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这样能当佐藤一斋恩师,自小便是儒家神童,十二岁就是倭国儒家风月社派中坚力量,十八岁就能开坛讲学,二十五岁便教出一大堆弟子的真正天才,千万不要用年龄来衡量他的能力。莫子布与林述斋闲谈了几句,就感觉到了,此人的见识、学识和眼界,与他的年纪,极为不相称。
于是,双方的谈论,也就越来越深入,莫子布笑呵呵的说道:“若是没有泰西白鬼的崛起,泰西罗马大秦帝国有兴复乃至控制寰宇的可能,朕也不会如此粗暴对待日出之国。
德川家包括尔等,也都可以继续自由自在的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甚至就是山城国僭越称帝的所谓天皇,只要他不把名号弄到外面来招摇,朕也可以当做没看见。”
莫子布这话,在他穿越者身份不暴露的情况下,不管在谁看来,都是肺腑之言,所以林述斋也觉得非常正确,他还赞同的点了点头。
“德诠可知道,为何会这样?”莫子布亲切的叫着林述斋的字,还顺带考较了他一下。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林述斋究竟还是年轻,对权力还有很深的迷信,因此在莫子布面前姿态放的非常谦卑。
他有些紧张的用半个屁股坐在锦凳上拱手回答道:“日出之国在中华之东,又不与中华接壤,文化上也一直有所游离,更兼地形复杂,民三千万口。
草民虽是倭人,但也不妨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日出之国之于中华,就是家门口徘徊的孤狼。
如今之势,中华要经常出门去与人争斗,若不解决日出之国这头孤狼,怎么能放心出门呢?
更何况,若是这近在咫尺的孤狼被强敌收养,祸患就更大了。
所以寰宇形势只要走到东西争霸的地步,中华就必须先解决日出之国,这是中华走向至尊的最重要一步,做不到这步,就会家门不靖。”
“说得好,那德诠知道朕现在面对尔等日出之国,最头疼的是什么吗?”莫子布拍了拍手掌,夸奖了林述斋一句。
“草民愚钝,但今日就斗胆揣度一下圣意,陛下应当是对如何处置这二百多大名而忧虑吧。
毕竟不把他们在中华的地位解决,就不可能得到他们的支持,若是东瀛的大名都不接受中华,恐怕没有十年八年,是安稳不下来的。”
“没错,德诠果然是东瀛雏凤,朕所忧虑者正在于此。”莫子布脸上露出了淡淡的苦笑。
“两百多个大名啊,下面还有大量的旗本武士,虽然好多穷笃不堪,但让他们放弃贵族身份,也是不可能的。
可是朕,也没办法将这么多人全部封爵。”
林述斋听完,淡淡一笑,“陛下,其实日出之国的大名和旗本武士,并不十分穷困。
现在这个连幕府财政都快要崩溃的模样,其实是幕府故意造成的,不过是为了疲敝二百大名而已。
若是陛下能替他们解除德川幕府强行规定的参勤交代制度,以及每一等级大名、旗本必须要保障的排场。不强迫他们养那么多的家臣。
这些人的很快就会摆脱穷困,至少是不会像如今这么穷。”
林述斋说的,就是日本二百多大名都穷的重要原因之一,完全就是德川家康故意的。
老乌龟当年一定知道,以倭国的体量,不可能养得起几十万武士阶层,但他还是这么干,就是为了疲敝天下。
这几十万武士不事生产,还要大搞排场,在如今,相当于大约四十个倭国农夫,就要供养一个武士。
如果算上武士的家属,以及一些必须要笼络,自认为是武士的浪士,以及大量寺庙僧侣等,供养比例还会拉大。
很可能是十五到二十个农夫,供养一个完全脱产者。这种比例之下,全国七八成的产出,都到这个方面了,不穷才怪。
而莫子布听到林述斋这么说,却没有继续问,而是等着他继续说,因为倭国大名不穷的话,对中华来说也不是特别的好事。
这等于中华替他们搬开德川幕府这座大山,却没有另一套体制去代替,未来发生叛乱的风险极大。
“而这大约七十万武士中,中下层武士大约有六十万以上,他们才是陛下的心腹之患,一个安排不好,立刻就会有祸事。
相反最上层的高级旗本和大名,他们没了下面武士的支持,朝廷要收拾他们,还不是轻而易举吗?”林述斋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属于大学者的狠辣之色。
“因此草民建议陛下大规模征召武士为军,他们价格便宜,大多都识字,扔到军队中严格管理之后,就是最好的先锋。
不管是去南洋控制土人,还是去河中捕杀乌孜别克教徒,亦或是去天竺,去北美,都有用得着他们的地方。”
莫子布明白了,这几十万武士对于倭国和德川幕府来说,是负担甚至是定时炸弹,但对于中华来说,却是好东西。
便宜、皮实、好用、还量大管饱,把他们从倭国征召出来,说是当先锋,但实际上是当炮灰用。
这样死上一二十万,安置一二十万,再收几万能力强,忠诚度高的当模板纳入常备军各处驻扎,那么武士的问题就解决了。
这些武士的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大名,下面没了根基,还敢跟朝廷叫板?
莫子布已经摸到了大致的解决方案,沉吟片刻后最后问道:“若是这办法最开始就被人识破,大名们不肯将手下的武士交出来,最终很可能还是需要不断动用武力清剿。”
“那草民就建议陛下控制住江户、大阪和长崎的豪商,他们在幕府的支持下,各藩包括幕府都欠了他们根本还不清的巨额债务。
只要陛下控制了这些豪商,将东瀛全部大名的欠条拿到手,到时候左手握着大义,右手握着欠条,哪一个大名敢对抗朝廷。”
说着,林述斋突然从锦凳滑到地上,噗通一声跪下,颤声说道:“而要识别东瀛二百余家大名的忠奸,陛下就必须要有可用之人。
水户藩学的尊王儒者,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德行!
莫子布感觉脑子都突然卡了那么一下,他都快把林述斋当成真正的儒家大学者了,但这个滑跪,突然提醒了莫子布。
他对面的,哪怕儒学天份非常高,但灵魂还是倭人的。
这种岛国,虽然能出一些才学之士,但民族性限制了他们,他们自始至终都不曾出过真正的伟人。
不过嘛,这对中华,才是好事。
“哈哈哈哈,德诠真是深得我心,我正有意重用朱子学徒呢!”心里鄙视,但表面上,莫子布可高兴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