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571章 上洛,上洛

第571章 上洛,上洛(2 / 2)

甚至这些九州岛的武士已经不断开始进言,要求向东进军了。

大阪平原和美浓平原得多少人啊,全部抓了买猪仔,那得卖多少钱!

这种稳赢的发财路子,傻子才不参加。

“板载,板载!”欢呼声也在外面响起,看来南洋船带来的土地上涨消息,也已经扩散到外面的中下级武士阶层了。

萩城明伦馆中,大量来自各藩,主要是九州的中级武士们正在这里大讨论。

倭国与中华的关系,跟大众的想象中,有很大的不同。

最明显的表现就在于,除开目前这块二百年的时间里,倭国与中华,关系并不亲近。

这不但是指情感上,也是指文化上。

可以这么说,倭国在遣唐使潮流结束以后,就基本跟中华没有多少关系了,他们在遣唐使学去的似是而非文化上,确实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虽然这个特色,非常垃圾,但确实是他们自己的东西。

后世倭国那种在除开东亚人能辨认出来,外国人看着跟中华文化没什么区别的日本文化,实际上是此时,也就是甲申后这二百年,重新塑造的。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那就是倭国的文化在遣唐使结束后发展出来的文化,是一种披着唐代文华特征外衣,但内里却是非常野蛮、诡异、荒僻、落后的孤岛文化。

哪怕他们跟大明在朝鲜打了一仗,也有很多浪人出海与中国人组成洗劫大明东南的海盗,但文化交流依然少得可怜。

倭人在这段时间,从一个接受了华夏文化,看着有点文明的国家,迅速退化的非常落后。

而到了甲申以后,大量明末知识分子不肯臣服满清,纷纷顺着福建海商们打通的道路,东渡去了日本。

在他们去了之后,才又为日本带去了先进的文化。

中华文化的代表儒学,也是在这个时候,才真正传到了日本,在此之前,儒学在日本,是没有多少根基的。

而此时,大陆上的儒学已经走了快一千年,理论基本发展成熟,任何一个日本武士,都能从大陆儒学中吸取营养,并加以运用。

比如关东地区是正统的水户藩学,把尊王攘夷解释为幕府统治日本的根基。

关西地区多是被视为外道的尊王(天皇)攘夷学和主张学习中华汉唐古儒的汉唐古学派。

萨摩藩学的,是朱熹痛苦反思的近思录。

而今天在明伦馆主讲的,来自刚刚被击败的锅岛氏肥前藩的藩士古贺精里,他学的竟然是阳明学。

好一派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虽然是儒学这个大框架内部的百齐放,但只要思想上有碰撞,就可以说是一件好事。

这也是历史上尊王攘夷这种玩意,居然可以成为日本思想主流,朱舜水可以被尊为圣人,阳明学在很大程度上指导了日本明治维新的真正原因。

不是因为他们学得好,而是因为他们刚刚开始学,然后就碰上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

“阳明圣人推崇知行合一,而现在日出之国,就正缺少此精神。

因为此时的天下,早就不是以往之天下了,东西方相争,日出之国不可能独身于外,也没有能力自保。

必须在尊王攘夷之大旗下,尊数千年来就为东方世界之领袖的中土大皇帝为真圣王。

如此上可追随圣主为天下苍生谋福利,下可建功立业施展平生所学。

诸君若能认识到这一点,那就是知,知之后,就要有行,如此方能合一。

而行,就是立刻打起尊王攘夷的大旗,追随圣贤的脚步,主动拥护中华大皇帝陛下的指令,向大皇帝陛下效忠。

我建议,所有的武士都要立刻行动起来,自发组成挺身队,以武士的精神,随同大皇帝的天兵向东进发。

我们要去京都,去问问德川将军,他是在为哪一位人间真圣王攘夷?

去问问山城国的所谓万世一系,他明明只是一介藩王,为什么胆敢称皇,还蒙骗我们这么久!”

古贺精里的话,极有煽动性,因此话音刚落,屋内就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这个从中华引入的习惯,此时在九州地区也十分流行了。

“诸君,诸君!”久留米藩有马氏的有马赖荣也站了起来,情绪十分激动的喊道:

“幕府所谓精兵十万,但根本连走出大阪都不敢,可见公方之羸弱懦弱,天下怎么可以交到这种人手中。

此时,愿意效忠大皇帝的武士,就该去向天兵大统领瑞恩中将请愿,让我们即刻起兵前往京都,与天皇,与公方,痛陈利害!”

有马赖荣是久留米藩主有马赖僮的孙子,一直是鼓动瑞恩斯坦出兵最积极的。

因为久留米藩实在是太穷了,这几十年在不停发生百姓一揆,有马氏就跟坐在火山口一样,自然急得不行。

“上洛!上洛!上洛!”看到有马来荣都出头了,屋内的武士们更加激动,纷纷大吼了起来。

随后,这几十人走出明伦馆,喊着口号去找瑞恩斯坦请愿,而街上的低级武士和城下町町士听见,也纷纷跟随,不一会就汇成了一条洪流

而此时,一直隐身于幕后的郑锦水终于露出了笑容。

时机成熟了,可以去把那个山城国的僭越者,拉下神坛了。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大佬破产后,被恶毒女配养富了 京港缠欢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在吗?离个婚呗 同时穿越:吾儿皆有大帝之姿 我被校草男神攻略了 扒一扒那位自我攻略的老干部影帝 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汉风烈烈起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