族子弟有千三百人之多,大明撤后,被黎利杀的只余百十人,至今都未恢复元气。
草民也是见了大王檄文,才知莫氏还有人不忘使交趾归国,大王全族真乃汉家天忠也!”
“朱瞻基见识浅薄,毫无父祖雄风,害苦我们这些天南汉家了。”见到陈韶昶咬牙切齿,莫子布也忍不住大骂了起来。
他到现在都想不通,黎利明明不成气候,宣宗怎么就会想到弃守交趾的。
陈韶昶听到莫子布这么说,精神就是一振,果然这莫大王有心使交趾归汉,那陈家的机会就来了,于是他把手一拱。
“幸得苍天不绝忠义之路,使大王承天应命,提二十万虎狼至此,海阳陈氏愿随大王再定交趾。”
莫子布大笑走下作为拉着陈韶昶的手,“如何安交趾,还请先生教我。”
陈韶昶非常谦虚的弯着腰,“如何安交趾,早在大王心中,草民何敢称教。
不过昔日大明撤走之后,黎利虽然大肆屠杀忠义之士,但并未能做到斩草除根。大王若是能重用这些人,必能使心向国家者心安,不至于行差踏错。”
莫子布稍微思考了一下,明白陈韶昶的来意了。
这些北河高门虽然不知道莫子布会在北河大肆株连,但肯定明白莫子布最好的做法就是提拔一批寒门起来代替高门。
所以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有些不在乎是越还是汉的高门,比如海阳陈氏这种,就主动出来投靠了。
“哈哈哈,先生原来是来当郭隗的啊!”莫子布大笑,反正他不会把高门全部铲除,那确实可以拿陈韶昶这样出身的来当千金马骨。
“郭隗乃是王师,草民岂敢相比,今做一千金马骨足矣。”陈韶昶也笑着回答道,还是佝偻着身体,话也说的非常有逼数。
“草民还有一事报予大王知晓,草民同门宁逊在黄廷宝军中任校书参谋,他来信说。
黄廷宝素无大志,家小被靖都王扣在东京,下面的军将又不断把他架到火上烤,因此日夜忧叹,认为将死无葬身之地。
所以,此次他陈兵旷野,并不是有十足把握能与大王相抗,而是。”
莫子布惊喜地再次握住陈韶昶的胳膊,接口说道:“而是承受不住这巨大的压力,准备破罐子破摔,做一锤子买卖了。”
“大王英明!”陈韶昶这倒不是在拍马屁,而是真心实意的称赞,看来这位大王能雄踞天南,确实是有原因的。
“好,那孤王就遂了黄廷宝的意。”莫子布大笑,他其实早就考虑过黄廷宝可能会有这种可能,只是不能确定而已。
“先生果然大才,又是邓爱卿举荐,孤王这里尚缺一个大理寺卿,还请先生屈就。”
“臣,叩谢大王恩典。”陈韶昶大喜,这一趟总算没白来,起步就是大理寺卿,未来做个大学士,应该不难了。
也不枉他舍了一个貌美如,贤良淑德的堂妹,嫁予邓陈常这丑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