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阳:……
“你说的吴迪,就是小平头,戴眼镜,平时不咋爱吱声那个?”
“对对对!”小吴眼睛一亮。
“你认识?”
陈露阳一双大白眼差点没翻到天上去!“那是我同班同学……擦,他怎么还能是你三爷爷呢!”
俩人正唠着磕,
一个小工人拿了一份报告走进来。
“曹工,这是最近车间零件生产情况。”
曹青杭接过一看,眉头微微一皱。
“凸轮轴加工成品率怎么还不到85%?”
小工人道:“凸轮轴是个锻件,加工工艺长,加工难度大,成品率一直在80-90之间。”
“这一批的加工率低了些,是85%。”
曹青杭点点头。
厂里锻造加工的情况确实是只能达到这个程度。
虽然成品率不足90%,但是跟其他工厂比已经算是很优秀的概率了。
“行吧……那就辛苦咱们再接着造了。”
曹青杭将报表还给小工人,转身拿着资料接着研究起来。
车间众人也只当刚刚的事情是一个小小的插曲,全然没有放在心上。
倒是陈露阳犹豫半天,走到曹青杭身边。
“曹工,我感觉凸轮轴加工这个事儿,应该提起重视。”
曹青杭抬头:“你说说?”
陈露阳道:“现在厂里订单少,造的车数量也少。就算成品率不高,但是只要我们配件数量跟得上,也可以解决。”
“但是如果以后我们汽车产量上去了,配件成品率不高的问题就会凸显,影响我们的生产量。”
陈露阳一脸认真。
“况且卖车不是一锤子买卖。”
“一辆车买回去,开个十年八年的,中间肯定会有维修和更换零件的情况。”
“一但那时候零件合格率上不来,咱们厂的制造成本就会增加,反倒会成为掣肘的地方。”
曹青杭听完,神情顿时严肃。
“你说的有道理!”
“这事儿我去跟厂领导汇报汇报!”
很快,曹青杭就带回了厂领导的意见。
于副厂长表示:陈露阳的意见非常中肯。
凡是涉及到短板的问题都必须得到重视,攻坚克难予以解决,不留死角!
趁着现在厂里小汽车刚刚起步,
一定要趁早将这个问题攻克解决!
但是……谁去解决呢???
陈大志上火了。
“这事儿可咋办。”
陈大志郁闷的坐在车间里,盯着机床上的轮轴,小眉头紧紧皱在一起。
厂里凸轮轴的主轴颈一般以单刀或多刀普通车床进行粗加工,凸轮普遍采用机械靠模式车床进行单刀或多刀仿形车削来完成。
单刀车削效率低、多刀车削难以保证零件质量,而且粗车过后必须安排校直、粗磨等工序,生产效率低。
况且由于工件结构特殊和切削量大且不均匀,工件受力大而容易弯曲变形,所以加工精度难以保证,非常影响后续加工质量。
杨向阳等一群技术工人也围在一旁,各个眉头紧锁。
“师傅,天晚了。”
“咱们先回家吧,这种事也不是说想就想出来的。”
杨向阳看了眼外面的天色,轻声开口道了一句。
“……行吧。”
陈大志双手搓搓裤子,双手拄着膝盖站了起来。
最近这几天,他的腰就不太好,站起来的时候要是不撑着点啥,起来就费劲。
杨向阳赶紧伸手搀扶,关切问了句:
“师傅,你这腰要不找个人看看?别再严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