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十,中华镇东军来到了京都,来到了这座仿照洛阳修建的倭国都城,这是倭人文化的最高象征。
武士口中提到上洛,痛陈利害的洛,就是指京都。
不,不应该是指京都,而是京都只是地位的称呼,表示它是倭国的京城,而京都的真正名字,就是洛阳,倭语发音为(rakuyo)。“洛阳自古便是中国之中,天子居所,汉唐龙气所在,天命之攸关,承九鼎之重,诸位,何人能居洛城为皇而制天下者?”
“如此神都,岂容僭越!”
郑锦水身着大红飞鱼服,将手中象征节钺的尚方斩马刀高高举起,看着周围的一票倭人大声问道。
“殿样,阳明学派的武士心中只有一个圣王,那就是中华大皇帝陛下,京都的僭越者,我们是不认的。”
“殿样,古学派的先师们早就命说了,东方世界,名教之下只能有一位圣王,整个东方世界,亦只有中华大皇帝有这个资格来做。”
“天无二日,近思录派武士心中只有一个太阳,那就是光中大皇帝陛下!”
我草,你们玩的这么溜了吗?
刚刚在大阪城外投降的一票水户藩学武士,有些傻眼了,领头的西衣成斋把牙一咬。
“殿样,在下愿意即刻入洛,与天皇与公家痛陈利害,让他们出来拜见殿样!”
按照倭人的理解,被皇帝从小养大,一直带在身边的郑锦水,就是皇帝的养子,约等于御儿干殿下的这种。
因此他们表现的格外卖力,而且此时的天皇,是真没什么牌面,若是面前的是德川幕府的江户城,恐怕这些人都没这么容易惊呼谄媚的争相表态。
“好,西衣君果然是好样的,若是城内的僭越者能知道自己罪过,愿意出来谢罪,那吾就可以上奏大皇帝陛下,请求对其宽宥。”
说着,郑锦水把倭国第一忠犬岛津忠持招了过来,“忠持,你与西依君一起进城,好好劝说一下!”
郑锦水把‘好好劝说一下’这几句话刻意加重,然后又立刻对所有人说道:“僭越者由诸君劝解,那么大阪城的德川将军,就由吾出马去解决吧。”
这话一出,周围的倭人都忍不住把目光投向了岛津忠持。
因为这些人大多都是在倭国学儒学的,当他们真的站到中华的立场来考虑之后,突然就发现。
中华在倭国最大的敌人,甚至是必须要消灭的敌人,不是德川幕府的将军,征夷大将军嘛,给天皇当自然也能给中土大皇帝当。
虾夷人是夷,北美土人那不也是夷,甚至泰西白鬼,不也是夷嘛。
唯有天皇家,天无二日,人无二主。
“哈依!”岛津忠持也身上一麻,但是他更明白,走到这个节点了,就是他展现大皇帝第一忠犬的时候了。
。。。。
京都,城内还不算太混乱,因为这座城市的主人,并不是所谓的天皇。
天皇能表面上管理的地方,就是那个小小的皇居御所,很多时候甚至连山城国的三万石收入,都是幕府转交的。
此时在京都真正的权力机构是京都所代司,这是由织田信长到京都与天皇痛陈利害后,设立的整个关西权力中心。
而在这场征伐战中,作为大阪-京都防线的重要一员,京都也有万余幕府军驻守,不过由于京都太大,而导致防御处处是漏洞,很不好守。
郑锦水走后,瑞恩斯坦留下陈秋泽担任主帅,率立威军三千,苏淞镇镇军一千五百,以及倭国仆从军两万,开始围攻。
不过,还算激烈的攻防枪炮声,与岛津忠持无关,他的任务,就是解决天皇。
屋内气氛很是压抑,作为岛津氏的亲藩,佐土原藩虽然只有三万石的石高,但一百多年下来,近支、偏房的人数并不少,这也是佐土原藩如此穷困的重要原因。
“这里是南洋的亚齐,目前存在一个亚齐苏丹国,但是已经被南洋总理大臣下辖的洪兴镇军削弱了很多,原本可以出动两万人的他们,已经只能抽调六七千人了。”
岛津忠持拿着一张地图,把亚齐周围的城市一一指给佐土原藩的亲人们看。
“别看地图上不大,实际上亚齐苏丹国的领土,差不多有咱们九州岛一半大了。
丁口五十余万,物产也很丰富,好好整治一下,百万石的石高,绝对不难。”
岛津忠持的弟弟岛津忠光听完,怀疑的看向了岛津忠持。
“这么好的地方,至少百万石的石高,几十万的百姓,中土的唐人为什么不去占领?大皇帝真舍得赏赐给我们佐土原藩?”
岛津忠持苦笑一声,“三郎,你觉得好,那是因为咱们实在是太穷了。
这亚齐苏丹国在唐人看来,百姓信仰天方教,在南洋算是战力不错的,又能拉出万人军队,完全就是鸡肋。
他们唐人,不管是去缅甸、泰平还是南暨,都比去亚齐好得多,所以根本看不上。”
岛津忠持这话没说错,确实是看不上。
亚齐这样有些刺头的南洋小强,征服的费用至少是三十万银元起步,其后治理的成本也不低,搞不好收入还抹不平征服费用,每年都得亏本。
当然,更重要的是,征服亚齐需要的兵力可不少,至少要四五千职业军人。
哪个华人疯了,有这力量不去欺负嘉庆岛(加里曼丹岛)上挺富庶,战斗力又挺弱鸡的文莱等国,而闲的去打又穷又横的亚齐。
所以,太上皇莫天赐亲自指挥南洋总理衙门统合进攻,不断削弱亚齐的实力,但最终这一击和镇守的重任,却总是没人愿意承担。
“可是我们也没钱啊,征服这样的大国,肯定需要很多钱,光是铳炮和火药的消耗,就不是我们能负担的。
而且仅仅凭着这个功劳得藩,还是太过容易了,万一日后被移藩呢?”
呃,要是莫子布在这,一定会感到非常惊讶。
因为在他看来在倭国应该有很强影响力的天皇,在武士眼中,实际上是远远及不上一个百万石的大名的。
岛津忠光说出了最后的担忧,岛津忠持却哈哈大笑,“我在汤山宫面圣的时候,陛下已经许诺。
复兴银行会贷款三十万银元给我们,分二十年还清,不收一分钱利息。另外我们的妹妹明子,也将入宫侍奉大皇帝。
未来的亚齐苏丹国会成为亲王国,而我们作为开藩之主,可以得到两个知行三十万石的藩国作为奖赏,名列帝国封臣伯爵。
其余的石高,将会变成这个亲藩之主,也就是我们外甥的天领”
岛津忠光一下就跳了起来,满脸的难以置信,“我的妹妹明子,这个佐土原藩的乡下丫头,竟然能成为高贵的皇妃,兄长你怎么不早说啊!”
其他佐土原藩的岛津氏成员也兴奋极了,“这样的好处,就是杀天皇全家也值得了,干了!”
唯一清醒一些的家臣御幕致斋则赶紧摆了摆手,“我们不要动手,让最下面的浪士去办。
这些天我看一个名唤山次郎的町士就很积极,他很珍惜这个即将成为武士的机会,让他带人去动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