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开门,有士兵失踪了
长崎会所。
这个会所,可不是后世会所嫩模那个会所,而是幕府设在长崎管理进出口贸易的机关。
在江户时代,长崎的地位,就等同于南京条约之前,拥有十三行的广州。
因此,能到长崎就任长崎奉行的,都是幕府极为信任的亲信旗本,比如著名的高家旗本。
而目前的长崎奉行久濑广民,就是出自高家旗本中的上杉家,是老中田沼意次的亲信。
不过,后世想象中长崎奉行应该是长崎总督或者镇守这样的角色,但实际上不是,长崎奉行只能负责对外商贸以及对西南诸藩进行表面上的监督。
这不像是长崎总督,有点像明朝放在江南收税的市舶司太监,或者清朝的江宁织造。
总结起来就是,有一定的行政权和监察权,但是没有军权。
长崎守卫的职责,是由幕府责令黑田家的福冈藩和锅岛家的肥前藩负责。
长崎会所中,来自江户的歌舞伎,正在咿咿呀呀的唱着著名的倭剧-国姓爷的合战。
倭人戏剧分为歌舞伎剧和净琉璃戏剧两种,歌舞伎就是由歌舞伎表演的真人剧,净琉璃剧则是用木偶娃娃表演的木偶剧。
这两种就是日本戏剧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各种流派,非常繁杂。
舞台上,完全是倭人打扮的主角,叫做和藤内,而这个和藤内,实际上就是指国姓成功。
这名字不是随便起的,而是有深意的,其中和便是倭人的大和,腾在日语中与唐同音,内,则有不是的意思。
所以和藤内的意思,就是非倭非唐,或者半倭半唐,但由于他名字是倭式的,所以实际上应该归于倭人。
这《国姓爷合战》与《国姓爷后来的战斗》以及《中国船带来的国姓爷消息》一起,被称为国姓爷三部曲。
这三部曲,在日本的影响极为深远,不单单是长崎人喜欢看,江户人也喜欢看。
但这部剧的创作、剧情和思想,那就让人很难评了。
这不,舞台上正演到和藤内被永历帝册封为延平王,并恢复汉姓郑,赐国姓,称朱成功的时候。
饰演朱成功的倭人歌伎(男),四十五度抬头看天,眼中似有无尽激愤,也有几分得意,情绪还真是挺到位,他咿咿呀呀的唱着:
‘尔明国人经常污蔑我日出之地乃是小国,可是我这样的日本人,却连猛虎都能降服,鞑虏都能驱逐,你们看到我的本领了吗!知道我日出之国,不是蛮夷了吗!’
这还是一种自卑与狂妄的结合,有非常鲜明的日本气息,是典型的日本思想。
历史上日本在万历朝鲜之役被暴打后,就又开始自怨自艾。
不过由于这次暴打,不是白江口那样的断崖式吊打,所以自怨自艾和自卑中,还存着几分不服气。
所以这些倭人还是挺渴望中国人能看得起他们,承认他们是华人的,也对到富庶的大陆生活,充满了渴望。
更用这种你们明国人无法战胜鞑靼人,从日本来的国姓爷却可以,以此证明日本人不比唐人差,甚至更厉害。
听到台上唱念出这一段台词,下面的倭人们集体高潮了,他们欢呼着,赞颂着,仿佛这一切都是真的。
当然,这是此时的剧情,到了明治维新以后,这三部曲的剧情,被不断删改,终至魔化。
最后变成了国姓成功能赶走了鞑靼人,收复了南京,靠的不是个人英雄,而是他母亲从伊势神宫中为他请来的神符。
这种神符可以使用天照大神的神力,国姓成功因此战无不胜,很快驱逐了鞑靼王。
结局也不是儒家式的功成名就,而是被封在大陆上做大名,跟随他去的日本人,也个个都在大陆上做了大名,千秋万代。
这实际上所反映的,就是日本对大陆的野心,以及军国主义在日本基层的飞速发展。
不过目前的版本还是比较温和的,是日本人在畅想能跟着国姓成功在大陆上扬东瀛之威,也能成为华民一员,以及暗搓搓隐藏的大陆幻想。
久濑广民看的津津有味,长崎奉行在这段时间,一般有两人,轮流到江户交代。
这次去交代的,是另一位奉行土屋守直,所以这里就只有久濑广民一人。
“真好啊!若是日出之国的武士,真的能跟随国姓爷去往富庶的大陆唐土,就不用在这贫瘠的海岛上,握个寿司就是人间美味,吃串烧鸟恨不得写篇美文为记了。”
“是啊,是啊!”有人在久濑广民身边奉承道,“幕府的日子不好过啊,就是一千石以上的旗本家,都要节衣缩食,听说还比不上大陆一个两百亩地的土财主。”
“比不了,比不了!”久濑广民连连摆手,“在吴地,一亩茶园、桑园,年入缴纳地丁银粮后,还可余八银元。
能买白米清石四石,等于我之两石有余,两百亩地就是快五百石了。
而我日出之国,一千石的旗本,到手的糙米也不过就四百石上下。
这还是我之糙米,比彼之精米,若都用糙米来算,差距还要多个二三成。
且咱们一千石的旗本,要养起码七八十人,还要维持排场,唐国两百亩土地主,连带佃农,也就是三十人顶天了。”
久濑广民说起来头头是道,显然对这些了解的很清楚,且说的很流畅,证明他也不是第一次说这些。
周围听见的人,也啧啧赞叹,有人又神神秘秘的说道:“听说唐国大虞朝的光中陛下已经把全南洋给吃下来了,好多唐土的武士,什么都不带,去了南洋就有几百石的地。”
“诶!你这消息还是落后了。”久濑广民看着这个跟唐商魏家有联系的倭国商贩,飞快的摆了摆手。
“这按照以往啊,咱们就该叫唐国为虞国,但好像这位光中陛下不喜欢外人称为虞国,所以现在一般要称中华了。
而且唐国早就没武士了,光中大皇帝可不是山城国的天皇,人家是出口成宪的大皇帝,所以那些公卿,也跟着掌权了。”
“那,那不是武士去南洋,是谁去,公卿去吗?”有个武士不太乐意的问道。
“都可以去,只要你有能力,你敢拿刀去劈南洋的土人,就可以去南洋当封臣,哪怕你在家是个农夫,也能一跃成为旗本。
唯一的坏处,就是个个都能去南洋当封臣了,愿意去种地的就少了点,土人又不堪使用,所以田地虽多,但大部分都荒废了。”听了久濑广民的解释,一个站在旁边,俸禄只有十石的城下町同心涨红了脸。
“这些唐人封臣怎么这么不识好歹,怎么能让好地荒废呢,他们手里的刀是干什么的,农夫不种地,难道不能一刀劈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