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栉风沐雨,勿忘祖国
1794年,6月18日。
回到祖国快四年的莫公泽终于踏上了归途,这可能是这位有哈布斯堡家族血脉的王子,此生唯一一次回到祖国。
而这趟旅程最大的作用,就是夯实了莫公泽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强化了他的归属感。
在此之前,虽然莫公泽也自认是中国人,但欧洲人的分量在他心里还是不轻的,他也曾深深为哈布斯堡家族这种差点把全欧洲洗一遍的血脉自矜。
可是到了中华一趟后,莫公泽才发现,哈布斯堡家族算个毛啊!
他们连一个德意志人的神圣罗马帝国都搞不定,主体民族奥地利不过一千多万人,放到中华来说,只有半个省,甚至只有三分之一个省的体量。
而莫公泽在中华的这些堂兄弟们,随便继承一块封地就是就是超过十万平方公里,人口数百万。
比如皇次子莫洲栩,他原本的乐浪省有十二万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七十万,还分成数百个容克地主(庄园大府兵)统治。
一声令下五千精兵瞬间就能组织起来,再拉点民兵,甚至能动员出六七万人的正规军。
而后来分封的汉川省更加夸张,有二十一万平方公里,主体汉族有八十万,其余各族有两百五十万以上。
跟着他一起去往东洋见祖父的皇五子江户郡王莫洲桢的江户国,包含了整个扶桑省,也就是原日本的关东地区和东北地区,虽然只有十二万平方公里,但人口足足七百万。
他妈的,莫公泽真的,羡慕的眼睛都红了。
自己打生打死,各方博弈,可能最后还得不到一个这样的国家。
而堂兄弟们,随随便便就可以拥有,且他们还不太乐意去继承,而是想留在天堂般的京城逍遥。
不过想想也正常,莫公泽暗自思忖到,若是自己生在一个幅员比整个欧洲还大,人口接近六万万,岁入两万万四千万银元,钢铁产量一百多万吨,是全欧洲加起来的两倍还多。
已经被拼命压低人数以节约开支的陆军也有六十五万,至于海军,因为不想把英格兰人打击到失去自信所以也是相当压制的情况下,却拥有五大舰队,三级以上战舰九十多艘,海军官兵十三万多人。
他妈的,我要生在这样的大帝国,给这样的大皇帝当儿子,肯定是不愿意去汉川、江户这样的地方啊。
十几万平方公里土地如何,几百万百姓又如何,哪及得上在人间天堂的江南逍遥快活。
不过莫公泽转念一想,幸好自己是治理着这个恐怖帝国的皇帝的侄子。
如果他的大皇帝五叔能用哪怕二十分之一的实力来支援自己,那也是每年一千二百二十万银元,五万三千五百吨钢铁。
吸溜,莫公泽情不自禁咽了口咽口水,这数据,就已经是欧陆大国的标准了。
比如欧洲最顶级的法兰西,大革命之前的数据是每年五千七百万银元岁入,钢铁二十一万吨。
大虞的二十分之一,岁入正好差不多是法兰西的五分之一,钢铁产量的四分之一。
次强的沙皇罗斯,则是岁入两千七百万银元,产钢铁八万吨左右,岁入和钢铁产量,正好是这个数字的一倍上下。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阿泽,我就把你送到这里了,未来我们两兄弟可能只有很少的机会再相见,但是我们的军队,为了同一个目标,一定可以并肩作战。”
来送莫公泽的,是皇太子大佬森,他送了莫公泽,也要启程赶往西北。
如今河西走廊的铁路已经快铺到沙州敦煌了,但是面临的问题也很多。
此外兰州的工业建了一段时间后,阿森发现要支援西域、河中,兰州还是远了点,最好是能把大型的钢铁厂摆在甘州(张掖)。
这些都等着他去调研后拍板,是以根本不能离开太久。
不过,说完这话之后,阿森就觉得一道炽热的火焰从弟弟莫公泽的眼睛里射了出来。
随后只过了几个呼吸,莫公泽眼睛一红,泪水哗哗的就下来了,并俯下身跪在地上哀泣着。
“此去一别,弟就再难见兄长一面,再难看到祖国的山山水水了,若有得选,我莫公泽甘愿在这南京城为一小吏。”
阿森有那么一瞬间,怀疑莫公泽是演戏,但莫公泽显得非常真诚,完全是感情流露,而且这演戏不演戏好像也不影响什么,应该就是真的吧。
于是阿森赶紧把莫公泽给扶了起来,“好男儿志在四方,值此大争之世,阿泽你为国家栉风沐雨,曝霜露雪,功在子孙,名在千秋,
百年之后,我中华子民不会记得一个南京城小吏,但一定记得你,记得你这位未来的鲁王殿下,为国家和民族,做出了怎样的功勋与牺牲。”
莫公泽本来是带着表演的成分,但阿森这话一说,立刻把他也给感动了,一种莫名的使命感,以及青史留名的诱惑,在他心间萦绕。
“弟,谨记兄长教诲,此刻就要起航,请兄长再赐一杯家乡的美酒吧!”
