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445章 我看你没资格来参加这个会哦

第445章 我看你没资格来参加这个会哦(1 / 2)

第445章我看你没资格来参加这个会哦

苏州城,徐文仲挑着一担糯米,轻快又矫健的往谷市桥走去。

家里的小孙子闹着要吃百果蜜糕,所以他想卖点糯米换些、核桃仁、松子和蜜枣等。

想到胖乎乎小孙子聪慧的模样,徐文仲挑着担都忍不住露出了慈爱的笑容。

他的曾祖父徐枋和高祖父徐汧都是苏州著名大儒,也是大忠臣,可是传到他这一代的时候,因为贫苦早就目不识丁了。

连徐文仲这个名字,都是大虞打回来后,由同邑杨庆孙给他起的,希望他能把徐家的‘文种’给延续下去。

不过现在日子好了,因为大虞回来后,极为推崇他祖先徐汧、徐枋父子这种不屈膝的汉家忠烈。

皇帝追谥在虎丘殉国的徐汧为贞简,赐了徐家苏州城边良田一百亩,一下就把靠给人当缫丝工的徐家,从极度贫困边缘拯救了出来。

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家境开始富裕之后,徐文仲最大的梦想就跟他的名字一样了,他希望能恢复祖先的荣光,至少要让徐家出一个读书人。

徐文仲都三十七了自然没希望,儿子也快二十了也晚了,只有三岁多的小孙子看起来机灵又聪慧,未来说不定可以继承祖先的文脉。

不过走到了谷市桥,徐文仲却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把糯米卖给米店或者自己叫卖,因为据说皇帝发行的新钱要下来了,到时候会从千五百钱能当一两银子变成千二百钱当一两银子。

所以导致很多人都把铜钱留在手里不肯出去,大家都在等,偌大的苏州,在一夜之间直接回到了以物易物的时代。

所以,连谷市桥这种原本咱们做大米买卖的,也涌进来了其他小商贩。

大家按照以前的价格计算后,拿着大称小称以物易物,只要不是实在没办法,那是一个铜板都不会掏出来的。

而就在谷市桥不远的一间小酒馆二楼,乾隆三十七年壬辰科(1772)二甲第七名进士李楘与好友程伟元并肩站立,看着这一切,久久无语。

这两人可都不简单,李楘的长洲李家是苏州大户,曾经跟苏州织造府有很深的商业往来,是江南的大丝商,家资丰厚。

而程伟元更不简单,他是二程一朱中程颐的三十一世孙,儒家圣贤传承,程家也是苏州大户,当然也兼做丝绸生意,是苏州生丝收购的大户。

历史上这位还与高鹗共同编修了曹雪芹的红楼梦,发布了程甲本和程乙本红楼梦,他能以一个秀才身份周游南北交朋友,家资可见一斑。

“皇帝是真能忍啊!”李楘忍不住感叹了一声,连苏州都以物易物,机工大多停业,怨声载道了,他还能挺的住在广东不回来。

“沧云兄你还看不出来吗,咱们这位万岁爷可是真正的狠人,他不能制服的,就宁愿打碎了再重建。

你看大虞如今半壁江山都没有,陛下却敢放弃逐鹿中原跑到南都承天广州府去,还跟荷兰红毛人和英格兰金毛人开打,对北伐都完全不管。

我看这就是为了先压服咱们这些江南人,要搞定了我们再北伐,要是咱们不屈服,他就一直跟我们耗下去,直到我们挺不住为止。”

莫子布的银元政策已经出路七个月了,给江浙皖赣四省大户们下达的八个月缓冲期也快到了,但上缴银两兑换银元的不足三成,银两不足一千五百万两。

至于很多人想象的因为银元不足称民间物价飞涨的事情,并没有出现。

因为现在江南的问题不是钱多物少,而是经过满清搜刮和大户窖存之后,普遍存在钱荒。

此时的钱可比货物值钱多了,莫子布要不是来这么一手,那就不是物价飞涨,而是会出现货币不够导致的通货紧缩。

这种情况下你还涨价?

哼!

你涨你的,老子不买就是了,甚至莫子布还把铜钱兑换比提高的消息放了出去,大大刺激了民间以物易物的发生。

至于江南的几十万机工吃饭问题,那更好办了,在别的王朝可能是天崩地裂的事情,但在莫子布这不过小事一桩。

这几个月南洋的大米和咸鱼一船一船不要钱的往江南运,只要有机工吃不上饭,就可以去锦衣卫北镇抚司衙门登记,皇帝赊给你们吃,等上工发工资分期慢慢还,绝对不会让你们饿死。

甚至还可以选择听从安排下南洋,只要你有技术,朝廷借钱给你创业,去了就能当小工坊主。

若是技术一般,或者你的技术南洋用不着,那也很好办。

江南的机工基本都识字,去南洋当先生去,若是懂南京官话还可以去闽粤南洋当语言老师,缺口大得多,待遇也好,绝对比在家乡当机工过得好。

是以,有些江南士绅还想拿老一套,鼓动机工罢工来威胁,但根本扛不住莫子布的三板斧。

我莫大皇帝别的没有,就是南洋地多、粮食多,管你是要吃的还是要发展,南洋通通能满足。

话说,当中华真的拥有南洋,甚至都只是占据一些地方以后,战略回旋余地实在太大了。

只要是个正常人,有手有脚愿意吃苦,各个都能发财。

就这么区区两亿多人,却拥有整个东亚、东南亚,那是打死都卷不起来,地主豪绅压榨的狠了,你就可以用脚投票。

而且此时谁敢在皇帝锦衣卫的布控下涨价,一定是想要全家流放南暨岛(爪哇岛)了。

真要是被流放去的,跟自愿去的可不一样,自愿去的是完全自己人,流放的只能算半个自己人。

而江南人早就过了当年春秋时期那种仗剑逞凶,一怒杀人的时代了。

这上千年的好日子,让他们很不习惯那种生活,真要放弃自己在文化、技术上的优势跟广西、粤西的鬼火少年一起拿刀剑过日子,一定会极为难受的。

同时,此时监控物价的难度,也跟后世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后世想要监控物价的难度差不多是地狱级别的,因为商品太多,商家太多,流通的渠道太多。

但在此时,商品经济并没那么发达,城镇中的商铺就那么多,好多县城就一条街有商铺,流通渠道完全固定,商家背后的大户也是固定的。

这使得锦衣卫这样的特殊机构在官府配合下,非常容易锁定是哪些人在搞事。

要是在明末还会有从上到下的士绅阶级一起给你打掩护,从内阁大学士到下面的县丞、主簿都有自己人。

但在大虞可行不通,满清已经先把这套士人完全把持一切的体系清扫了一遍,基础已经失去。

大虞更可以完全不依靠江南人自成体系,但凡有人敢互相遮掩包庇,嘿嘿,锦衣卫和京营一起出动,下南洋去吧您嘞。

在这几重的限制下,江南的土豪们基本被限制住了,得益于满清对他们重拳出击,还真没几个胆肥的敢主动出来挑事。

最新小说: 大佬破产后,被恶毒女配养富了 京港缠欢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在吗?离个婚呗 同时穿越:吾儿皆有大帝之姿 我被校草男神攻略了 扒一扒那位自我攻略的老干部影帝 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汉风烈烈起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