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羊吃人的温和版
山东,临清州。
这是目前山东省内的第二大城市,甚至经济总量还要超过省府济南。
甚至在整个北方来说,临清都是非常重要的大城市,繁华程度也超过了洛阳、开封这样的几朝古都。
究其原因,就是在海运还存在不小风险的情况下,大运河仍然是目前南北交通的第一黄金水道。
同时自西向东从河南来,注入渤海的卫河,也还没有被共产主义渠给干瘫痪。
于是南北向的大运河与东西向的卫河,在临清州交汇,有这两条东西、南北向大河支撑,临清州的繁华可想而知。
所以在去年,临清就从州升级为府,直接将南边的东昌府(聊城)给吞了,临清州与东昌府合并为了临清府。
去年到任的第一任临清知府吴仁静,正在大运河临清码头一个小官衙上眺望了一眼,他在等待皇帝龙船的到来。
吴仁静是兴唐省嘉定府人,且还不是嘉定省的京汉高门,而是祖籍广东高州信宜县,正宗高雷廉三州出身的皇帝粤西乡党,同时还是明香人。
这是真正的皇朝心腹。
而吴仁静本人能力也很强,历史上他是越南阮朝的开国功臣,著名文学家,嘉定三子之首。
这个时空他在光中六年(1781)的大比之中,高中一甲第三名探。
然后按照大虞朝的宰相必发于州郡的惯例,先到内廷见习两年,之后下放到重要州县锻炼。
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为了正四品,极为重要的临清知府,堪称火箭一样的升官速度。
“走吧大人,看来今天是肯定不会来了。”身边的幕僚低声劝道。
吴仁静则点了点头,带着身后一群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衙役们离开了。
作为真正的皇朝心腹嘉定明香人,吴仁静也只是知道皇帝要南下,但并不知道,也不敢知道是什么时候出发,什么时候到。
监视驻跸,窥测圣驾,这可是全族消消乐的重罪。
当然,要是在满清,由于乾隆出游的排场非常大,官员们可以精准知道皇帝的行程。
只是在大虞朝,皇帝至少在表面上是全天下人的君父,不是满清皇帝那样只是旗人的皇帝。
所以不用动辄数万兵马护卫,以防被地方势力冲上来一波搞定,出行的规模要小的多。
从吴仁静知道的情况来看,皇帝出行,一般也就是三百锦衣卫殿前司金甲卫士,一千近卫军,两千京营军而已。
这点规模,要是皇帝不提前通知,只让锦衣卫暗中提前打前站,是有可能突然赶到的。
临清县衙,原本临清作为直隶州的时候,是没有临清县的,直接以州管县,知州就代理了州衙所在地的县令。
但现在临清成了府,知府要管这么大的地方,自然不可能还来干知县的活,于是就新设了附廓的临清县处理杂物。
现任临清知县名叫包致和,贵州凯里人,与知府吴仁静同科,乃是光中六年(1781)三甲第九十名同进士出身。
同进士,九十名,名次还是太低了点。
要知道三甲同进士一般的录取名额不会超过一百一十人,甚至好多时候连九十人都不会超过。
排名如此靠后,跟孙山在伯仲之间,所以前途完全不能跟一甲相比。
那些跟包致和同科名次相差不大者,要么还在朝廷闲散部门当小官,要么被打发到了其他偏远地方。
能在临清这样大邑做主官,那可是好多二甲进士都没有的待遇,不知道多少人羡慕包致和。
只不过,本该人人羡慕的包致和包知县,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临清县的情况之复杂,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好多事情,甚至是超出了他读的那些圣贤书对他的教诲。
“老爷,来了,又来了,王举人又来了!”
