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莫氏归乡,粤西风动
雷州府,海康县,东岭村,莫氏祖祠。
这间小小的祖祠附近,汇聚了数万人之多,打着大大莫字的红底黑字旗高高飘扬,鞭炮声几里外都能听得到,光是舞狮、鼓乐的队伍,起码就有几十支。
一路上,全是运送猪羊鸡鸭的队伍,整个海康县的厨子,似乎都汇聚到了此处。
而听到莫氏要在东岭村摆酒,只要来祖祠前说句好话就能入席的消息传开,更多的人还在络绎不绝来的路上。
这一代的莫氏族长莫在德,他特意带了个大帽子把辫子盘在了帽子里面不让他露出来,不断来回走动掩饰心中的激动。
“沈塘镇的宗亲来了没有,他们是大宗,要是大侯爷到了他们还不来,可就要失礼数了。”
“来了,来了,沈塘镇九叔爷昨天就来了。”
“廉州、钦州的宗亲来了没?他们隔着安南近,咱以后要去安南当王族了,可要靠他们开道。”
“也来了,昨日晚些到的,来了足足九十人,不过一路风餐露宿太累,尚在补觉,我这就去叫。”
“琼岛的宗亲呢?特别是千户房的宗亲。”
“来了,正要来拜见叔祖呢。”
莫在德大喜,“好好好,赶紧让宗亲们的长辈都进来,我们好安排接见。”
说罢,莫在德好像想起来什么似的,眼神变得凌厉了起来,“知府和知县那里,怎么说?”
“打点好了,知府一千两,知县五百两,两人脸都笑烂了,还说要帮咱遮掩遮掩。”
所谓一年清知府十万雪银,但也要看地段,广州府的知府和南海、番禺的知县,自然是有这个能力的,其中南海知县光是规费一年就可以从各商会收到七万两之多。
但粤西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你就别想了,雷州知府一年钻天打洞的想法贪污,也不过就是几千两银子而已。
府县同城的海康知县就更惨了,搞不好还要亏本,所以两人收了钱,还是挺高兴的。
“哼,算他们识趣,不然老子现在就攻下府城,叫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莫在德一脸的得意,似乎他这么个屁民随时能威胁到知府老爷似的。
呃,实际上还真可以,此时的粤西比后世的宗族气氛更重,包括湛江在内的大雷州半岛总共不过六十余万人,以莫、陈、周、蔡四大姓为主。
这四姓又不断联姻,形成了非常复杂的民系网络。
特别是莫姓,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分布极广,雷州府六十余万人中,姓莫的起码有十一二万。
这些莫氏子弟散布各处,平日里确实不会对官府造成多大的威胁,大不了就是搞出些乡间械斗而已。
但有个前提是,你千万不能让他们中出现一个大家都认可并尊崇的领袖,一旦出现这样的领袖,地方上的麻烦就大了。
而按理说是很难出现这么一个人的,可偏偏莫子布横空出世,完全具备这样的能力。
这就让雷州知府头大无比了,有莫子布在,他一声令下就能动员整个莫氏的族亲,是真的可以冲进雷州府把他给打死的。
所以,那还能怎么办呢,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收钱落袋,再想办法跑路吧。
“高雷廉三府陈氏宗亲,前来拜会!”又是一阵炮响,打着各色陈氏旗帜的队伍从远处迤逦而来。
其实原本陈氏和莫氏不算太亲近,双方村斗打的头破血流的时候可不少,就是陈氏内部,也有客家系,闽南系,土生系等各个分支,不算团结。
但同样的道理,有了莫子布之后,陈氏和莫氏突然就亲近起来了,同时他们陈氏内部也亲近起来了。
只能说,历朝历代严禁地方大户豪强是有道理的,特别在宗族观念相当重的地区,一姓出个豪杰,稍微心思不正,就会变成整个地区的灾难。
莫在德大笑着迎了出去,与陈氏公推的族长亲热的交谈了起来,这两姓能占到整个雷州府快一半的人口,只要他们团结起来,想把他们按下去,就只能从外省调绿营兵来打了。
莫子潢终于登上了故乡的土地,那一瞬间,没来由的,看着人山人海的族亲乡党,他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而汇聚在东岭村的莫氏和陈氏乡亲们看到一身过肩蟒袍,束发戴网巾的莫子潢,以及身后一队身穿鸳鸯战袍头戴朱漆勇字盔,打着红底金日大旗的兵将,也哭声震天。
不少人学着老族长的样子把辫子盘进了帽子里面,脸上带着几分羞愧。
莫子潢捧着一个楠木盒子,盒子上用白帛布挽成一样系着。
“兄长,老祖母在此,弟尊其遗训,送她老人家回乡,归葬于曾祖老大人坟茔之中。”
莫子潢口中的老祖母,正是河仙开埠之主莫玖的母亲。
当年莫玖下南洋之后,母亲思念他成疾,于是莫玖又冒险派人回家乡,将母亲接待河仙奉养。
莫母百年之后留下遗训,希望有朝一日可以归葬故乡,与莫玖的父亲莫仕平夫妻死则同穴。
因此为了这个愿望,莫母逝世后,莫玖没有选择土葬而是火葬收集骨灰,然后一直没有下葬。
莫在德虽然快七十了,但按辈分确实是五十岁不到的莫子潢之兄长,谁叫后者这支人又能活生儿育女的时间还晚呢。
莫在德赶紧让一个看上去有些憨厚的男子上前,男子看着莫子潢兜头就是一拜,口称叔祖。
当年莫玖南下时,大陆上还留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这称他为叔祖的憨厚男子,正是莫玖大哥的后人。
随后,莫母的骨灰以舞狮开道,放置到了祠堂中,等个能动土入葬的黄道吉日再合坟。
这就是子孙能干的待遇,莫母这样的女人,在此时也能堂堂正正的进入祠堂中。
莫子潢此后,便进入祠堂祭拜祖先,按照一国之主的待遇,献上猪牛羊三牲,供祖先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