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346章 莫大王的恩情还不完

第346章 莫大王的恩情还不完(2 / 2)

并且还需要将彭亨作为奥斯坦德公司,也就是奥属东印度公司的落脚点,不然别人会认为莫子溶的彭亨大公爵存在水分。嗯,彭亨这种地方,离马六甲海峡和柔佛太近了,所以解决荷属东印度公司之后,还得想办法再把莫子溶从彭亨大公爵转封为巴达维亚公爵,或者加雅加达公爵。

真是麻烦,同时莫子布有点不舒服。

协约才达成,玛利亚.特蕾莎不过付出了一千五百万里佛尔和八百匈牙利骑兵,就要拿走彭亨一半的使用权。

呃.咦!好像也不少,特别是这八百匈牙利骑兵,正是莫子布需要的。

不亏,绝对不亏!

莫子布突然想到,现在北美还是一片乱糟糟,历史上好像有个奥匈亲王被送到墨西哥当国王来着,只是没有成功。

好,蛤堡啊,蛤堡,你想占我便宜,未来老子就用莫子溶这个蛤堡家族女婿的身份,去北美薅已经日落西山的西班牙王国的羊毛,甚至可以打法兰西路易斯安娜的主意。

想通了这些,莫子布心情愉快的召开了军议。

其实也没有什么好议的,现在的情况无非是一个,就是战斗在哪里打而已。

“诸位将军,内司参谋军官处制定了一个方案,那就是趁着满清征讨大小金川战斗刚刚结束,清军不能立刻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当口,出兵扫平高平黎维祧与谅山的黎维谨以及控制他的阮文惠。

目前北河的编户齐民已经结束,我们有足够的人力和粮草辎重支持此次作战,守住谅山之后,就可以让满清无法进入红河平原。”

原本的参谋长莫里茨.克鲁格伯爵跟随莫子溶出使去了欧洲,所以莫子布现在提拔了一批年轻军官,让他们轮流担任参谋长锻炼。

这次正好轮到了武性,所以他就跟一批参谋们制定了这么个作战计划。

“不妥!”

“不能去打谅山!”

“完全没有必要!”

哪知道武性话音刚落,陈光耀,陈联,瑞恩斯坦三人就异口同声的表示了反对。

十八岁的武性被噎的有些满脸通红,看样子不是这三人都是功臣宿将的话,他一定要立刻反驳。

“目前我们编户齐民刚刚结束,百姓实际上还没得到好处,恩情还不稳固。

同时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大量百姓熟悉汉越音,不宜立刻调动他们。”陈光耀微笑着对武性说道。

“谅山虽然有天险,但自古安南与北朝争斗,就没有能守得住谅山的。

何况满清八旗素来走精兵路线,关外鱼皮鞑子更是彪悍,尤擅崇山峻岭间以少量精兵作战。

反观我军,步骑炮齐全,还有掷弹兵、猎兵等,火铳、火炮皆远胜满清,正该在平原上摆开阵势与满清决战,怎可以我之短击敌之长呢?”陈联则把两军的不同分析给了武性听。

瑞恩斯坦又自恋的捋了捋他那跟金毛差不多的满头金发,拿过武性手里的指挥棒,在地图上从东京西北穿过的富良江上一划。

“陛下,根据臣对满清的研究,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奴隶主政权,维持一支小而精的精兵压制大陆上的汉人已属奇迹,他们比奥斯曼土耳其更加害怕下面的百姓起来反对他们。

是以,满清绝对不敢大肆动员汉人,一旦动员过多,力量超过了八旗军,满清皇帝立刻就会受到汉军的反噬。

那么现在的战斗,实际上是大王用数十万南洋汉人与一百余万旗人作战,所以,时间越是拖得久,我们编户齐民的效果越好,战斗的胜率就越高。

而且对于我军来说,目标不应该是占领一城一地,而是尽量杀伤满清的军队,特别是旗人兵将。

为了这个目标,我建议陛下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因为旗人只有一百多万人,男丁算五十万,成年男性的算三十万,能上战场的,最多不会超过十万人,甚至只有五六万人。

就这样的规模,每一个战死的旗人兵将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得到恢复,只要打赢两到三场数万人的会战,他们就死定了。”

“哈哈哈哈!瑞恩,你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莫子布大喜,又一把从瑞恩斯坦手中抢过了指挥棒。

“我知道这一仗该怎么打了,我们不但不去打谅山,甚至还要放弃东京城,大踏步的后退,把满清军队吸引到东京城来,然后弗拉戈塞。”

莫子布看着弗拉戈塞少将,“等清军都汇集到东京城周围之后,海军立刻从白藤江(红河入海口)逆流而上,封锁整条富良江和白藤江,切断满清后路。

然后我们全军出击,就在东京城南摆出军阵,逼迫满清出来与我们进行线列步兵决战。

老子要一战,就打掉满清一半的精兵,阿桂,海兰察,福康安,至少要有一个留在北河!”

莫子布的话说完,所有军官,连刚才还满脸通红的武性眼睛都亮了起来。

“对,就该这么打!”瑞恩斯坦兴奋得跟一头金毛狒狒般。

“我的陛下,您就是最能征善战的凯撒大帝,您就是将军中的皇帝,皇帝中的将军。”

莫子布闻言,忍不住翻了个白眼。玛德,瑞恩你这家伙会不会比喻,什么将军中的皇帝,搞得老子像是魏博节度使一样。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大佬破产后,被恶毒女配养富了 京港缠欢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在吗?离个婚呗 同时穿越:吾儿皆有大帝之姿 我被校草男神攻略了 扒一扒那位自我攻略的老干部影帝 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汉风烈烈起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