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是回忆自己往昔好日子,小部分在畅想儿孙在陕甘立功的功劳什么时候兑现,好剪了辫子去过正常人的日子。
嗯,现在旗人都是没剪辫子的,因为莫子布不许他们剪。说实话吧,旗人本就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山大王团伙,其中就有不少的汉人。
现在一百多年下来,他们要把辫子剪了,往人堆里面一混,你根本就发现不了。
所以莫子布不让他们剪辫子,就是为了把他们识别出来。
这承德到赤峰的牧场中,每月都会发生十几起旗人剪了辫子跑出去,企图消失在人群中的案例。
“哎哟,我要是早知道有这一天哦,我就该搞一大箱子烧饼藏起来,这金银珍玩被抄走了,但烧饼你总不能也抄走吧。
这要留到现在,嘿,咱爷们一人两个,配点热水,吃个热热乎乎的,那多美!”
有个爱新觉罗家的黄带子眯着眼,不住的幻想着。
这围场放牧的日子可不好过,就没多少吃饱的时候,回想起昔日的富奢,他是十分后悔啊!
“主子爷,奴才求您了,您可别说了,这馋虫都要从奴才嘴里给跑出来了!”
又有两个饿的受不了的,一听黄带子那活灵活现的形容,馋的都快疯了,他淌着哈喇子不断哀求黄带子别说了。
“别,别,别!”黄带子安亲王奇琨摆了摆手,“你可别叫我主子爷,你也别自称奴才,咱们啊,现在做梦都想当光中皇帝的奴才。
再说了,这要被管事的知道,不又得大鞭子抽我脸呀!”
奇琨是真怕,前些日子才有人‘主子爷’‘奴才’的互称,结果被管事的复兴公司皇家牧场经理给听到了,大骂天下只有光中皇帝才是主子。
然后劈头盖脸给旗人们一顿好打,打的他们嗷嗷惨叫。
奇琨也在混乱中脸上被抽了一鞭子,当时就肿了,疼了他十好几天,所以印象很深刻。
“没出息!”一个古铜脸色,看起来原本是武将的旗人,鄙夷的骂了一句。
不过不是骂他们不敢再用主子爷和奴才这些词,而是在骂他们幻想竟然都只敢幻想吃烧饼,你他妈怎么也要吃烤全羊啊!
再不济,这卤煮总得有一碗吧。
就在这时,马蹄声阵阵响起,似乎外面来了一支马队,屋内的老头子们一下就精神了。
“嘿,皇帝刚刚召人去写西域见闻,这一定是看到咱们作用了,有人要发达了哟喂!”
奇琨一跃而起,跑的最快。
他是安亲王嫡传,是奴儿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岳乐的子孙,算是这屋内原本地位最高的,因此也没人跟他们抢位置。
一群人,就在这九月草原的冷风中,借着一点微弱的月光,看着远处打着火把的马队前来。
“哟,这不是和珅嘛,你怎么来了?”奇琨年纪轻一些,眼神很不错,一眼就看见远处来人是谁了。
这可是目前旗人中的大人物了,没有出卖任何人,却获得皇帝的青睐被留在宫内,不用跟他们一样吃不饱穿不暖的受苦。
虽然有人说,和珅已经把裤裆里那玩意给剪了,去给皇帝当司礼监秉笔太监去了,但还是羡慕的其他人不要不要的。
“和大人您吉祥,是有好事吗,是不是大皇帝要赦免我们了?”
奇琨一脸希冀的问道,和珅却嫌弃的撇了撇嘴。
“您这嘴啊,要是继续这样,那就真一辈子出不去了。你立什么功了,大皇帝凭什么赦免你?”
奇琨被怼,一点都不觉得尴尬,当一个人长期吃不饱,在饿死边缘徘徊的时候,尊严算个篮子。
“我闻到香了,是卤煮的味道,是卤煮的味道!”
所以,一贯好吃的奇琨根本没受影响,灵敏的狗鼻子一下就闻到了味。
和珅也是无语了,第一次对这些没脸没皮的同族感到无话可说。
马背上几大坨已经凝固的卤煮很快就被拉下来,然后放到锅里煮了起来,奇琨心心念念的烧饼也有了。
这脸皮比城墙转角还厚的家伙不断的吸着鼻子,生起来火来跑的比谁都快,嘴里还在高兴的大叫:
“嚯,有葱有蒜,肺头、猪肝、小肠、火烧、豆干一样不少,这味,那是真地道!”
“真地道,真地道啊!”一群老旗人也跟着大叫了起来,“多少年没吃过这一口了。”
而随着他们的喧闹,小孩也被从睡梦中惊醒,看到卤煮马上就精神了,一个个围着大锅,狂吞口水的同时又唱又跳的。
和珅有那么一点点心酸,但马上就按下去了。
今天他能给这些人带点吃的,实际上就冒了很大的风险,其余的他也管不了,各人看各人的造化吧。
“干爹,您受苦了。”和珅拉着永贵的手。
“我那干哥哥条陈写得好,皇上非常满意,特命我前来请您去奏对。
马车我都带来了,吃食也有,您老洗漱下,换换衣服,马上跟我进宫。”
永贵长长出了一口气,眼泪都快下来了,终于能离开这地方了。
不过他没有听和珅的,反而又从地上抓了一些沾了些许马粪的泥巴,抹到羊皮袄的下摆。
和珅一下就懂了,他竖起大拇指,“姜还是老的辣,确实该让万岁爷看到咱们如今已经受到了惩罚。”
“永大人!”就在永贵将要在无数羡慕眼神中上马车的时候,刚才那个骂‘没出息’的武将,凄声惨呼了一句。
永贵稍微犹豫了下,然后对和珅说道:“海禄久经战阵,擅骑射,曾随定边将军西征,是入过紫光阁功臣像的。
他在西域征战多年,对回部尤其熟悉,其子长清等亦皆是武勇之辈,大皇帝若是要定回部,用得着他们。”
和珅沉吟了一下,“海将军,我只能把你带到宫门外等候,万岁爷究竟召不召见,我实无法做主。”
海禄听完,带着儿子长清等,一个头就磕到了满是稀泥的地上。
“和大人仁义,这就足够了,若是能得陛下赦免,我海禄父子愿为朝廷永守回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