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勤能补拙
第三天的会议还是之前的一套流程。
省里的领导简单上台讲话之后,就是参会代表上台发言。
陈露阳是最后一个。
当听到工作人员的提示之后,陈露阳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昂首阔步的走上台。
简单做了一番自我介绍之后,陈露阳道:“今天在座的各位代表,都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和领袖,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受益良多,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能够参加这次交流会,近距离、面对面的接受大家的批评指导,我感到非常荣幸!”
“今年我出版的书,书名叫《英语日常交流用句》。之所以想要写这本书的,是因为我的一个好朋友要公派出国,我为了他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而编写了一本参考笔记。没想到这本笔记有幸被省大的老师们发现,主动联系我进行出版并成功参评了全国优秀图书。”
“我是机械厂的一名工人,对于外语的重要性极有感触。“
“今年我们机械厂开展军转民的改革,所引进的技术和资料全都是从国外买来的。可是钱了东西拿到手了,研究的时候却傻眼了。为啥?因为看不懂!”
“没办法,我们只能请老师,找专家来翻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厂领导借着省里举办大学习月的契机,在厂里开设了两个语言学习班。语言学习班非常有成效,当时还一度刊登在省报上!”
“而我认为,我们学习语言的目的不是‘引进来’,而是‘走出去’。”
“随着我们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增多,早晚有一天我们的商品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而语言就是我们走出去的一块非常重要的敲门砖。”
讲到这,陈露阳看见了下面第一排的位置有人举手提问。
这还是交流会上第一次有人举手提问,陈露阳下意识的将目光望向工作人员。
工作人员点头示意之后,陈露阳才道:
“那位同志,您有什么问题?”
众人顺着他的目光看去,见有人提问,都转过头去看热闹。
“同志您好,我是燃气轮机研究院的,我们院目前也存在东西买到手但是看不懂、说不通的情况,能请您分享一下怎么学习的英语交流吗?”
说话的人语气虽然温和,但是眉宇间有一条重重的川字纹,看着很是严肃。
陈露阳笑着示意他请坐:“这个问题就是我要与大家分享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多听、多看、多说。”
“我的语言其实是跟我爸学的。我爸喜欢听隋唐演义,但是由于我家的收音机不好使,总是跳台,经常就跟跳到了日语和英语频道。”
“我就跟着广播听,然后照着《广播之友》去看《星期日日语》和《星期日广播英语》的原文,就这么一天天的跟下来就学通了。”
“你的意思是,跟着广播听就能把英文学会了??”
燃气轮机研究院的川字纹反问了一句,语气里多少有些质疑。
不过还没等陈露阳解释,会场的另一端倒是有人主动下场帮忙。
“广播确实是个好东西!我们学校的一个老教授就是通过听广播,自己学会的英语。”
陈露阳抬头一看,就见自己的“爷爷之一”手里抓着拐杖,乐呵呵的开口。
别看老爷子一脑袋白头发,但是说起话来依然声音洪亮。
老爷子乐道:“起先我们也认为他听不懂,但是那老家伙现在耳朵练的比我们都好使。”
老爷子说到最后,忍不住由衷的感慨一句:“勤能补拙啊!”
陈露阳站在台上,没敢吱声。
这个会场里坐着的,不是搞理论写教材的,就是搞技术革新的,哪有傻子?
说他们各个人均天赋异禀都不为过。
还勤能补拙……
你换成普通老头儿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