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387章 武德充沛承天府

第387章 武德充沛承天府(1 / 2)

第387章武德充沛承天府

莫子布没有回粤西去,因为还不到时候,他这种级别的人衣锦还乡的话,是要唱大风歌的。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可就目前的情况,你让莫子布回去了怎么向曾祖父莫仕平和外公陈上川汇报呢。

难道要跟他们说,‘重/外孙我打了广东和半个福建,已经登基称帝了。’

但实际上呢,在大陆上的势力还跟当年的巅峰的李晋王和国姓爷差不多,连半壁江山都没有,实在不好意思回去告慰祖宗。

于是莫子布让父亲莫天赐和舅舅陈大胜回了粤西,去了雷州府,在海康县和吴川县分别给莫氏和陈氏修了帝王级别的家庙,但自己则在广州没有动。

“陛下,澄海伯陈联派人来请示,鞑子已经将闽省的粮草、兵员都集中到了福州,当年背叛国姓爷的施家、黄家都在,福州我们打不打?”

首辅裴建南拿着一本奏折进来,不过先说的却是福建的事。

莫子布思考了一会,问道:“施錪没有派人来找我说情?”

人是复杂的,具体到施琅这个人身上,就更加典型了,他简直就是复杂人性中最复杂的体现。

他早年跟随郑芝龙降清,后逃归国姓,多立战功却又飞扬跋扈。

此人跟国姓简直就是天生的对头,这两人一个鲁莽跋扈胆大妄为,一个屡遭打击有些小器多疑,于是惨事不可避免,施琅的父亲、弟弟被国姓所杀,最终又投降了满清。

莫子布长叹了一口气,国姓爷的气量,还是小了点,历史上三十九岁正要大展身手时却猝然怒而病逝,应当还是跟他这脾气有很大关系。

若是他能更加宽容一点对待施琅,此人将会是满清进攻闽南的最大和最危险的敌人,结果却被国姓自己白白给推到了满清那边去了。

而后,施琅率清军攻陷台湾,使孤悬海外的汉家最后政权东宁郑氏覆灭。

虽然在陈永华死后,冯锡范、刘国轩等人就已经把东宁郑氏的汉家成分败的差不多了,但是唉!

等到东宁郑氏被灭,满清畏惧海上难以掌控,康麻子是力主要放弃台湾的,又得施琅百般劝谏才没有把东宁汉人全部迁回。

此后施琅家族祖孙四代接力东宁郑氏不断开发台湾,使原本仅有先台南安平一带,民不过二十余万的台湾,到乾隆时期,从台北到台南都有屯垦地,百姓一百八十余万,真正让汉人开始稳固了在台湾的存在。

看着功莫大焉是吧,可是背地里,施家屯垦台湾,主要却是为了联合其他闽南大族,吞并郑氏的土地,并开垦新田据为己有,然后再收取施侯大租。

具体田亩有多少已经不可考了,乾隆曾派人去台湾清查,施家竟然能力压巡查人员,上报只有一万三四千亩。

这明摆着把乾隆当猴耍,乾隆最后都选择了忍下来,可见施家在台湾有多重要。

之后施家在台湾的地位就更稳固了,这笔朝台湾老百姓收的施侯大租,一直收到1894年日本占据台湾后,施家才被断绝了这笔财源。

同时这又使得施家极为憎恨日本人,开始出钱出人出力,大力支持国家海军建设,在甲午之后的海军建设中颇有功劳。

可以说,以莫子布穿越而来的见多识广,都没见过几个人像施琅和施家这样复杂多变,不可名状,不好评价的存在。

莫子布在回忆施琅这个人,裴建南却以为他在考虑怎么收拾施家,于是点了点头回答道:

“施錪是仅仅带着几个族人南下的,妻儿子女和老母都在京城,他根本不敢派人来乞降。

倒是来了几个施家支系想要投靠,他们说可以里应外合拿下福州,但是要陛下保留他们在台湾的一切不变。”

“不识好歹!”莫子布勃然变色,“还他妈想着收施侯大租,要不要老子把台湾封给他们施家,让他们建立一个施氏王国算了!”

