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看小说网 > 女生频道 > 汉风烈烈起南洋 > 第580章 太上皇,您老又得挪窝了

第580章 太上皇,您老又得挪窝了(1 / 2)

第580章太上皇,您老又得挪窝了

紫禁城,兴唐阁,今日是内廷枢密大臣梁国治乞骸骨告老还乡的日子,因此十分热闹。

不但内廷的侍从文官司侍中,参谋军官司军师祭酒在,外朝的内阁辅臣,各部尚书,除了不在南京应天府的,都过来了。

莫子布的这个大虞朝,跟他本人一样,展现出了一种极致的缝合能力。

按理说,这内外朝并行,一定会造成互相争权夺利,龃龉不断,但实际上,就目前来说,内外廷非常的和谐。

因为在莫子布的掌控下,内廷侍从文官司实际上就是个没有批红权的司礼监,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

披红的权力一半在皇帝手里,一半在内廷枢密大臣手里。

而侍从文官司的翰林,七成是从正统官员,主要是进士出身的朝廷各部、大理寺、御史台以及各府县官员中选取有两三年施政经验的官员。

其余三成,则是皇帝通过各地名士、勋臣的察举,或者亲自拣选征召的非进士出身官员。

嗯,实际上这就是后世共和国的中储干部的中央选调生、定向选调生和非定向选调生,莫子布直接抄袭的。

这三种选调生进入了内廷后,一般任职三到五年,优异者再就会被皇帝放出去,担任更重要的职务,外朝的阁老、部堂很多都这样度过金。

七成给正规进士,避免了他们不满,三成掌握在自己手里,使莫子布有足够的权力,驱使官员们去往艰苦地区,比如西域、青塘、南洋等地任职。

因为只要你入了皇帝的法眼,哪怕考不上进士,前途也能不错。

那么在科举上卷不过,但确实有干实事能力的,往往就会选择这样一条路。

而内廷的参谋军官司,实际上就是皇帝指挥近卫军和海军的军事机构,他们与外朝其他部门,根本没有多少冲突。

外朝任何人,包括勋臣,也没有谁胆子大到来插手近卫军,这可是夷族的大罪。

“陛下,老臣若是身体康健,是真希望再为您效忠的,只可惜沉疴泛起、气力不济了。”梁国治还真不是在客气,他是真挺喜欢在皇帝麾下干事的。

如果让梁国治用一个词来形容皇帝的话,那一定是规矩。

这位光中皇帝,是梁国治生平仅见最守规矩制度的皇帝,似乎他从小到大都一直在规矩中长大的一样。

在光中皇帝身边任事,完全不像在乾隆身边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战战兢兢,虽然压迫感还是很有一些,毕竟是九五之尊。

但大家心里都清楚,只要不踩皇帝红线,不违反规矩,至少人身安全等等是有保障的。

因此,此时的大虞,官员比起满清时期,非常敢于任事,发现问题也往往能快速指出,上下纠错能力非常强,效率相当高。

“枢相不要说的这么伤感,内廷和禁宫行走之权,朕是不会收回的,以后枢相身体好点,随后可以进宫来。”

莫子布其实也有点舍不得梁国治,这位是个非常厉害的事务官,尤其擅长资源调配,通融上下。

大虞朝这些年四处征战,后勤钱粮抚恤等各方面保障工作,都是梁国治搞定的,不但一点错误没出,还非常高效且并不如何扰民。

首辅夏国公李献文就曾说,梁国治保障后勤,筹备军需,有诸葛武侯之能。

“老臣,叩谢陛下隆恩。”梁国治十分感激,颤颤巍巍的就要下拜叩首,莫子布赶紧把他扶住了。

“陛下,倭国虽然基本大定,但还要注意一点,倭国自古就游离于华夏的边缘,一千多年来都是有自己中心的。

现在陛下将他们武士以上全部纳入华族,虽然武力上可以征服,文化上也算是能讲得通,但在人心上,还要多注意。

因此,臣建议最好是能让琼国公或者蔡国公前去倭国坐镇一段时间,等到倭人习惯从今以后没有京都在东瀛之后,方才能说完全收服。”

梁国治说的,其实有点类似中心论,倭国一千多年来,都习惯了有自己的中心,现在贸然改变,他们一时间是很难适应的。

在长达一千多年惯性的驱使下,一定会有人再试图于倭国建立一个中心,不愿意成为边缘化的一员。

这种没有安稳中心的征服,天长日久反而会助长离心力。

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派个皇室近亲去坐镇个十年八年,慢慢把倭人的内心扭转过来后,再来破除这点,是最好的方式。

莫子布心里明白,如果没有他刚才的推心置腹,梁国治应该不会这么建议,毕竟倭国这么远,拣选宗室去坐镇,跟封藩国没什么两样。

万一琼国公和蔡国公这两皇帝兄长过去,起了不该有的心思,举荐者也是要担责任的。

“其实最合适的人选,还是让太上皇过去,老臣听说,他年底就会从南洋回来,以太上皇精神之矍铄,地位之崇高,坐镇倭国,最为合适。”

莫子布还没感慨完毕,梁国治又进言了,这是个更得罪人的建议,以太上皇莫天赐这年纪,去了倭国,基本就要死在那边了。

但是,莫子布摸了摸下巴,他老爹莫天赐还真是最合适的人选,能力够又不担心会反叛,哪有老子造儿子反的。

更重要的是,莫天赐的身体完全扛得住。

历史上,莫天赐是今年去世的,但并不是自然死亡,而是郑信中了阮文惠的反间计,逼迫莫天赐自杀的。

而在自杀之前,莫天赐于1780年,也就是八十岁的时候,郑信赐给他的暹罗侍妾,还为他诞下了最后一个儿子莫子添。

而且这还不是孤例,因为1779年,莫天赐七十九岁的时候,已经得过一个儿子莫子浚了。

这是真的逆天啊,七十八岁还纳了两个妾,七十九、八十连续还得了儿子。

这个时空也一样,莫天赐这太上皇人老心不老,镇守暹罗时纳了两房侍妾,前年才给莫子布添了一个弟弟,照样取名为莫子添

嗯,也就是说,我莫大皇帝这会还有个两岁都没满的弟弟。

这是真的离谱,身体要不要这么好啊,莫子布估计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老爹莫天赐活个九十多岁,应该轻轻松松的。

想到这些,莫子布把心一横,“多谢枢相提醒,朕这就去信太上皇,想来他应该不介意跑一趟倭国。”

说完了倭国的事情,梁国治又对莫子布说道:“高丽人性偏狭,好妄言,喜怪力乱神之事,貌似恭敬却最喜欢两面三刀。

其国中士族过多而地贫民穷,是以上下生计艰难,哪怕蝇头小利,也会锱铢必较。

例如高丽百姓越界北上之事,满清康雍乾三代都屡次下旨申斥,甚至派专员前往督促。

而李朝国主每次都是当面应答非常恭谨,但追回百姓总是敷衍了事,当然也有李朝之主根本驱使不动下面穷困的两班之原因。

是以臣建议,陛下要让高丽人真正循规蹈矩,光是如满清一般申斥,督促,是起不到多少作用的,必须要下重手,才能取得成效。

最新小说: 大佬破产后,被恶毒女配养富了 京港缠欢 侯府千金太娇软,禁欲王爷掐腰宠 离婚后,我成了东京文豪 在吗?离个婚呗 同时穿越:吾儿皆有大帝之姿 我被校草男神攻略了 扒一扒那位自我攻略的老干部影帝 穿越柯南三十年前,截胡妃英理 汉风烈烈起南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