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农夫拿六,包税者拿二,最高统治者拿一,剩下的这一,则由统治者分配,用来保证王国的正常运转。这玩意,基本还是能保证大家都受益,农民能活得下去,包税者和王国贵族都能过得不错的。
当然各地的规矩并不一样,但基本农夫至少能拿到自己收成的五成,虽然地位低,但收入还可以,勉强能保证家人吃饱。
当然,别看最高统治者才拿一,好似有点少,但你要考虑到印度的社会结构以及印度教文化。
在印度教种姓制的调教下,印度百姓极为认命,都是吃少少的还乖乖交税,这让印度统治者需要费的统治成本,连中华的两成都不到。
而且包税制也不是在所有地方施行,他只在最高统治者力量比较薄弱或者不屑于直接统治的地区施行。
而到了英国人这,历史上他们几乎把全部占据的土地,都施行了包税的柴明达尔制度。
收税更是史无前例的狠,英国人要求包税的柴明达尔每年上缴他收到的百分之九十税款。
这.看似完全是不给活路啊!
也确实是不给活路,但不是不给所有人活路,而只是不给最底层的农夫活路。
因为英国人拿走九成之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
也就是说,他们只按照目前的税收额度拿走九成,至于柴明达尔收多少,是不管的。
所以,在历史上施行这个柴明达尔政策后,包税的柴明达尔一般会收两次税,第一次收的九成交上去,第二次收的,百分百留给自己。
这使得底层农民从最开始的上缴四成产出,普遍提高到了上缴六成甚至会饿死人的七成。
那么要是因为天灾收不上来怎么办?
别慌,英国人允许柴明达尔欠账,只要照常付给利息就可以,你一年受灾,总不能年年受灾。
所以,历史上在印度,以至于形成了灾年不可怕,灾年后的丰年才可怕的诡异现象。
因为灾后的丰年由于柴明达尔要尽快把要付高额利息的欠税缴纳,会毫无底线的压榨底层农民。
那你要说我年年受灾呢,那就更简单了,当你欠到一个双方约定的数目,英国殖民政府就会把给你包税的土地收回。
同时剥夺你柴明达尔的身份,把土地拍卖给其他收得上来税的人抵账。
现在,能理解英国统治印度时期,为什么总是动不动就大饥荒了吧。
英国人和印度本土的柴明达尔,活生生把印度底层百姓从人,逼迫成了蟑螂,在水热条件这么好的印度,年年都会饿死人。
而让威廉堡中大量本地人欢呼的,就是黑斯廷斯总督把柴明达尔上缴的税额从九成下降到了八成,并且还承诺会动用英属印度武力保护他们的财产。
别小看这么一个承诺,印度的底层情况是非常复杂的,黑斯廷斯总督要把所有柴明达尔之间的关系理清楚,在包税上做到有所针对,还要协调他们的关系。
这是非常难的,因为英国人这种柴明达尔包税制,注定了每一个柴明达尔都是很小的。
原因在于柴明达尔一旦过大,就会脱离英国人的掌握,会有各种手段隐瞒税收,甚至暗中积蓄力量搞事。
而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一个远比英国大的地盘划分出几百上千个柴明达尔,难度可想而知。
同时,这片土地上原本是有大贵族的,英国人需要先把这些大贵族碾碎,然后才能安置大量他们可以控制的柴明达尔。
最后,英属印度政府还要把收上来的五八门各种形式的税款,都全部转化成母国所需的东西。
以及还要用尽量小的代价,摧毁印度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把他们纳入母国经济体系。
这都是非常复杂的工作,跟再造一个王国没什么区别了。
听到这些本地柴明达尔代表的欢呼声,会议室中的英国人,特别是军官们都安稳了许多。
只要这些本地人不会被中国人拉走,那么他们就有坚守的信心。
角落里,一个收了南镇抚司大量好处的汉诺威书记官叹息了一声。
中华帝国在印度的根基太浅了,他们还无法像已经在这里耕耘了一百多年的英国人这样,扎根于印度的最深处。
会议在欢快的气氛中继续,黑斯廷斯总督又宣布了几项政策,让会议室内的印度人更加开心,纷纷向总督大人表达着忠心。
只不过等这个会议结束,接下来进行的军事会议,他们如果参加的话,就会让这些人心惊胆颤了。
驻印军总司令,陆军中将艾尔.库特爵士在高级军官会议上对所有人说道:
“我想,在中国人的军队向我们展开攻击之前,我们应该主动与他们进行一次中等规模的野战。
目前我军兵力在一万四千人左右,其中包括两千五百名欧洲士兵以及一万一千五百本地士兵。
中国人和迈索尔人的总兵力大约在五万人左右,但他们不可能协调到同时出现在威廉堡附近。
所以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与他们打一场一万人对阵一万五千到两万人的野战。”
“我们能战胜他们吗,或者说我们战败的可能性大吗?”黑斯廷斯总督问道。
“从马德拉斯围城战来看,我们战败的可能性相对要大得多。”艾尔.库特爵士阴沉着脸说道。
但说了这句话之后,他那双有淡蓝色眼珠的三角眼,变得充满了狠毒的目光。
“但如果我们战胜,中国人的所有企图都会破灭。
如果我们战败,那么在肯定大量杀伤中国人的同时,也完美消耗了我们自己的军力,因为我们用不着这么多人守两座威廉堡。
我们只需要五千人就行了,再多的话,供应就会有问题。
我想这场围城战恐怕是要年来计算的,所以物资远比士兵宝贵。”
黑斯廷斯总督站起身来,满意的点了点头,“爵士,你负责具体安排吧,记住,尽量让我们这些本地士兵死的更有价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