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宁给逆子,不给外人
李献文还是很明智的,虽然他进入了暮年,冲劲远远不如他即将得到浩罕大西王称号的二儿子李兴泰,但在更宏观层面的判断,还是远远超过的。
对于李献文来说,能拿下大半个浩罕,就是如今这支军队的极限了。
因为军中的火药、铅弹、炮弹以及修理枪械需要的零件,基本都已经耗尽。
现在剩下的物资,特指火药、铅弹等,只够西北军进行一次出动两万人连续作战五天的战斗了,超过这个数,西北军就要变成全冷兵器队伍。
可是西北军只装备了一定数量的泡钉甲,由于刺刀的存在,长矛几乎没有装备,锤斧弓箭等武器也没有多少。
更重要的是,西北军的作战训练完全是按照全员装备火器来训练的,也就是说,他们根本打不出汉唐先辈对本地土人那样的冷兵器碾压战。
“大王,实际上我们做的已经非常好了,只用了十年时间积攒,凭河西陇右那点可怜的煤铁产量加上朝廷一部分支援,就能拿下大宛。
现在要做的,乃是继续进行十年生聚,以图未来。
至于击破布哈拉和希瓦两个汗国,那将是朝廷的任务,西北军的使命到此基本结束了。”
听到自己的郡王府长史这么说,李献文赞同的点了点头。
没办法,在这个生产力,特别是运输条件极为艰苦的时代,局限性就是这么大。
十年积蓄,能有一个长三百公里,宽一百二十公里,总面积二点二万平方公里,刚好五分之一浙江省大的富庶盆地作为基业,也就差不多了。
当然,这个藩国,不可能是他李献文一个人的。
首先,他至少要安置从回部腾过来的十万人,准许下山的喀尔提锦三部接近七万人,以及十万从陕北、山西和豫东来的中原百姓,十万从河西陇右来的西北百姓。
其次就算这个藩国是他的,但下面的贵族,不一定完全属于他。
比如即将在安集延设立的一个亲藩方伯,就是给宗室预备的。
这个出身宗室的亲藩方伯,归他管辖,也向他上缴赋税,封地军队他也可以调动。
但从宗法上来说,安集延方伯却是朝廷的封臣,李献文能管,但不能随意处罚,更别提废立。
也就是说如果安集延方伯真要跟他这郡王对着干,李献文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只能上书请皇帝评理。
最后嘛,大宛盆地中朝廷肯定要驻军的,且三年一个轮换,近卫军、京营轮着来,李献文的藩军,不过是个辅助角色。
且藩国的产出,起码一半要用来支撑朝廷在河中的军事行动,当然,皇帝也会在京城给藩国赐宅、赐商铺,让他们在京城也有一大份产业。
说白了,未来李献文在大宛盆地的这个藩国,实际上就是一个朝廷在河中的屯垦后勤基地。
藩国的产出则好比转移支付,即产出直接用在河中的朝廷武装身上,朝廷则在中土神洲给李献文及其后代留下资产。
“和圃,向朝廷上书吧,请建一座年产生铁一千吨的钢铁厂,一座年产水泥两千吨的水泥厂,机械、木工、石工等百工匠人三百户。”
李献文笑着对他的长史,江西南昌宁州人万承风说道:“孤原以为这大宛盆地如同四川盆地一般易守难攻,没想到却是个洛阳盆地。
虽然不至于要建八关守御,但至少也需要四关,且盆地内水泽遍布,大河横流,不经过治理,实在难成鱼米之乡。”
李献文所说,就是费尔干纳盆地有这么得天独厚的资源,却一直没有能超越两河流域与南边的吐火罗盆地,成为河中最富庶地方和中心的原因。
这地方虽然是盆地,但硬是要翻越的话,还是有好几个缺口的,且每个缺口下面往往有一条直接流到盆地核心平原的大河,简直就是为入侵者指路的高速公路。
所以往往在费尔干纳盆地中央发育起来的王国,只要稍微衰弱点,就会被异族从四面高山翻进来搞定。
其次费尔干纳盆地充足的水源主要不是来自降水,而是来自四周高山上的雪水融化,这玩意就太不可控了。
因为雨下大了,自然知道要发洪水,然而雪融化的快慢,却不可预测与监控。
有时候山下特别热,但雪山上的积雪却因为没有达到融点,不会大规模涨水。
等过几天天气阴沉,山下就十来度甚至几度冷嗖嗖的,但山上也是这个温度,正好融雪。
然后一晚上大水冲下来,把农民一年所得,全给洗白不说,搞不好连人都没了。
所以在没有能力修建水利工程的以往,费尔干纳盆地充足水源更多带来的是极大祸害而不是灌溉优势。
要么一年的水,十几天就跑光,要么在某个你完全没有防备的时刻,把你的家园洗个干干净净。
所以李献文除了要建几个关隘防守以外,还要大力气治理大宛盆地。
至少要建两座水库,两条运河,治理超过十五条河道以及建立一堆,可能要达到上千个之多的小型水塘用来蓄水,最后起码还要建几十座桥梁,
而这些,李献文这藩王,是完全不可能有能力来实现的,必须要朝廷的支持。
就像后世盆地那一堆水利工程,全部是苏联为中亚国家修建,费尔干纳盆地才能成为鱼米之乡一样。
不过长史万承风却有些迟疑的问道:“大王,这水泥的专利是十年前陛下从英格兰重金买过来,自己又参与设计的,据说可以平地起高楼,乃是国之重器,轻易不得外传,能给我们吗?”
“是啊,固然我们可以在大宛盆地屯垦,为朝廷在河中提供大量的粮食、物资和力夫,对朝廷有极大用处。
但这钢铁厂还好说,水泥厂就算陛下愿意,朝廷罗相爷他们也会阻止的。”
外甥梁克行也对李献文说道,他甚至觉得钢铁厂都要不来。
因为这实际上是在用朝廷的东西建自己的藩国,哪怕打下来大宛盆地是舅父从西北带来的人力物力,可那也是朝廷的财产。
虽然舅父有为从朝廷平定西北的大功劳,还是驸马都尉和第一元从武勋,但这要的太多了。
恐怕陛下分封儿子,也最多就做到这样了吧。
李献文哈哈一笑,摇了摇头,指着梁克行说道:“老子早说让你多看看陛下这些年亲自著作和推崇的书籍,你就是偷奸耍滑,现在连大势也看不清了吧。
陛下多次提及,此乃大争之世,时不我待。
你以为争的是什么?什么东西称得上时不我待?”
李献文再起来看着外面广阔的江山,声音豪迈的说道:“这广阔的天地,就是我们所要争的。
我们现在不去占领,未来子孙不但会少了可以生存的地盘,还会因此受害。
所以对于陛下来说,只要有人能为汉家占住土地,他都愿意支持,哪怕日后这些地方跟朝廷闹翻,那这也是汉家的土地。”
“这就叫做宁给逆子,不给外邦!”
“儿子再不听话,就算不认爹,只顾自己,但那也是儿子,他说汉话,学经典,祭祖宗,流淌着汉家的血,终究不是外人!”
果然是莫子布最信任的重臣,去西北的时候两人就详谈过这些,李献文算是真的理解到了莫子布的话。
这个时间段,就别管其他的问题了,赶紧把人打发出去把地给占了,把不开眼拒绝同化的土人赶紧图图了。
谁能办成这事,莫子布就舍得给钱给物,甚至出动军队助战。
这拿破仑都快上位了,民族主义的大潮就要从西向东席卷了,错过了这个窗口,以后这种杀人殖民的事情,就不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