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魔幻的世界
其实,要坐稳政权还有一个因素莫子布没告诉阿森,那就是财政。
皇帝要有财政的支配权,配合上军权才能做到稳如泰山。
此前大明朝的败亡,实际上就是皇帝掌握不了财政,确切的说,是财政的支配权。
从明代中期,也就是那个被文官吹上天,但实际上问题很大的孝宗开始,皇权在财政上的话语权,就飞速衰落了。
到了大明末期,几代皇帝也做了一定程度的挽救。比如那位精于算计的谜语人嘉靖重用严嵩父子,想要的就是恢复财权。
我万寿帝君那是想方设法给自己捞钱,变着法的修宫殿,把朝廷的收入,通过各种途径和预算,挪到自己这边。
这除了他本人确实奢靡过甚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却想用这种方式,把财政的支配权,拿回一部分到手里。
所以当发现严嵩父子及其党羽捞钱比他捞的还狠,嘉靖才会那么破防。
因为他以为通过严嵩掌握了一部分财政支配权,但实际上还是在文官手里。
只不过是从朝廷上分,变成了严党私分。
王朝初期的一千万两盐税到弘治时期就只剩了一百万两上下,嘉靖从一百万两恢复到了三百万两,但仍然不能自己掌握,而是靠严党。
是以嘉靖哪怕明知严嵩倒台后,他从徐阶这票人身上捞不到多少好处,那也纵容了大臣们干倒严嵩,这是真的破防了。
而万历的脑子虽然比起他爷爷,差了几个身位,但也还是知道财政权的重要性。
无法通过朝臣来掌握财权,那就用太监,那就当貔貅,只进不出。
天启也深谙此道,到死时还要担心魏忠贤,这哪是害怕他大伴不得善终,那是担心他的傻弟弟,把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王朝给玩爆了。
果然,崇祯一上台,钱就全被老油条大臣们给骗走了,无法赈灾百姓就不说了,连勤王兵走了几千里来,他连给人吃顿饱饭的钱都拿不出来,不亡国,那就真没天理了。
莫子布摸了摸下巴,这么梳理下来一看,大明亡于万历,还真是没说错。
因为大明朝末期的财政,就只有两个方向可以稳住,一是嘉靖模式,用奸臣来办事,皇帝退居幕后当老硬币操控。
第二个就是张居正模式,皇帝干脆当半吉祥物,用大贤臣,将权力赋予那些有心实现横渠四句的臣子,让他们组成强力内阁来稳住财权,也就是俗称的虚君实相模式。
而前者,对皇帝能力要求太高了,也始终不是正道,嘉靖玩到最后都力不从心,别人就更不行了。
唯一可行的,就是后者,只要把这套模式稳住,虽然皇权还是处于弱势,但内阁可以代表一部分皇权,这样还勉强能跟江南大臣为首的士绅对抗一下。
这别说张居正生活奢侈,他就算是个大贪特贪的超级贪官,从皇帝的角度也该让他贪,更不能因为小时候的心理阴影就胡乱报复。
万历恰恰就收不住这个心,残酷报复了张居正,也把第二条路彻底给堵死了,堵死了大明朝最后一点改良的可能性。
到了天启手里,皇权退缩到只能用太监,其他路都走不通,已经属于苟延残喘,迟早是玩不下去的。
因为太监模式得不到天下人的承认,就好比武侠世界,你精通降龙十八掌当不上武林盟主,那切了牛至练葵宝典,就能让所有人心服了?
