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泥潭中互殴的巨人
面对着古多维奇伯爵这样的宿将,陈光耀其实有点跟不上节奏。
因为大虞北伐,打的是满清这种最精锐精兵就三五万人的半殖民政权。
还上有汉族高官三心二意甚至直接暗通款曲,下有汉族被压迫者,被民族大义感召群起响应。
因此实际上在北河之战后,满清就已经维持不住了,取天下的难点已经从击垮满清主力,变成了莫子布这个复汉皇帝如何拿出足够多的好处在国内分蛋糕了。
恰好莫子布手里有整个南洋亟待开发,双方一拍即合,满清都没挣扎几下,就不行了。
可毛熊这些年可不一样,奥斯曼土耳其虽然已经衰弱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个北面的领土已经达到黑海北岸乌克兰大平原的欧亚一霸,近几十年内部还是不断有聪明人出来试图振兴,给帝国续命的。
耶尼切里不行了,就建立新军,枪炮也是大撒币各方购买,除了兵工厂和钢铁厂比不过沙罗,更因腐败显得有点惨不忍睹以外,整体的表面实力,其实是要比沙罗强的。
而高举复兴罗马帝国大旗的沙罗,迄今为止打了六次俄土战争,这实际上就是沙罗的立国之战,是相当艰苦和不容易的。
特别是第五次和第六次,沙罗从上到下展现出来的战略与具体战役的水平特别高,涌现出了苏沃洛夫和库图佐夫这样在世界军史上都有一席之地的名将。
与之相比,大虞面对的满清虽然确实是强敌,军队素质和内部治理远高于奥斯曼。
但一来满清绝对精锐太少,加上本身属性不敢动员所有力量,因此综合来看,击败满清的难度是要低于把奥斯曼打瘫痪的。
至于另一场有含金量的陆战,印度的英军则是英吉利龙虾兵的边角料,而且还是陈联去打的而不是陈光耀,惨烈程度也跟几十万人会战的俄土战争没有可比性。
是以甫一接战,陈光耀就立刻陷入了被动,他让董金凤的扬武军上前的时候慢了一步,又因为担心骑兵吃亏,而撤的早了一点。
于是,等董金凤率军上前,这片平原上唯一背靠丘陵,且还控制着一座渡口的有利地形,已经先期被罗斯人给占据了。
他们在高处列阵,六门野战炮也已经架设完毕,哥萨克骑兵隐藏在山包身后,使董金凤看不到他们阵型,无法推测出兵的位置,也很难观察出兵的时机。
罗斯的步军则利用地形层叠列阵,若是上去接战,面对的那就不是三轮击,至少是六轮击了,理论上的能接战的士兵,比大虞多了快一倍。
“咦,这罗刹鬼还挺烈躁!”
董金凤虽然也没打过多少硬茬子敌人,但是这些年也算身经百战了,因此并没有急着上前去接战,而是先在远处列好阵型,然后观察了起来。
观察半晌后,董金凤把老将朱射斗叫了过来。
这朱射斗是满清降将,是傅恒一手提拔的,满清对他非常恩重,这使得在大虞朝来说,他出身上有点污点。
加上年龄也偏大,今年已经快七十岁了,所以官路一直非常坎坷,兜兜转转就是升不上去。
不过此人作战非常勇敢,加上是汉人,所以虽然没有董金凤这种喜迎王师的爬得快,但也算是大虞朝的一员悍将。
“咱们虽然有七千人,比罗刹人多了三千,但他们的地形占的非常好,这六门野战炮当头打过来,杀伤力可不低。
加上他们在山上层叠列阵,火铳的至少比我们能多开火七成,贸然进攻,即便战胜,伤亡也会比较大。”
朱射斗点了点头,“军门所言极是,但不进攻也不行,您看,罗刹人已经开始在上面挖土堆胸墙了。”
你不服不行,毛熊还真是挺能吃苦的,跟中国人有一拼,他们占据了好位置后也没闲着,竟然立刻就开始土木作业。
董金凤沉思了片刻,虽然罗刹人从乌拉尔山附近的叶卡捷琳堡过来直线就有一千八百公里,不可能携带多少粮食,但大虞的情况,也好不到哪去。
因为大虞是两条线在作战的,主要对手也不是罗斯帝国,而是吃下河中。
且这些年的动乱,把天山北面的准部和天山南面的回部,都折腾的够呛,压根没有多少存粮。
这让军队的大部分军粮都需要万里从甘肃转运,而甘肃的西北大乱,也才结束几年时间而已,本身可以算得上是中华最穷困的省了,能支援出来的军粮相当有限。
而在河中草原上,中玉兹和大玉兹的哈萨克人也没闲着,一场内乱接着一场内乱,除非把他们往死了逼,不然也没有多少多余的粮食和牛羊。
