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约了第二天在这见面,交付鸡毛掸子。
“这还不到10点……”
陈露阳看了眼时间,琢磨下面去哪。要不然……去北大瞅瞅???
陈露阳想到“北大”,眼珠子都要冒绿光了。
这次来片儿城,他就想着进北大里面看看。
再加上还有高红鸣的盛情邀请,陈露阳哪里还等得住,直接气势汹汹的杀了过去。
坐上公交车,陈露阳看好了站点,坐在靠窗户的位置看着窗外的景色。
在经过一条街的时候,
陈露阳突然瞳孔一缩,猛地趴着窗户往外看。
只见街道上,两个女青年并肩行走。
其中一个人……
蒋晓华!???
陈露阳将脸贴在窗户上往外看,可是还没等他看的更清楚,公交车拐了一个弯,啥也看不见了。
她来片儿城了!?
陈露阳眉头锁紧。
一个下乡女知青,但是双手细嫩的仿佛没有干过任何活。
档案被调走,
国资部的女司长……
陈露阳将所有的事串连起来,最后重重的拍了拍大腿!
这个蒋晓华啊……真是不讲究!
你特么背后这么大的本事,你倒是给厂里的小汽车做个宣传啊!
这要早知道厂里有这么一尊大佛,何必他们又产销联谊,又记者招待的。
直接一步到位,攻略核心多好!
就在陈露阳把主意打在蒋晓华身上,寻思怎么才能透过她打开市场的时候。
公交车缓缓停下。
“北大,北大到了!”
听到有人提醒,陈露阳跟随人群下车。
到了收发室做了登记,不一会儿,高红鸣就从校园里走了出来。
“陈同志!”
高红鸣热情:“你来的正好!”
“今天我们请来了星期日英语的播音员录音频,正好你这个原作者来看看!”
陈露阳有些诧异:“这么快?”
高红鸣笑:“老师和学生们反响高嘛~一得到你这个原作者的同意,我们就马上开工了。”
其实,年前他们就已经着手准备这项工作了。
包括名单上的姓名都是他们一早就已经沟通联系过的。
所以陈露阳这边一同意,这边马上就着手开始了录制工作。
不过,录制工作并不在北大,而是在百胡同。
趁着现在还有时间,
高红鸣领着陈露阳去食堂吃了顿饭,随后去了办公室。
现在还是寒假,学校里的学生。
校园里很安静。
跟着高红鸣走进办公室,一个戴眼镜的女老师正在看书。
高红鸣:“韩老师,别看书了!看我把谁领来了!”
韩玲疑惑的抬头。
现在的陈露阳也就是19岁的年纪,跟学校里的学生年纪差不多。
甚至比好多学生的岁数还小。
高红鸣笑:“这位就是《英语日常交流用句》的作者,陈露阳!”
“陈同志,这位是我们学院的韩玲韩老师。”
陈露阳马上热情伸出手:“韩老师,您好!”
“您好。”韩玲不敢置信的看着陈露阳。
这……这也太年轻了!
当初他们拿到这本书的时候,都以为作者最起码也是个留学归国,受过高等教育的,至少40多岁的同志。
可是谁也没想到,这陈露阳岁数也太小了!
高红鸣接着介绍:“陈同志可不仅仅是这本《英语日常交流用句》的作者,还是车间主任和工程师。”
韩玲更震惊了。
北大最不缺的就是人才!
可是再人才,也没有这么年轻就又出书又当车间主任又当工程师的啊?
难道这人就是长的年轻,其实岁数不小??
韩玲试探:“陈同志,你今年多大了?”
陈露阳笑:“老师,我今年19岁了。”
韩玲瞳孔地震!
高红鸣:“小陈不仅会英语,还会日语和法语,意大利语也说的极为地道!”
陈露阳的英语、日语和法语他没听到过,
但是意大利语却是从头听到尾。
说的是真不赖!
韩玲:“19岁,这么好的年纪应该上大学啊!”
现在国家最缺的就是人才!
陈露阳这么年纪轻轻就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如果考上大学,深造几年。
等毕业了之后,肯定会有更高更大的成就。
这也是高红鸣遗憾的地方。
高考好不容易才恢复几年,全国符合报考条件的同志都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想要通过高考上大学读书。
倒不是说工厂不好,
只是陈露阳这么优秀的苗子,不进大学学习太可惜了!
陈露阳惭愧:“我去年高考没考上,”
高红鸣失声:“你没考上?”
能同时学会四门外语的人,说是天才都不为过。
这样的人怎么也不应该考不上大学啊!
陈露阳如实道:“我理科不太好……不过我今年有认真复习,打算等到高考的时候再试试。”
听到对方有想考大学的念头,高红鸣和韩玲登时目光闪烁起来。
高红鸣借势笑着问了句:“陈同志有心仪的大学吗?”
陈露阳如实道:“挺想考北大的,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韩玲笑道:“不试试怎么知道考不上!”
高红鸣:“是啊!我们学校没那么难考,你好好复习,肯定没问题的。”
陈露阳“呵呵”了……
你特么骗鬼呢!
还你们学校没那么难考。
丫的最难考的就是你们!!
三个人唠了会儿磕,就一起出门,前往录影棚。
录音棚在百胡同。
走进录音棚的时候,已经有五六个人在里面工作。
房间里安静的吓人,只能听见《星期日英语》的广播员录制磁带的声音。
陈露阳站在旁边,心中真是无限感慨。
真的是舞台决定了演员。
如果不是自己跟着王轻舟来到片儿城,认识了北大外国语学院的主任。
这平时只能在广播里才能听到的声音,他怎么可能有机会见到真人?!
省城虽然好,但是在资源方面,还是与片儿城差距的太大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