发过怒之后,莫子布写下十二个字交给裴建南,“福州不打了,等满清多多往里面砸钱后,再一举攻陷。

首辅派人把这十二个字交给陈联,让他想办法送给施錪。跟施錪说,他们施家富贵一百多年也足够了,他不敢降,朕也不想收。

但是他家人的命运还可以商量,让他把忠于满清的汉奸都汇聚到福州城,让我一次性解决。

这样未来兴唐军进了北京,他的妻儿子女和老母亲还能有条活路。”

裴建南接过去一看,毛笔字终于练的不错的莫皇帝在一张宣纸上写下了十二个大字。

‘情有可原,罪无可恕,史册有名。’

这.,这用来评价施琅,还挺准确的。

。。。。

承天广州府,南城,康良保刚一下船,就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他觉得自己仿佛来到了一个戏班子里面。

在他面前来去匆匆的人什么样的都有,光头的,平头的,断发的,扎着发髻的,少量留着辫子的,甚至还有一些人干脆就披头散发。

一辆马车轰隆隆的驶过,驾车的是一个金毛子,身后跟着跑的,是几个相当强壮的黑奴。

康良保四周看了看,好半天才确定他确实是回到了广州,而不是身在河仙。

怎么这广州,已经允许泰西夷人到处乱跑了吗?这些夷人比特么河仙还多。

“多好的牛马啊!”

康良保在震惊的时候,他身边一个穿着青色直身,勉强扎了一个发髻的读书人正跟他一样震惊的张大了嘴巴。

“这身体,要是买一个回去种地,怕不是得一个当两个人使。”

康良保这才发现,这个读书人正眼馋的看着那个金毛子身后的高大黑奴,原来他口中的牛马不是真牛马,而是指那些昆仑奴。

熟知这玩意的康良保脑袋甩的跟拨浪鼓一般,“这位兄台,那你就错了,这些昆仑奴可笨了!

别说种地,他们连打铁都学不明白,吃的还多,只适合搬货,听说还有些金毛子把他们运到什么北美洲去采。”

青衣士子听到康良保这么说,又看了看他打理的很干净的平头,不禁眼睛一亮。

“先生这么熟悉,莫不是从兴唐省来的?在下姓陈,韶州府曲江县人。”

在现在的大虞,短头发不奇怪,但是会剪这种看起来有些奇怪,但又有些好看的平头者,大部分都是从南洋来的。

据说是皇帝发明的,很多人直接称呼为四海升平头。

一个冷知识是,印象中来自西方的平头,现在还不存在,因为西方人此时的头发也不短,光头的有,但这种打理的很干净的平头没有。

这种发型,实际上是慢慢从军队中演化过来的,很难说清起源何处,何时开始大流行的。

而在此时的中国,平头这个词也早已出现,但指的是一种百姓日常用的头饰,就是用一块布裹一下的那种,所以也有平头百姓这个词。

因此,莫子布把这发型给搞出来后,又因为方便很快在广大百姓中流行,于是他们给这种发型起了个名字叫四海升平头,简称升平头,认为是皇帝的发明。

甚至于在很多欧洲人眼中,这种升平头是目前中国人的显著特征,他们还以为这还是中国的传统发饰呢。

而从南洋回来的康良保听面前这个读书人自称是从韶州府曲江县来的,也诧异的瞪大了眼睛,因为韶州府现在还名义上在满清的治下。

陈姓读书人知道康良保在诧异什么,他摆了摆手。

“鞑子早就在韶关府呆不住了,从上面的士绅吏员,到下面的衙役、民壮,没一个听鞑子的。

两个月前有洪门的兄弟一闹,鞑子就全缩回湖南去了。”

“哦!”康良保点了点头,“在下康良保,兴唐省嘉定府人士,原本在嘉定开了个小小的铁匠铺,刚回广州,准备去佛山探亲,不知道兄台作何称呼,将要往何处去?”

“在下陈贺,听说陛下在黄埔设立了步军军官学校,特从韶关来考。”说着,陈贺拍了拍腰间,一阵叮当声传来。

康良保低头一看,那是一柄精钢长匕首,这个看起来斯斯文文的读书人,竟然还是个玩刀的。

陈贺嘿嘿一笑,“韶关地少人多,民风彪悍,哪怕就是读书也得会点武,敢斩人。

以前读书人舞刀弄枪没人看得起,因此咱韶关出不来多少举人、秀才。但是现在,嘿嘿,万岁爷喜欢,咱这样的要发达了。”

康良保愣住了,这个陈贺完全颠覆了他以往对读书人的印象,他们不再是那种拿着一本书,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的瘦高个,而是也开始拿着刀子会用武了。

不过,作为一个龙兴之地来的铁匠,康良保决定给这位读书人一点小小的南洋震撼,他撩开短衫,从腰间摸出了一把制作精良的手铳。

“陈兄,相比起刀剑,还是这个好用!”康良保得意的晃了晃手里的手铳。

最新小说: 大佬破产后,被恶毒女配养富了 京港缠欢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在吗?离个婚呗 同时穿越:吾儿皆有大帝之姿 我被校草男神攻略了 扒一扒那位自我攻略的老干部影帝 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汉风烈烈起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