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三千里江山之终定
“天兵来了,天兵来惩戒了!”
“父母之邦降下兵灾,做儿子的哪能抵抗,还是束手吧。”
“海东之国乃是大皇帝恩造,不然我等早就做了倭寇的奴隶,哪还能活这二百年,我要去跪迎天使。”
“这是谁惹恼了大父母,使我等遭灾,还是先躲起来吧,小杖受大杖走,此乃圣贤教诲。”
汉城,这座四十多万人的李朝首都,如今乱糟糟的如同菜市场,但乱归乱,百姓的想法,确实出奇的一致。
如果说儒家在大明,真正做到了教化蛮夷的地方,那一定是朝鲜。
依靠着朱元璋、朱棣父子的敲打,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再造,儒学深入朝鲜方方面面,半岛李朝对大明,对中华,感情上是真没的说。
你让他们为大明陪葬,这些人可能做不到对自己这么狠心,实际上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更别说国家了。
但你让大明像训儿子那样教训他们,他们绝对乐于接受。
就连李朝的大王,也深受这种可以说是文化的东西影响。
李祘在景福宫的敌楼上,听着耳边纷杂又统一的声音,默默流下了两行清泪。
当洪万达等庶孽子的叛军前进到汉城的时候,猥集在汉城的兵马,尚可抵抗,至少是敢发炮放铳的。
可是当只有几百人,头戴大明朱漆勇字盔,身着大红鸳鸯战袍,打着红底金日月大旗出现的时候,四五万人守卫的汉城,心里和实际防线,轰的一下就崩了。
“殿下,二百年前的壬辰倭乱,我朝鲜国就该没了的,不是被倭寇霸占,就是撤藩置县,归于中华。
是万历皇爷仁德,允我朝鲜国再存海东,是以这三千里江山,都牢记万历皇爷的恩情。
如今这光中皇爷不让我等存续,那也如同父母不许儿女远游一般,做儿女的,哪能反抗。”
李祘今年只有三十二岁,他的母亲惠庆宫洪氏也还在世,且不过四十九岁而已。
而能这么说老实话劝说李祘的,也只有母亲了。
惠庆宫洪氏说着说着,眼泪也是哗哗的下来了,脸上满是担心,“我儿,什么江山,什么家业,哪有性命重要。
这李氏家国从来都不是李家一家的,是这三千里江山上所有两班的,他们把国家治理的让大皇帝来问罪了,你可别糊涂想不开啊!”
“母亲!”李祘也被惠庆宫洪氏这话说的有点破防了。
还没有登基,他就继承了祖父英宗大王的意志,不断在跟控制国家的两班做斗争。
斗到现在,两班没倒下,大皇帝的惩罚倒是先来了,想想真是何苦来哉。
惠庆宫洪氏看儿子有些心动,立刻使眼色让儿媳昭容成氏上前,将一岁多的李祘独子抱了过来,随后继续苦劝道:
“我当年看着你父亲被你祖父活活饿死在米缸中,今日势不能看着你忤逆大皇帝而同遭厄运。
我儿,听闻琉球王奉献版籍仍得亲王爵位,赐国姓,享用禄米,世袭罔替万万代。
我朝鲜数十倍于琉球,若能照例,岂不比尚氏家族更得君父宠爱。
你若还是放不下,我这母亲就跟你儿子一起,与汝同死!”
李祘这人,其实能力真的很强,只可惜生错了地方,生在除非外力,不然神仙来了也解不开套的半岛李朝。
要是能换个地方,说不定还真能有一番作为。
此刻李祘内心,正在天人交战,他幼年见识到父亲被祖父活活饿死的惨剧,与母亲洪氏相依为命,极为孝顺。
此刻听到母亲苦苦哀求,又见到儿子可爱面容,他浑身颤抖不停。
半晌,眼看一伙内侍打开宫门,放身着大虞近卫军服的天兵进宫之后,李祘方才大哭一声。
“罢了,罢了,哪有儿臣敢忤逆君父,这三千里江山,就在我手里奉还给上国吧。”
不过多时,吴文楚在一群高丽文武的带领下,见到了敌楼的李祘。
嘴里喊着奉还,但李祘跟被邓陈常亲手斩杀的平壤郡守赵峸一样,还是非常的不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