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你不应该在车间呆着!
这边,王轻舟想着“吃饭”的问题。
而另一边,于岸山想的却是“前进”的问题。
陈露阳说得对。
现在的这些订单只是一个起步。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厂里造小汽车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
目前厂里现有的这唯一一条生产线,都是由大量的人力去拼的。
每个工人的力量都无比珍贵!
总不可能来了一个车坏的,就跑出去一个工人去修车吧?
那生产进度还要不要了!
然而,
陈露阳要表达的中心内容还没有表达完。
他接着开口说出了最主要的思想:
“而且啊,咱们厂现在手里有32个订单,50多台车。”
“总不能造完了车,咱们就把一个光秃秃的铁家伙给他们运过去吧?”
“他们有车不会开,也是抓瞎。”
“我听说,现在不少厂子为了扩大产品的销量,都组织职工去其他省市自销。”
“咱们完全可以将这些职工家属培养成懂技术、会开车的自销人员。”
“到时候连车带人一起打包将他们送到南方,这样咱们厂就教车、宣传、卖车全都有了。”
……
陈露阳这边说的高兴,
可听在王轻舟和于岸山的耳朵里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
从前,机械厂从来都是严格按照任务进行生产。
每年的目标都是超额完成工作任务。
就连小汽车成功造出来之后,也是坐等订单上门。
想着有多少订单,造多少车。
而陈露阳的这些话,却完全将“坐商变成了行商”,走出去为自己拉订单。
短暂的沉默之中,
虽然“吃饭”、“前进”思考的方向不同,
但是陈露阳的建议却像个小种子,一起在王轻舟和于岸山的心里种下去了。
“小陈,有想法啊!”
王轻舟难得夸人。
可今天,他是真的发自肺腑的重新认识陈露阳了。
“你还有什么别的路子吗?”
王轻舟现在算是彻底对陈露阳这个年轻人起了重视,开口问道。
陈露阳:“有啊!”
“除了自销,咱们还可以办个产销联谊会,邀请其他省市的机电公司来参加,介绍咱们的小汽车情况。”
“等到小汽车改进之后,还能邀请新闻单位来办一个记者招待会,介绍小汽车的改进成果,推动销售工作。”
“再等以后,每隔一年或者一段时间,就向全国各地撒出去一批人,专门搞市场调查、质量访问和技术服务。”
现在这个社会,能用的资源就这么多。
想要扩大影响力,自然就要把这些方法全都用上才行。
王轻舟听的若有所思,频频点头。
忽然,
王轻舟来了句:“小陈儿,你不应该在车间,你应该去宣传科和供销科啊!”
于岸山不干了:“那不行!我们车间就这么一个宝贝翻译,可不能放他走!”
“老于!咱们岁数大了,脑袋不好使了。”
王轻舟笑着冲于岸山感叹了一句。
“是啊!”
于岸山笑道:“要不说,上次的全省学习大会强调要开拓脑筋,活到老学到老,善于从年轻人身上学习和提升自己。”
“现在的年轻人还是有想法,爱观察。”
听着王轻舟和于岸山左一句右一句的,哪怕陈露阳脸皮再厚也坐不住了。“两位领导可别夸我了,我这也是自己瞎看瞎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