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苦日子就要过去了
北京,顺天府。
大宛盆地建藩的西北军,陈光耀的征西军和董金凤定西军都已经开始动员的时候,第四拨,也是去一锤定音真正大虞陆军精锐,也开始了动员。
对于这次河中之战,莫子布是非常重视的,其重视程度,远高于北美,更远高于对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占领和开发。
这是因为,对于现在大虞来说,半个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等地就放在那里不会跑,其他人也无法与大虞相抗。
这些地方,晚个十年二十年也不会让事情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但河中不行,这地方对于中华的影响太大了,而且是去执行灭除计划的。
如果不趁着欧洲大战这个机会把事做绝,等欧洲人回过神来,他们开始大力援助河中,给大虞使绊子的话,搞不好就是一场要延绵几十年的烂仗了。
虽然大虞足够强大,但恰恰因为强大,就更要小心在这种时候,这种地方去打烂仗,这是无数大帝国充分验证过的事情。
所以莫子布对于平灭河中的安西之战之准备,还是非常充足的。
“这一仗打完,西北百姓真正安宁的日子就会来临了,这些年为了国家,他们受苦了。
等到战事完毕,朕将为每个陕西、甘肃百姓免除三年的地丁银和地丁粮。”
雍正的摊丁入亩,虽然远没有历史书上说的那么神,因为实际上落实的时候,特别是到了雍正末期,只推行下去了一个阉割版本,但也确实可以算不小的仁政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
因为哪怕是这个阉割版本,仍然是进步的,至少表面上的人头税这玩意确实取消了。
当然,与后世想象的,摊丁入亩就是按亩交税钱不同,此时仍然是钱物分开缴纳,也就有了地丁银和地丁粮两种。
莫子布建立大虞之后,也没在这方面做多少调整,因为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是在客观上解除了一定土地对于农民的束缚,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也利好资本主义对于劳动人口需求的。
“陛下仁德,臣等替陕甘百姓,叩谢陛下怜惜赤子之恩。”
听到莫子布这么说,陕西巡抚陈观,甘肃巡抚孙星衍立刻感激不已,跪下砰砰的替陕甘人民给莫子布磕了三个响头。
这可不是一般的恩典,三年的田赋全免,陕甘人民终于可以松一口气,开始恢复大生产了。
而莫子布之所以全免田赋,而不是留点尾巴,比如免一半或者什么的,那是因为现在西北的陕甘两省,包括关中地区,都是没有田亩上限,也不限制兼并的。
因为此时的西北,缺少的不是耕地,而是人口。
且为了支援被称为安西之战的剿灭三汗国战争,朝廷需要把关中地区的土地集约化耕种,统一使用耕牛,生铁农具,调配种子等。
以求生产更多的粮食来支援安西之战,是以哪怕在关中,都没有设置土地拥有的上限。
其结果,就是陕甘最富庶的地方,比如关中平原,土地是高度集中的,五百亩甚至一千亩以上的中型地主比比皆是。
当然,最大的地主实际上是莫子布,他掌握的皇庄在陕西一省就有地九百多万亩。
只不过其中超过一半的地,是佃种给关中义从,也就是皇太子莫洲森在关中招募的那些关中皇汉健儿的。
而这些皇汉健儿在河中建功留下受封后,莫子布就会把他们佃种地收回,并以田亩数量给一笔安家费,让他们在河中有启动资金可以快速站稳脚跟。
我莫大皇帝轻轻吸了吸鼻子,这他妈古往今来的皇帝,能办出这种事的没几个吧。
占了快一千万亩的地,每年只收了三瓜两枣,临了还得一次性全送出去不说,搞不好还要搭钱。
当然,也正因为如此,朝臣才没对皇帝大规模占地不满,因为这皇庄,实际上是皇帝在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最高领袖掌握的央企。
“至于陕甘衙门上下的俸禄,以及一些必要的支出,就从朕的皇庄里面开支吧,朕的皇庄照常纳税。
要免税就免的彻底一点,不要找百姓再收什么杂税了,朕皇庄照常缴纳的钱粮,都转移支付给两省衙门,用以维持衙门的运转。”
皇帝是真够意思了,孙星衍和陈观对望一眼,感激和崇拜的神色,那是遮也遮掩不住,陈观甚至在御书房中哭了出来。
这些年,陕甘百姓那是真不容易,几乎所有的生产盈余都交了出来,全部运到了西域。
比如在陕西,五百亩地的地主都在吃糠咽菜的边缘了,至少白米白面都是不能敞开吃的。
而且运输工作也是他们承担了绝大部分,光是牺牲在转运中的丁壮,五年间就高达两万余人。
整个陕甘,所谓小孩当女人用,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绝不是夸张。
