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得知室温超导材料突破的消息,一开始是怀疑,但确认之后立时大为振奋。可控核聚变技术之所以这么难,被调侃为“永远的五十年”,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反应堆在运行时,其内部温度可以达到上亿摄氏度的高温,而现有已知的材料根本无法承受这样的超高温,也就只能用电能产生的磁场来进行约束。
可问题在于,电能产生磁场的时候,因为电阻的存在,使得绝大部分能量通过热量损耗掉。
如今国内采用的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始终无法解决投入的能量大于产出的能量这一痛点,无法实现能量的净输出,也就不具备实用性。
投入10度电结果产出只有1度电,净亏9度电,这显然不行。
由此可见,可控核聚变的技术瓶颈之一就是电阻,而降低电阻最有效的办法,毫无疑问就是超导。
要实现超导现在普遍只能靠超低温环境,现在中航临飞公司搞出了室温超导材料,那就意味着不需要整那些额外的冷却设备来制造超低温环境,进一步说,材料界的重大突破让可控核聚变的难度就大大降低。
……
下午,萧宇来到中航临飞公司不久,公司现任ceo陈在青得知他过来了,便来到了萧宇的办公室里。
“今天上午,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工业物理研究院、中科大技术学院等六七家科研单位都跑来问询调研室温超导材料。”陈在青向萧宇汇报了这个事情。
他所提及的这些科研单位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有项目研究,国内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机构非常多,已经有十几家,其中不乏一些私营机构在内。
陈在青看向萧宇补充说:“这些单位都在问什么时候能够给提供室温超导材料,我接待他们的时候,看得出来他们很振奋也无比迫切能拿到货。”
闻言,萧宇旋即说:“材料我们是搞出来了,但给谁供货我们说了也不算,让他们自个儿去找自己的主管单位并向上级申请,我们这里只认上级的盖章批文,没有批文,给再多钱也卖不了一克。”
陈在青点点头:“明白。”
现在报的产能就500多吨,可控核聚变这个方向已经确认会有配额,能率先用到这种材料。
但是分配到的产量也不会有很多,十几个单位都想获得这种材料以支持他们的可控核聚变研究,真正能拿到货的最多就两家单位,这肯定是要经过严格筛选的,首先一些跟国外有联合研究的肯定会被排除在外。
不过这不是萧宇要关心的,他也没那么多的精力,只认国家有关部门的盖章批文,有批文、钱到位,那就供货,没有就不给,这样省心省事。
过了片刻,略过这个事情的萧宇转而说道:“东城区的新总部的建造效率别落下,另外生产室温超导材料的智能工厂的建设要立刻推进。”
陈在青再次点头:“都在按照预期计划推进,按时完成没问题。”
交谈了一会儿,陈在青便也离开,这些事情萧宇都是交给他去着手处理,自己也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