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英国人来下跪了
伦敦,圣詹姆士宫。
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眺望着远处污水横流的街道,再联想到泰晤士河那已经呈现出酱油色的河水,心情莫名觉得非常抑郁。
而当另一个胖乎乎的背影出现在乔治三世视线中的时候,他的心情更加抑郁了。
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刚刚被迫辞去首相一职的吉尔福德伯爵弗里德里希.诺斯,他还有个更著名的称号,诺斯勋爵。
而导致诺斯勋爵被迫辞去首相一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去年1781年8月的约克镇惨败。
此役,已经在北美战场上显露出颓势的英军九千余人,在英军北美副司令,第一代康沃利斯侯爵查尔斯康沃利斯中将的率领下,退往了位于弗吉尼亚州海边的约克镇,等待撤离和修整。
但悲剧的是,康沃利斯侯爵没能甩掉追兵,他很快被法军元帅罗尚博伯爵率领的一万七千法美联军给堵住了。
不过,此时康沃利斯还不怎么慌,因为英军在约克镇建有大小十座堡垒(非棱堡),海军方面,英格兰也一直处于优势,随时可以退走。
但事情就是这么戏剧,康沃利斯觉得非常稳的英格兰海军,给他拉了一坨大的。
九月初,由托马斯.格雷福斯率领的英国舰队在切萨皮克湾海战中,被德.格拉瑟伯爵率领的法国舰队击败。
法国舰队以仅仅一重伤一轻伤的代价,换取了英国舰队一艘击沉,至少三艘重伤。
这场海战的战败,就基本确定了约克镇中英军的末日,他们由从容防守,变成了四面楚歌。
10月17,坚持了一个月康沃利斯侯爵宣布投降,他带着约克镇的八千余英军官兵,放下了武器。
而约克镇战败,也成了北美独立战争结束的号角,以至于当时还是首相的诺斯勋爵都惊恐的大喊:‘ohgod!it'sallover!it'sallover!’
嗯,颇有几分我大清嘉庆帝在天理教打进皇宫后,哭喊‘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的美。
而诺斯勋爵的失态,也立刻就把他推上了风口浪尖,最后被迫辞职。
不过与历史上稍有不同的是,历史上在约克镇战败后一个月,即1781年的11月30日,英国就与美国在巴黎签订了巴黎和约。
虽然没有正式承认美国,但也宣告北美是彻底打不下去了。
可是在这个时空不行,因为原本英格兰可以大方承认北美打不下去的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有印度可以作为补血包。
当时的英国政府甚至窘迫到了不但需要印度补血,还连英属东印度公司都容不下的地步。
战争刚刚结束的1783年,当年的首相波特兰公爵威廉,就准备在议院通过印度法案,让国会议员和政府职员,取代英属东印度公司。
最后还是东印度公司幕后大老板国王乔治三世公开恐吓议员们不许投赞成票,才把这事暂时给按住了。
可是这个时空,北美输得惨,印度也不遑多让。
威廉堡省总督沃伦.黑斯廷斯的求救信使确实到了,还到了十几天了,但乔治三世一直没有勇气召见信使,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面对,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这个难题。
不过乔治三世虽然已经被严重打击,难以面对印度的乱局。
但刚刚接任首相的第二代罗金汉侯爵查尔斯.沃森.文特沃斯,不能什么也不做。
而且,乔治三世失魂落魄还不单单是因为失去了北美和印度陷入了极度的危险中,而是国王的权力,甚至英格兰王室的权力,很快就会大幅度缩水了。
此时,在英格兰王国的政体中,乔治三世虽然做不到朕即国家,但仍然是一位拥有相当否决权,说一不二的君王。
他也是英格兰王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相当大权力的真正国王。
在乔治三世之后,英格兰就完全是托利党(保守派,半保王党)背后的英格兰大贵族。
以及辉格党(维新派,主张限制王权)背后的新兴资产阶级贵族。
这两者的天下了。
纵观乔治三世这几十年的执政经历,他前半段依靠王室权威和上一代十分拥护王室的托利党支持,在朝政等各个方面,占据了极大优势。
但伴随着北美的战败,乔治三世的威望遭到了极大的打击,支持他的老托利党也纷纷去世的去世,失势的失势,英格兰王国的政坛,马上就要掀起惊涛骇浪了。
“陛下,虽然新英格兰的情势已经不可收拾了,但印度我们必须要抢救一下。
王国刚刚击败了荷兰联省共和国,俘虏了一大批战舰和水手,我们应当整顿一下,随后派往东方。”
首相罗金汉侯爵看着失魂落魄的乔治三世,有些急迫的催促到,情况已经十分紧急,必须要做出反应,不能再当鸵鸟拖下去了。
“还要打仗吗,威廉,我们还能继续作战吗?”如今才四十四岁,还没有精神失常的乔治三世震惊的问道:
“威廉,我们已经在和全世界打仗了,法兰西、西班牙、荷兰、奥地利。
甚至俄国、普鲁士和葡萄牙、丹麦也加入了武装中立同盟来孤立我们,难道我们还要去与强大的中华帝国开战?”
罗金汉侯爵很想翻白眼,感情国王陛下你还知道咱们是在跟全世界开战呢。
我还以为你不知道呢,知道是在跟全世界开战,你还固执己见,非要在新英格兰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在罗金汉侯爵这些辉格党人(资产阶级维新派)看来,新英格兰叛乱(北美独立战争)的关键,不在于新英格兰,而在于法兰西。
政府应该不管新英格兰,让他们乱,只要守住几个保王党聚集的城市就行。
然后抓住法兰西与新英格兰叛乱分子签订盟约这个破绽,再来一次七年战争,彻底把法兰西打趴下。
只要打趴下了法兰西,新英格兰的叛乱不过是冢中枯骨,早晚能收拾了。
但国王乔治三世为了打击辉格党人的声望,固执己见决定在新英格兰用雷霆之势镇压叛乱,同时给法国在北美来一下狠的。
结果这个策略完全失败,乔治三世没有打中辉格党人的脸,反倒把自己的屁股给露出来了。
当然,北美能打成这样子,辉格党人也有很大责任,就是他们不肯出力甚至隔岸观火,英格兰在北美才会输的这么惨。
而面对乔治三世的提问,首相罗金汉侯爵重重的点了点头,开什么玩笑,印度必须保住。
要是失去了印度这个商品倾销地和人头税,他们这些资产阶级还玩个寄吧。
对了,目前英格兰还被排挤在中国的贸易之外,东方贸易已经停了快两年了。
虽然私底下也能得到一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走私和从奥地利、葡萄牙那里来的二手转卖,但英格兰的资产阶级也已经快要撑不住了。
所以,站在罗金汉侯爵的立场,他才不管乔治三世怎么想,他只想英格兰的资产阶级有命活下去。
“陛下,中华帝国确实十分强大,但他们要分散精力的地方太多了,他们拥有一整个罗马!”
罗金汉侯爵说着,眼睛里流露出来浓浓的羡慕和极度的贪婪,他的两手如同拉手风琴一样张的大大的,以表示这个罗马有多么的大。
“这真是让人羡慕,中华帝国的商人只需要在这个罗马里面,就能获得超乎想象的市场。
所以对于他们来说,搞定自己这个罗马,才是最重要的,往外投入的精力并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