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魏哲眼下还未与胡人交手,但闻听此言众人却都心底大安。
毕竟魏哲的口头保证,背后可是有着赫赫战功。而他话音刚落,城门外便立刻喝彩连连。
“彩!不愧是我玄莬豪杰!”
“还请君侯收留,小人必然死战不退!”
“在下家中还有千斛豆粟,愿献于君侯充做粮草!”
这便是为什么两地相距很近,但魏哲却偏偏要在高句丽县停下的原因。
即便魏哲心里也想在侯城歇脚,对父亲好好叮嘱一番,但现实却不允许。
因为高句丽县才是玄莬郡的郡治,此处的政治意义是侯城不能比的。
前者为公,后者为私。
就像魏宣宁愿玉石俱焚也不放走一个魏氏族人一样,眼下这种时候,魏哲的每一个举动都会被人解读。
而在当下,稳住人心比什么都重要。
否则一旦玄莬各县百姓豪强恐慌出逃,那么不等魏哲与敌厮杀,就已经不战而败了。
与此同时,见这番群情汹涌的模样,玄莬太守卞毅的心情却有些复杂。
明明先前这些人还惶恐不安,甚至都已经准备收拾家当跑路了。
可是魏哲一来,这群人的态度却立刻就变了。
不过他自己心底又何尝不是暗自庆幸呢。
幸好魏哲来了,不然他可就全完了。
……
且不说卞毅心里怎么想。
在城门口表演了一番政治作秀之后,魏哲便立刻带兵入城。
在安置完麾下士兵之后,魏哲方才询问起玄莬郡的情况来。
话说玄莬郡和辽东郡一样,其实也有四千郡兵。
不过由于玄莬郡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高句丽县此刻只有一千郡兵驻守。
至于另外三千郡兵则分别驻扎在靠近边塞的高显、上殷台、西盖马三县。
闻听此言,魏哲不由微微颔首。
这样还好,要知道年初他便在玄莬六县各安置了两营屯兵。
虽然是半耕半战,但有两千屯兵相助,三县的防御力估计能增强不少。
而说起此事卞毅亦是满脸感慨。
“幸好公威兄有先见之明,否则高显三县怕是已经破城了。”
此刻卞毅无比庆幸自家先前的决定。
还好他当初没有阻拦此事,不然现在连求救的机会估计都没有。
随即想起城门处的情况,卞毅忍不住开口道:“城中百姓既有此心,公威兄不如招募些义兵如何?这多少也算是一份助力!”
在卞毅看来魏哲只带四千骑兵过来着实有点少了。
然而魏哲闻言却淡淡一笑道:“兵贵精而不贵多!”
不过卞毅的建议也不无可取之处。
于是魏哲略作沉吟便唤来了氏仪:
“子羽,传令侯城、高句丽、辽阳三县军屯,若是欲为义兵者,可每县检选义从骑兵一队。”
“君侯,是去上殷台吗?”
“不,令此辈骚扰高句丽粮道,迟滞其攻势。”
要知道为了防止高句丽声东击西,魏哲甚至没有调走沿路玄莬三县的屯兵,只令他们严防死守,不给敌人可乘之机。
这些义兵自带马匹的就算了,还能出去尽一份力。
但如果连马都没有,那还是好好留下守城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