阿森听完,立刻奉上一大碗关中长安产的玉浮梁稠酒,这是一种奶白色,略有浑浊的甜米酒,甚为可口。
“昔日汉唐之时,关中稠酒名满天下,李太白就最爱此物。今我华夏子孙,正在重现汉唐荣光甚至超越之,这稠酒,更显寓意万千。
祖父在时,也最爱此酒,想来也有此原因。
今日弟离国万里,为国建功,兄以此酒为汝壮行,祝愿我弟百战百胜,马到功成,无论何时,不忘故国!”
莫公泽的眼泪,流的更多了,他再次跪下来,朝着南京城的方向再次叩拜。
“我身体里虽然流着欧人的血,但我的三魂七魄,永远都是属于中华的,绝不会忘了我所身负的使命,以及我从何处来,该往何处去!”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西方文化走到此时,还是贵族与平民,自由与人权那一套,他们不曾像中华人一样,有如此浓烈的家国情怀与为族群敢于献身的牺牲精神。
而这种精神,从莫公泽小的时候,就由一代代中华过去的翰林学士,种在了他的心里。
此刻被激发出来后,几乎完全涤荡了他内心的欧洲思想,将他改造成了一个完完全全的中国人。
这倒不是说自由与人权不好,而是它们只能作为补充,是一剂不错的补药。
如果过分强调,那就会变成是药三分毒,贻害无穷了。
磕头完毕,莫公泽就踏上了回到欧洲,去面对法兰西大革命血与火的旅程。
而他这一次回去,收获也是非常大的,将有三百从各大小文武勋臣家选出来的旁系良家子随从前往。
这些人可不要小看,他们至少当个十人队的队长是没有问题的,正是鲁藩最缺的基层军官。
此外还有两千新罗火枪手,这是胡全换等人贡献的。
其实新罗人也不是没有战斗力,他们的火枪手就很好用,在明代都是很好的征召兵,只要把待遇给足,战斗力并不低。
而莫天赐这个祖父,也给了莫公泽足足四千东洋武士,这些武士可不是他们父辈那样的穷武士,而是在大虞的统治下成长起来的武士。
与大陆上人口暴涨以外,东洋武士的人口也在这些年涨了快一倍,需要把子孙派出去寻找机会。
同时他们又延续了一直以来的武家传统,很多都参加过北美探索或者南洋收拾土人,残忍、忠诚、作战经验丰富。
而皇帝莫子布也给了莫公泽八百漠南骑兵,全部是最精锐的轻骑兵。
因为大虞也需要借着即将到来的拿战,检验一下自己的战斗力和观察下欧洲列强的战斗力。
这些人加上莫公泽自己招揽的比如香山洪家这样的子弟和武装,差不多就是一万人的规模。
这相当于再次从中华带走了一个鲁藩军,其余各种物资中,考虑到鲁藩没有稳固的基地,光是燧发枪就带了四万支,其余各种物资可以说堆积如山。
而且护送莫公泽回到欧洲的战舰,也会在到岸后将其中大部分的火炮直接卸下来了给鲁藩。
7月11日,舰队再次于广州进行了最后一次补充,共计步骑九千六百,五级蒸汽风帆战舰六艘,商船六十余艘。
舰队用蒸汽机逆风行驶到新港(新加坡),随后等待季风前往印度洋。
最后由瑞恩斯坦率领舰队走非洲好望角前往欧洲,莫公泽则以特使的身份从红海登岸,前往伊斯坦布尔面见奥斯曼苏丹。
而在莫公泽走后,莫子布也没闲着,他快速让人召见了英格兰驻华大使,实际上就是一个有贵族头衔的大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