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此时,兴唐军一处工事的麻袋突然被搬下来了几袋,然后一个黑洞洞的炮筒子,出现在了缺口处。陈光祖等人虽然是轻兵前进,但还是拉了三门三磅炮和九门八磅臼炮的,当初他们也是靠这个唬住了满城里面的蒿椿和成德。
轰的一声,三磅炮冒出了一股火光,硕大的弹丸精准命中了盾车。
霎那间这个只有一百来斤的盾车,直接被击上了半空,几个推着盾车的旗人丁壮惨叫着,摔的满桥就是。
“上啊!”成德适时的大吼一声,一排排旗人弓箭手出现了,他们无目标的密集抛射,想让兴唐军的火铳手不敢冒头来开火。
那个一直躲在盾车后的壮汉也狂吼一声,体型庞大的他,竟然速度非常快。
“杀啊!”六十个八旗选锋也呐喊着,从玄津桥上发出了冲锋。
‘砰!砰!砰!’兴唐军的士兵不断举铳还击,所有人不顾会被箭矢射中,也要站起来还击。
八旗选锋接二连三的栽倒在地上,大量的兴唐军士兵也不断惨叫着倒在了工事后面。
壮汉胸口爆出了几朵血,但他就像是没事人一般,血流如注还在冲锋,并很快到达了工事面前。
几个选锋把这个着重甲的壮汉举起来,咚的一下就翻过了工事。
而壮汉翻过来后,并未直接开杀,而是大吼一声冲向了三磅炮,他蛮牛一般的撞过来,直接就把三磅炮附近的炮手给撞散。
然后大叫一声,扣住炮车,竟然直接把三百多斤的三磅炮给抬偏,掀翻在地上。
三磅炮被掀开之后,刚才发炮的那个缺口就出来了,壮汉再次快速扯掉几个大麻袋,为清军打通了进攻的道路。
‘啪啪啪!’兴唐军的士兵们纷纷开火,把这个壮汉后背打成了蜂窝,他颤抖着,十几个呼吸后,终于缓缓软了下去。
但是靠着他打开的缺口,手持长枪大刀,身着甲的八旗选锋已经如同洪水一般涌了进来。
兴唐军士兵也嚎叫着扑了上去,但打到这个时候了,单衣加刺刀,是无论如何也打不过甲加长枪的。
无数士兵死战不退,想要堵住这个缺口,但还是被打的不断后退。
“冲进去,冲进去了!”成德也欢喜的大叫了起来,“全军出击,一定要拿下玄津桥,把这些南贼先锋全部杀光!”
陈光祖恶狠狠盯着那个越来越大的缺口,他知道,经过三天的试探,满清基本摸清了他的套路,现在就是最后时刻到了。
“大肥象!”陈光祖嚎叫一声。
他也有绝招,那就是那个在清化外镇城外,一个人能顶三五个人用的天生炮兵牛马大肥象。
看到终于轮到自己,大肥象欢喜的大叫一声,穿着一身整块钢板制成的板甲,手持一根熟铜棍,猛地扑了过去。
清军的选锋们正在大杀特杀,不防一声巨吼传来,大肥象猛地冲到了,当先一下就撞翻了三个选锋,随后把熟铜棍舞的跟风车一样,一棒一个小朋友。
大肥象越打越顺手,他不打别的地方,仗着身高把熟铜棍高高举起,直接往下敲,一棒子下去,就是一个选锋铁胄深深凹进去,鲜血顺着脑袋,哗哗的往下流。
靠着大肥象这个强力人形坦克堵在前面,后面的兴唐军士兵恢复了冷静,他们快速装填,不断开火,竟然把突入进来的清军又赶了出去。
成德大急,他飞速朝前跑了几步,顾不得双臂酸疼,瞄准大肥象的面部,急速快射了四箭。
大肥象惨叫一声,差点就拿不住熟铜棍了,因为一根箭矢插到了他的额头上,虽然被头盔阻挡了一下,但还是入肉很深。
“退,退到第二道防线去!”陈光祖一看,又发现有几个八旗火铳兵抬着一杆重型滑膛枪过来了,他赶紧下达命令,让士兵们退后。
可是清军竟然十分顽强,也非常狡猾,他们趁着兴唐军堵缺口的时候,竟然从各处翻了过来,七百多人打陈光祖二百人,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这一下,正要撤退的兴唐军士兵直接给缠住了,连额头上插着一支箭矢的大肥象都陷入了重围,只能拼命死战。
但好在他这身板甲十分坚固,虽然后多人围着捅,但没受多少伤,只是头上的剧痛影响了他的战斗力。
陈光祖也亲自上到第一线了,他带领作为后备的亲兵反复冲锋三次,但是仍然无法和清军彻底脱离接触。
成德也提着一杆大枪来到了最前线,他身后是一百鸟枪手,只要这些鸟枪手到达六七十米的距离,兴唐军不但不能脱离接触,还会死伤惨重,甚至被一波打崩。
然而,就在这最危险的时候,一阵震天的欢呼声响起,听起来起码上万人在欢呼,接着就是阵阵鼓乐,透过战场的硝烟传来。
成德跳上一个工事,抬眼看去,他如遭雷击,忍不住惨嚎了一声。
他看见玄津桥后面宽阔的大道上,一顶黄罗伞盖在无数旌旗的簇拥下正在快速赶来。
城头的蒿椿也看见了,他疯狂让人敲响了撤退的金铁,招呼在外作战的两千八旗兵退回城内。
清军如丧考妣,兴唐军则欢呼都要突破天际了。
“万岁!万岁!万岁!”各处都响起了士兵们的欢呼声,甚至很多南京市民都心惊胆战的从缝隙中偷偷观看。
然后就看到了这让他们无比震撼的一幕,无数穿着汉家金盔金甲的将军,穿着鸳鸯战袄,头戴朱漆勇字盔的士兵,洪水般出现在了南京城。
当先最长的两面长蟠上,赫然写着:
‘星河灿烂,维天有汉!’
‘日月昭昭,故国有明!’
“这是大明朝的兵啊,难道是洪武爷差遣他们下凡的!”当即就有识货的读书人大喊了起来。
做为朱洪武的起家之地,在大明地位绝高的唯二城市,南京还是有很多百姓记得昔日的汉家天下的。
原本陈光祖他们来,由于夹杂了大量的绿营兵,南京百姓是不太相信他们是大明之军。
但现在一看,正宗的不能再正宗了,许多人看着长蟠上的十六个字,忍不住泪流满面。
而随着不断的大明朝和洪武爷喊声,百姓们渐渐放下戒备,开始尝试着打开家门,出来远远的看着这支入城的军队和远处的黄罗伞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