怎么可能嘛,他们只会更鄙视你。
而莫子布的大虞朝到了后期,肯定也会出现这种情况,甚至中前期都要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莫子布做了三手准备。
首先把财政权,直接割开,陆军的近卫军和海军,军费直接由皇室开支。
其中靠财税承担一半,而这部分作为军费的财税不走户部,而是直接走内廷转运司。
第二开办复兴公司。
这是一个怪物集团,煤铁、航运、教育、特许专卖,甚至铸币权、人口贩卖,殖民地建设都包括的有,为了就是在朝臣外,多一只能掌控财权的大手。
所以莫子布哪怕和珅这样历史证明过的大贪官都敢用,因为他不怕和珅贪污。
只要能继续壮大复兴公司,让莫子布有控制财权的一只手,贪了几百万两,根本不算事。
莫子布甚至还怕和珅不贪,他不贪,皇帝靠什么驱动这样能力超强的臣子呢。
如果贪的多了,跟历史上贪个几千万上亿两,那真是太好了,这哪是大贪官,这是皇家养的。
不,都不需要皇家养,是一头能自己养自己,然后在主人要吃肉的时候圆滚滚出现的大肥猪。
后世要有这样的猪,养殖户们都要幸福的哭出来好不好。
只不过,莫子布目前看和珅的做派,他也是很清楚这一点,知道不能走皇室自养大肥猪这条路线的,所以他贪的非常节制,非常小心翼翼。
而第三条,就是培养资产阶级,确切的说,是培养非权贵出身的资产阶级。
共和议会到最后,肯定会引入大陆,其中共和院(下议院)中,会塞满这种资本家。
皇帝用特权给他们的地位作保,他们则成为资产阶级保皇派。
平日里不需要他们给钱,而是把钱直接存入复兴银行,通过金融的方式让皇室获取一部分利润就行。
这样,莫氏大虞朝就形成了一个连环套。
朝廷被大臣把持,那就用内廷来收政权,复兴公司收财权。
复兴公司和内廷出问题了,那就把锦衣卫放出去,用厂卫代替公司中高层。
厂卫尾大不掉,那就扩大外朝权力,用文臣去干掉厂卫。
文臣勋贵力量太强,就倚重共和议会的资本家,把他们作为依靠对象。
呃,至于这些人都靠不住,鸡蛋上跳舞都跳不下去,那就自然该灭亡啦,大家该干啥干啥去。
莫子布才教育过阿森没有一劳永逸的策略,他自然懂得,再好的制度也总有玩不下去的那一天,他能做的,就是让那一天来临的时候,不要那么酷烈。
。。。。
“复兴公司在东洋的注意力,要放到三个方面。
契约长工方面,我不管谁来做这笔生意,管理费一分都不能少,金银交易都要走复兴银行的账户。
同时,不能收了管理费却什么也不管,监管工作还是要到位,不能让他们把事情做的太过分。
东洋各镇藩的债务,朕的下限是免除七成五,剩余的让他们以贡赋的形式,逐年偿还。
然后还要分拨出两成到复兴银行储备起来,未来作为开拓北美的先锋金。”
侍立在皇帝身边的和珅不停应承,甚至自己掏出了一个小册子开始记录。
这次收服了整个东洋,莫子布随即就宣布了倭国三百藩的财政重组计划。
这个计划嘛,很简单,那就是用刀来在物理上重组。
德川幕府之所以衰弱,就是因为原本是他们用来掌控三百藩的豪商集团脱离了控制。
当初设计这套制度的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忠,肯定是想让自己控制的豪商们,成为疲于参勤交代等制度的藩国大名,在明面上的债主。
让三百藩,至少是其中最不好控制的那些都成为穷光蛋,而德川幕府则操控豪商,做隐形债主,自己没钱了,就杀豪商的肥猪来回血。
可是搞到最后,德川幕府失去了杀豪商肥猪的能力,导致幕府和三百藩一起欠了豪商们还不上的债,一个二个都穷的荡气回肠。
这相当于莫子布自己创立的复兴公司,反过来成了皇室的债主,而皇室则对复兴公司无可奈何。
这还得了!
于是,莫子布收服倭国之后,就把倭国豪商当成反面典型,直接用刀把子,把他们的家全部抄了。
金银进了复兴银行,作为银元发行的保证金,商业体系则直接由复兴公司东洋分公司接管。
三百藩的债务则重组,免除五成到七成五,一面施恩,一面控制这些倭国镇藩。
同时,这些免除的欠债中,在各镇藩财政好一点之后,将拿出总数的两成,用来预备未来开拓北美西部。
和珅在日本干的很不错,因为他准确知道皇帝的心意。
征服倭国的好处,实际上是被朝廷吃下去了一大半,蓬莱、瀛洲、朝日、扶桑、新罗五省的赋税等一切,可都是直接由户部收取的。
东洋总理衙门也是朝廷的部门之一,具体事务也是跟朝廷直接对接,还接受朝廷领导的。
皇帝是用这种方式,换取上下一致支持他进行征服之战,这样之后钱更多的河中和北美之战,才能得到绝大部分人支持。
所以,皇帝如果也想在东洋使司的地盘上要好处,就需要复兴公司,需要他和珅这样的人去进行更加细致入微的操作了。
而和珅一点也不觉得困难,他很享受这项任务带来的挑战,不这样,又怎么能体现出他和珅的能力呢。
“致斋,听说江户闹出了三井屋叛乱,参加的有几千人?”莫子布低声问着和珅。和珅点了点头,跪在皇帝身前回答道:“是的陛下,参与者大多是昔日的豪商和一些不满归于中华的武士,以及一些德川家的利益受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