甚至左翼大玉兹的哈萨克人,还指望着朝廷能多少接济点呢。
可以说,大虞三支军队中,陈光耀的征西军是靠从蒙古一路赶过来的牛羊和去年在金汤城(塞米巴拉金斯克)周围抢种的燕麦和黑麦撑着的。
董金凤的定西军,则完全靠甘肃转运,虽然粮食还有些富余,但他们接着还要打针对布哈拉和希瓦汗国的战争,一点粮食都不能乱用。
至于李献文的西北军,人数多消耗大,还要治理大宛盆地(费尔干纳盆地),粮食一部分靠抢种,一部分要靠拼命压榨回部人,靠把回部人饿的奄奄一息来供养大军。
也就是说,大虞的粮食,也不充裕,至少要经过三年的屯垦,才能勉强做到自给自足。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目前陈光耀征西军参谋本部的测算,金汤城最多能放两千军队和一个草原万户,其余都要尽量南下靠近伊犁河谷就食,才能保证供给。
所以董金凤很快就下了判断,“不能跟他们对耗,我们要留着粮食和弹药向南,希瓦和布哈拉汗国富庶,我们要用仅有的这些粮食和弹药去抢劫他们的粮食。”
说着,董金凤指向了那个渡口,“朱射斗,我要让你带着贵州兵突入到渡口的第一条浮桥和山包罗军之间。
这是他们的重要退路,若是被我们控制,他们就必定会撤退,只要一移动,咱们这盘棋就活了。”
董金凤说的这个第一条浮桥,恐怕就是此战罗斯军队唯一的破绽了。
他们驻扎的山包西面是一个百余人的渡口小村,村子里原本有一些小船可以摆渡,罗斯军队过来之后,又修了两条浮桥。
这第一条浮桥受限于地理限制,修的更靠南一点,所以不能被山包上的罗斯军护卫住。
罗斯军自然也知道这个破绽,于是在这里驻扎了百余人,山包上的火炮也可以向着这个方向延伸。
朱射斗咬了咬牙,没有直接同意,而是拱了拱手说道:“军门,末将要下去动员一下,儿郎们可以为国牺牲,但得让他们知道为何牺牲!”
这算是朱射斗自己一点小小的不满,他自认虽然给满清效力过,但那又不能怪他,
且此后给大虞效力的时候,也从未贪生怕死,甚至因为是汉人自己的王朝,还更加卖力。
但是每次苦战有他,陛下赏赐也没少给,但是军衔和官职,就是升不上去。
董金凤其实能理解朱射斗,但他更理解朱射斗升不上去的原因。
那就是在大虞的军界,最开始的时候,包括福建、广南、嘉定、泰平(暹罗)、安戴(马来半岛)这几个省的闽粤籍贯军将,对军队的掌控是相当深的。
特别是客家籍的将领相当多,以至于皇太子要上位,也得拜德妃叶仪真(叶小妹)为契妈,取得客家军将的支持。
而大虞建立之后,皇帝为了限制这些人对军队的控制,开始了双管齐下。
一是在各地开办军校,把将领从以血缘、宗族为纽带,变成以学校师生关系为纽带。
就跟以往科举制取代门阀一个道理,这种单纯的师生关系和同校校友关系,可比血缘宗族对国家的威胁小得多。
第二则是不断提拔北方,特别是南北两京周围,也就是晋北、河北和淮上的武人,让这些皇帝新的亲信进入军中掌握权力。
比如现在的近卫军,十个近卫军都指挥使中,广义上的闽粤勋贵已经只有三个了,而出身淮上和晋北的,已经占到了四个。
只是这种策略,对朱射斗这样出身的,就不太友好了。
他出身满清绿营,年龄又大,也不是北方人,贵州荒僻穷困,在朝中也没几个贵州籍的大员,没人给他分说举荐,自然是赏赐有份,但晋升无望了。
“老将军,此正是我派你去的原因,贵州勇士何其之多,要真的进入陛下的视野,正需要一次这样的血战,人的名号,那都是打出来的!”
这是实话,也是非常聪明的激励!
“此战得胜,解除了罗刹人的后顾之忧,我董金凤拽也要拽着前将军一起上书,为老将军请功。”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朱射斗也不含糊了,“多谢定西将军,末将这就下去动员,两刻钟后就能出发。”
“这倒是不急。”董金凤摆了摆手,“我如果现在就去断他们的后路,那么罗刹人就会看出我们粮食也不多。
所以先不急,让他们在山上多消耗一会力气,拖上几天再说。”
而在另一边,作为两支军队统帅,大虞称号将军中最高的前将军陈光耀,也看出了问题,于是立刻同意了董金凤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