县衙后衙,本来看天色渐晚,应该可以结束一天的累心劳力,结果县衙的班头,又大呼小叫的跑了进来。
听到王举人这三个字,包致和的脸上露出了难受的神色。
此人是临清县的大户,在县城郊外办了一个巨大的养猪场和养羊场。
由于临清县的繁荣,王举人家生产的猪肉和羊肉极为畅销,不但不愁卖,价钱还能卖的上。
所以王举人开始疯狂兼并土地,想要把他的养殖事业发展的更大。
而对于包致和来说,几十年苦读的教育告诉他,要压制商人,鼓励耕织,抑制兼并,保护穷人才算一个好官。
可是按照如今大虞的律法,包致和哪怕是县令,也无法阻止这一切,所以他极为痛苦,觉得自己是王举人等人的帮凶。
王举人大摇大摆的站在县衙门口,他身材挺拔,面目俊秀,看起来就跟戏中的才子一般,但实际上,背地里临清百姓都叫他王大虫。
不是说他有老虎这么猛,而是指他除了虎毒不食子以外,对所有人都非常凶狠。
当然,这是百姓的错觉,因为王老虎王举人对于同一个阶级者,还是知道拉拢和礼遇的,他只对被他盯上,不能保住自己家产的百姓凶狠。
所以这会,来到县衙门口的,不单是王举人,还有一批临清县的头面人物来给他帮腔。
当然,还有那些被那些被他胁迫,选择到县衙来哀告的百姓。
“我看这包致和要是再敢推诿,他这县令就别干了,陛下和首辅林阁老三令五申,要求府州县官员不得阻挠正常的经济活动。
今日我就拿着圣报和朝廷律令来,看他还敢不敢跟以前一样。”
王举人说的义愤填膺的,周围的士绅豪商也一阵附和,有些人甚至就在县衙外破口大骂,胆子相当大。
此时的大虞朝,在各省的均田情况,其实是非常不一样的。
在闽粤桂交这些岭南省份,压根就没怎么均田。
一来这些省份,哪怕就是广东和广南,也就少部分地方有好田土,其余地方都很贫瘠,均不均田的意义不大。
二来作为龙兴之地,这些省份的百姓的出路那就太多了,谁家还没出几个从龙功臣,几个亲藩豪商什么的。
因此根本不太在意地里那点收获,而这些人又不在少数,他们走了之后,闽粤桂交大片山地中下田抛荒,不是上田根本就找不到人当佃户佃耕,自然也就无所谓兼并不兼并。
你愿意兼并你兼并去呗,种地累不死你。
而像江南,这种手工业极度发达的地方,海贸又兴盛,一个大型纺织厂机工就是几千上万人。
种不了地把田皮卖了进城打工去的多不胜数,人家是主动要求兼并,只要你按市价给钱就行。
湖广和四川,不但地广人稀,还是均田最到位的地方,头部的豪强差不多都被收拾了,大部分人日子还能过得下去,惨烈的兼并时期还没到来。
只有在山河四省,地盘基本是和平接收的,大量豪强士绅并未得到清算。
同时商品经济也没有那么发达,路子少,人又多,所以惨烈的土地兼并,就先在这四个省及其周边开始了。
当然,大虞朝对于兼并还是做出了限制的,每人上限是十五亩地,再多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国家是不承认的,你根本拿不稳。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此时的律法,要钻漏洞的地方可就太多了。
比如这个一人十五亩地上限的问题,王举人的解决办法就是根本不买地,而是顺应潮流,成了农业公司或者农业合作社。
比如他拿到一百个人的签字,那么就可以拥有一千五百亩地,然后按每人十五亩地折算成股本当股东。
这看着也还可以,老百姓是能得到好处的。
但实际上,王举人可以通过财务做账的手段,把大赚特赚做成略微盈利,把略微盈利做成亏损,这些顶了名头的老百姓,字都不认识几个,根本分不到多少钱。
到最后,基本就是干脆承认每年让王举人固定给个三瓜两枣,就跟后世资格证挂靠一样,把自己的土地份额给贡献出去了。
这就是单纯的律法跟不上现实发展的问题了,王举人这么做,明眼人都知道违法了。
但从律法上来看,只要他账册做的能自圆其说,那就没有违法。
至于某个拿着土地份额当了股东的百姓,能把账册查清楚,那.那就表示你有资格跟王举人成为一个阶级了啊。
王举人会规规矩矩的拉你入伙,或者把该给你的一个铜元不少都给你,然后让你退股,他另外去找软柿子去。
“王老虎,县尊是青天大老爷,他不会饶了你的,你干犯国法,定会落得流放宁古塔的结局。”
县衙台阶下,宋有根等几个穷困百姓咬牙切齿的看着高高在上的王举人,大骂了起来。
“哼,你们这些穷棒子就做梦吧!”王举人还没回答,他身边一个穿着锦袍的老胖子就大吼了起来。
“告诉你们,朝廷新规,凡州县必须按时完成赋税缴纳额度,哪个州县完不成,就按比例消减秀才和太学生名额。
包致和再不依法办事,咱们就把工厂、养殖场都给停了,让这临清县的税额连一半都完不成,我看他包致和拿什么跟上下交待。”
“就是,这贵州蛮子的脑子,还留在二十年前吗?岭南、江南都要实行共和议会了,他还抱着老黄历不放。”
“王老弟,你是年轻人,脑子活,你看这议员比举人、秀才如何,到底有没有必要去弄一个?”听到有人问,今年不过二十四岁的新时代资本家王举人咳嗽一声点了点头,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