也就后期皇次子汉川郡王莫洲栩担任河西铁路督办,以牺牲两千多人为代价,砸钱式把铁路从兰州铺到了敦煌。
并且在伊犁到迪化也铺设了一条间断铁路,也就是穿越天山的那一段不修,改用建兵站用骡马转运后,陕甘百姓身上的负担才少了许多,至少运粮的负担降低了五成。
所以,没有西北使司陕甘两省这样举全使司之力,西域与河中就不可能这么顺遂,要知道这可是十余万大军和上百万移民的超级工程。
“最近这两年南洋的橡胶终于开始收割,收成很不错,朕赚了不少,所以抽出来了大约六百万银元,这些钱将用在给陕甘上下官员加俸上。
从今年起,所有官吏,无论大小,皆加一级俸禄。”
此时的大虞,开始实行官员俸禄等级制度了,一共二十一级,这样做的好处是,哪怕是最低等级的小吏,只要你效力的年限够久,俸禄也能比肩一些官员。
有了这笔钱打底,至少能避免一部分的恶性贪污,就是那种欺上瞒下,雁过拔毛式的贪污。
也使得在这几年支援安西之战的时候,陕甘两地的官吏保证了基本的道德素养以及行政能力。
莫子布的话刚说完,陕西巡抚陈观和甘肃巡抚孙星衍两人又给跪下了,这些年陕甘两省从巡抚到胥吏,日子也不好过。
不仅要组织如此规模的转运,还有宁夏郡王和皇太子两人轮番坐镇。
他们麾下可是掌握着西军将士的,哪个狗胆包天的敢贪污给西军的东西,压根就不用使司督察大院、省按察使或者朝廷的御史台出面,直接就按军律把你给办了。
而现在,这些官吏也终于熬出头了,两人更相信,在加薪之后,表现好的一大部分人升官也是迟早的事。
但他们的惊喜还没完,莫子布继续说道:“朕已经命内廷转运司和外朝户部,他们将会准备充足的物资,按三年十二期来赔付朝廷这些年从陕甘百姓手中借走的钱粮。”
大虞朝在陕甘的征粮当然是打了欠条的,虽然也算是半强迫,但你要欠条都不打,就想把陕甘百姓的家底掏空,那也不可能。
“同时,朕还会命各级官衙封锁陕甘的贸易,除了赔付给陕甘百姓的外省物资以外,其他任何商品三年内不许进入陕甘。
当然,你们也要做好监督,让收到赔付物资的人在出售商品时,绝不可以坐地起价。
甚至你们官府要组织好这些商品的流通,不要让朕的一片善意,最后变成害民之政。
朕可以告诉你们,锦衣卫肯定会盯紧这一块的,朕给了这么大的好处,谁还敢胡整乱整,毛祥生就要再次去瞻洲了,正好把他们全家都带过去!”
莫子布的这搞法,就是把原本从陕甘百姓手里借走的粮食等物资,全部换成江南、岭南生产的从五金到布匹甚至东洋来的裱物、海产干货的等货品。
这样既可以避免直接还钱还粮带来的粮价波动,导致谷贱伤农,也可以避免陕甘目前物资奇缺,导致这些商品价格直接起飞。
最后,还可以让江南、岭南工厂中生产物资的工厂得到一大笔订单,从而盘活经济。
至于不准外省商贾向陕甘直接出售商品这样的事,放到后世那绝对行不通,但在交通等方面还远没有达到新时代的情况下,也还是可以的。
这也是莫子布要免税的原因,这大部分被打欠条的,都是几百亩地的大地主,免税之后,他们必然收到大量的赔付商品。
而把下面的普通百姓都免税了,他们收到的赔付物资,才能顺利卖的出去。
陈、孙二巡抚立刻郑重向莫子布承诺,要是把皇帝的仁政给办砸了,他们俩这一省封疆就自己带全家去瞻洲。
表完了忠心之后,两人走出宫门的时候,还遇到了正在宫外等待召见毛祥生。
这位毛准将脸上一道长长伤疤,让人看起来多了几分凶狠,不过为人还是挺和善的,还主动给两人见礼。
等毛祥生走后,孙星衍叹了口气,对陈观说道:“毛准将还是有点太倒霉了,谁想到仅仅去个瞻洲,会遇到这么多事呢。”
毛祥生确实倒霉,他带着六百士兵,三千苏梅岛(苏门答剌岛)俘虏兵去探索瞻洲,结果半途就遇上了风暴。
等稀里糊涂闯到后世澳大利亚西边珀斯附近的时候,就只剩下了四百多士兵和两千多俘虏兵。
随后继续向东,终于绕开澳洲西部干旱贫瘠地区,到达后世墨尔本附近,可还没安顿好,英国人就来了。
原来中英之间虽然签订了条约,但是英国人留了一手,他们在悉尼附近的新南威尔士殖民者并未撤离,甚至还征服了一些土著部落,实力变得相对强大。
随后的一年多时间,就是双方在这片土地上残酷搏杀的时刻了,毛祥生仅靠着连屯田都没有的基地跟早已站站稳跟脚的英格兰人拉锯作战。
极端艰苦的条件,导致他的军队大量减员,其间还发生了一些俘虏兵勾结当地土人叛乱的事情,叛乱中毛祥生都被一员土人壮汉砍中面部,一度差点就全军覆没了。
最后还是英格兰人传统的不做人帮了毛祥生。
这帮玩意跟他们在北美那些乡党干的事一样缺德,先是用玻璃珠子哄骗土人,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和土地,稍微缓过劲来就大举进攻,奴役、捕杀土人。毛祥生正是借着这个,竖起大旗招揽瞻洲土人才最后站稳了跟脚,熬到了第二拨帝国补给的船只和军队到达,经过三年奋战,终于干掉了英格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