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你竟然想入主君堡
浩瀚东海万里涛,不过莫公泽是看不到了。
此时从神洲通往东洋,一般是从宁波港或者杭州港横渡。
也有蒸汽机大船从松江府嘉定县出发,以最短的距离抵达济州岛休整,然后再向东到达蓬莱岛(九州岛)的长崎港。
前一种遵循风帆时代的标准,航行依赖季风,但是载重量大,经济实惠,一般在大宗商品的交易上使用。
后一种快捷便利,但价格也相对要高很多,所以一般用来运输紧俏商品和人员往来。
莫公泽他们则是第三种,虽然也是乘坐蒸汽机船,但航线不一样,是从天津卫出发,绕着渤海航行。
走天津卫-金州卫(大连附近)-乐浪南浦港(平壤附近,大同江入海口)-新罗汉城港,然后穿越对马海峡到达蓬莱岛的
绕这么大一圈,完全就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像莫公泽这种属于中华在欧洲最重要人物的存在,应该避免一切的风险。
甚至莫公泽回去的路途,莫子布都给他安排好了。
海运全程短途,到了奥斯曼控制的伊拉克就上岸,走陆路去代表莫氏皇族拜访奥斯曼哈里发,然后直接回欧洲。
这样的航行路线,也很符合莫公泽的意愿,他一直想要更加精准的衡量父国的实力,以便于他评估回欧洲后的决策。
在南浦港,莫公泽受到了乐浪巡抚、平壤知府、南浦知州三级官员的高规格招待。
这个地盘不大,也并不算很富庶的省份,给了他极深的印象,因为莫公泽在这里,发现了很多让他流口水的高素质兵员。
与莫公泽一起前往东洋大阪的皇五子江户郡王莫洲桢,看着莫公泽那副表情,嘿嘿一笑。
“这要是二哥没有改封,他还能支持大哥在这里招募个二三百人,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
因为那些熊虎之士,乃是乐浪一省的支柱,每个人都至少有二三千亩地,几十上百户长工,他们把庄园建在这片土地上控扼地方,田赋十五税一还没有其他多余的杂税。
能到乐浪来做庄园主的,基本都是父皇在重拾河山之时,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功臣子弟。
他们封过来后养育的孩子,生下来唯一的要求就是练习杀人技,自然个个都是精兵。
而且,父皇还对到乐浪当庄园主的人数做了严格的限制,能来的额,每个都是父皇亲自挑选,因此每个功臣子弟都对父皇感恩戴德,作战相当勇敢。”
莫公泽算是明白,为什么皇次子莫洲栩要从乐浪郡王被改封为汉川郡王了。
这乐浪省的哪是什么庄园主,这是汉唐时期的羽林郎与府兵的结合体,是朝廷在东北的储备武力和近卫军供应地。
当这个地方完全归属中华没有人闹事之后,自然就不可能再放个皇子在这里坐镇,收回国家,由皇帝派心腹做流官,那就是必然的。
“为兄就是眼热一下,这别说不能在这里征兵,就是可以我也用不起啊!”莫公泽笑着说道。
不过莫洲桢摇了摇头,“用还是用得起的,因为乐浪所有的庄园都不允许析产,只能由嫡长子继承。
所以那些非嫡长子,就只有趁父亲还在世,能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的时候,赶紧用十几年的勤学苦练到外面去闯一闯。”
莫公泽有点心动,这样的高素质士兵弄到一些去欧洲,略微培训一下,就能控制至少一个连队的炮灰线列步兵了。
“那你有办法?”莫公泽问道,因为皇五子莫洲桢的母亲是德妃叶仪真,这可是大皇帝叔父的知己,朝堂客家系的招牌,皇太子的契妈。
如果说谁能在大虞朝有一点特殊地位待遇的话,一定是这位叶德妃。
“没有,这可是朝廷要用在西北的。”莫洲桢摇了摇头,“不过新罗和旧倭国四省,也有很多这样的小封臣之子要寻找出路,我可以给你想想办法。”
