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通还是从东吁城出发,走上了叛乱这条路。
只不过比起历史上他是主动利用有利形势,搞了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不同,这个时空,他真是被坑的。
因为他虽然有占据东吁城,在下缅甸做一个相对独立领主的愿望,但真没想过篡位。
主要是危险性太大了,通算是泰人中非常有远见的人,他清楚的知道,哪怕莫子布只有半壁江山,甚至就只拿到广东和一半的福建,这都不是暹罗这种国家可以对抗的。
只是很多时候,人算不如天算,他不想成为扛旗的那个人,但暹罗国内大量被南下华人挤占生态位的旧日贵族,却不断过来依附他。
人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诉求也越来越强。
他身不由己,就像是被湍流江水推动的一叶木舟,不得不向着那个令人绝望的终点奔去。
通心里很清楚,终点处很可能不是宽阔的大海,而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
但他没得选,就他这些年做的事,只要爆出来,不随波逐流,也就是晚死几天而已。
更重要的是,一路被莫子布挤兑的通,实在做不到在莫子布面前伏低做小。
“加快速度,一定要在后日赶到吞武里!”通倒是很果决,既然做了决定,他就是全力以赴。
通没有动用下缅甸的暹罗军,虽然他是昭披耶,但也不可能让这三万大军完全听他的,一旦走漏风声就不妙了。
于是,通让弟弟刍知继续留在东吁为他遮掩,他则亲自挑选了他完全能信任的精兵两千人,与心腹大将,外甥阿努特拉维一起,星夜走东吁潜回吞武里。
这一切,是早就安排好的,通一走,刍知就会和缅王孟云合作,两人兵分两路,进攻莫子布在下缅甸封的一批华人封臣。
这是没问题的,因为东吁的暹罗军早就对下缅甸一些华人封臣不听东吁命令极为不满了。
特别是华人来的比他们早,占了大多数的好地方,只要击败了这些华人封臣,那些好地方就是他们的了。
通预计了一下,在下缅甸华人封臣猝不及防,还有英吉利人提供军火,缅人在最下面响应的情况下,应该可以迅速平定下缅甸。
到了那时候,他也应该攫取了暹罗的大权,接着立刻就与英国人合作,攻下大丹那沙林地区,清剿暹罗效忠郑信的势力。
至于再之后嘛,那就该英国人上场了,要是他们的海军能击败大虞海军,那暹罗就会选择变成完全依附英国的附庸国。
要是不能,那就没有之后了,英吉利也打不过大虞的话,就没人能战胜大虞了。
。。。。
吞武里城,郑信在大量臣子的苦劝下,甚至连王后吴萱都过来劝说,但他仍然像着了魔一般。
郑信在因陀罗摩寺高僧的主持下,进行了剃度,穿上了他经常穿的那套金黄色僧袍,在披耶摩诃杜纳和五百近卫的保护下,去往因陀罗摩寺,暂时出家。
而王城中,郑信授命郑敏成,披耶披猜、披耶讪等人组成摄政团队,负责处理国事并和外面的暴乱者谈判。
他本人则在因陀罗摩寺诵经祈福,等待着好消息。
要是莫子布知道郑信这套迷惑操作的话,他一定会以为郑信疯了,或者说完全就是假的。
但历史上就是如此,郑信如同着魔一般,在绝对的优势下把自己送进了深渊。
甚至这个时空郑信还更有理由这么做,因为他觉得自己有莫子布这个女婿兜底,没人敢把他怎么样。
但郑敏成很快感到了不对劲,因为当郑信真的剃发去往因陀罗摩寺的时候。
最大的本土反对派汶纳立刻率领家族私兵从封地出发,同时与通同属一个家族的披耶柯叻,擅自从东面的柯叻城率领八千军队来到了吞武里。
第二日,披耶柯叻选择率军驻扎在吞武里城北面的石灰村,虽然他没有立刻加入叛乱,但是也肯定不是和叛军来开战的。
郑敏成急的头上都冒汗了,他长于内政和经济建设,以往莫子布在的时候,他们这个派系就是莫子布管军事,他帮着搞搞后勤。
王闰之则更弱,他文武都不行,只是长袖善舞,接人待物还不错。
两人在紧张中商量了半天,最后选择去找有一定军事指挥能力的披耶披猜进王城商议。
可是到了王城,郑敏成和王闰之发现王城已经被披耶讪的近卫军给封锁了,他两完全进不去。
“不好,这是蓄谋已久的篡逆,大王危险了,国相赶紧召集人手去把大王救出来吧。”王闰之脸色惨白的低吼一声。
郑敏成却有自己的想法,“披耶讪竟然会反叛,看来一定是有人给他许下了天大的好处,说不定就是昭披耶却克里在背后支持。
近卫军几乎全是他们的人,因陀罗摩寺距离太远,现在去救肯定来不及了。
但城内还有大量华人,王城守卫中也有华人。
王兄,我想打起万岁爷的旗帜,就说大虞天兵快到了,鼓动城内华人救走王后和王子水,先撤往披耶尖竹汶处,他是万岁爷的旧将,可以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