“那为兄就多谢了!”莫公泽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新罗和倭国四省的封臣子肯定不可能有乐浪的精锐,但也要算是很不错的了,带一两千去欧洲,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随后,船队继续南下,到达了汉江入海口隶属于汉城府的汉城港。
这里的情况,就跟北边乐浪完全不一样了。
北边乐浪是用功勋子弟移过去当庄园主,所以大量乐浪本地人被保留了下来,要用他们作为长工给庄园主种地。
但是在南边,除了汉城府、群山府、全罗府等几块地方属于朝廷流官统治以外,其余都是大量镇藩在统治。
这些镇藩成分复杂。
有光州顺治王胡全换这种汉人功臣去就藩掌握关键要地的。
有洪万达这样的庶孽子跟随朝廷平定新罗而作为镇藩的。
也有原来李氏朝鲜的老贵族成功获得皇帝信任,出任镇藩主的。
这三种镇藩没有那么强烈的近卫军属性,所以他们一边镇压地方,一边又大肆贩卖治下人口到各地垦荒以换取足够的金钱。
而且,莫公泽在汉城港看到,那些被卖了的百姓,其实也挺高兴的,因为他们只要不死在途中,那么到了地方后,怎么混也比在老家好。
在老家,他们野菜杂粮饭加泡菜都吃不起,而到了过番的地方,一天两顿白米饭,鱼虾不缺,还有大量水果能随便吃,对于这些真正的底层新罗人来说,天堂也就这样了。
而这次来迎接莫洲桢和莫公泽俩人的,除了大量的朝廷官员以外,还有不少的镇藩勋臣,光州顺治王胡全换就在这些人当中。
胡小将现在的压力很大,虽然他是一个拥有一个半县,治下十几万人的大封臣。
但无奈这新罗哪都好,就是没有多少可以换钱的东西,每年只能靠卖粮食和人口,积攒一些些。
本来日子还过得下去,可是前段时间他们一票新罗藩臣坐不住,先是招募了三千火枪手应召跟随征西军去打罗刹人。
结果那地方太苦寒了,除了一些人口和一些皮毛以及少量金银外,什么也没捞到。
回来一算账,胡全换这十几万人的镇藩之主,竟然就盈余了六百多银元,这要是算上出兵费用的利息,完全是倒亏。
此后他们又参与了他昔日战友,如今在复兴公司北美司任职的黄阿生开拓美洲的众筹,一万多两银子和二百多百姓砸下去了,到现在连个影都没有。
不知道黄阿生到底是不是去了北美洲,去了会不会跟去瞻洲(澳大利亚)的毛祥生那样,虽然建立了几个据点,但被当地土人围攻,差点没死在当地。
这连续两次扩张失败,胡全换的日子就紧巴起来了。
而且他有六个儿子,除了老大以外,其余都无法继承家业,他必须要为这些儿子,找到出路。
“胡君,欧罗巴洲虽然不是鲜卑冰原以及北美洲东部和瞻洲那样的蛮荒之地,但欧陆的列强可不算好对付。
我这小小的世子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成事,可不敢给你做包票。”
面对胡全换、洪万达等新罗镇藩的热情,莫公泽自己都觉得吃惊。
虽然他知道大虞现在非常流行出海冒险当贵族,可那都是去大虞完全掌控的地方。
这去欧洲跟着他莫公泽干,好像并不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吧?
莫公泽虽然认定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但这些人这么兴高采烈地来下注他,还是让莫公泽觉得有点不真实。
“世子,胡某自然知道,这种事,岂有谁能打包票的。
不过我老胡就是看世子是个能成事的,也相信朝廷一定会在欧罗巴留下一杆旗帜,所以自愿出钱出力,跟随世子前去历练。”
说着,胡全换就把一个黑壮的大高个叫了过来,“这是胡某昔年的风流债,好在孩子争气,允文允武,胡某愿意出六十名勇士,让他率领,跟随世子西去。”
还真是风流债,这是胡全换在南暨睡了个土人女子后留下的种,他自己都忘了,直到孩子大了找上门来,他才知道。
莫洲桢则在旁边说道:“胡君眼力倒是真好,咱们客家人历来除了种地就是打仗,只要有个好主公,那就真是死心搭地的追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