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节(2 / 2)

“有事?”三郎顺嘴问一句。

小五年龄小,虽然觉得不应该给他哥找事,还是让忍不住说,“哥,我想吃大人手里的东西。”

“大人手里的啥?”三郎反问一句,突然想到,“花生?”

小五没听说过,刚巧那东西他也没见过,便点点头,“是的。”

“饿了?”三郎说着弄个馍夹几块五花肉,“和四妹一人一半,花生一人只能吃十个。”

“好!”小五不见得多想吃,只是看甄庆明的嘴不停,有点好奇而已。如愿吃到花生,嚼两口,不如肉夹馍好吃,小五又把剩余的花生放回去了。

三郎收好摊便洗手做饭,打开橱柜,瞪眼一瞧,吼道,“甄庆明!”

一时间震得鸡飞鸭子叫,小五和四妹赶忙往堂屋里跑。正在猛灌水的甄大人呛的咳咳咳,“叫,我干嘛?”

三郎从未叫过他的名字,甄庆明以为出啥大事了,边咳边走,疾走到三郎跟前,咳嗽的脸通红。

“花生怎么还剩这点?”三郎怒瞪着他。差不多六斤花生,一顿饭的功夫,少了三分之一!

“那个,不小心,吃,吃多了。”甄庆明说完耳朵根子也红了。

东来东宝听到这话很想捂脸,可他家少爷耷拉着脑袋怪可怜的,“三郎,没了再买就是啦。”

“这不是没了的事。”三郎“砰”一下关上橱柜,很是无力地说,“生花生吃多了容易引起腹泻,今儿有你受的!”

“嘎?”甄庆明猛然抬起头,两个忠心耿耿的小厮吓一跳,“真的?”

“我骗你们干啥!”三郎道,“小五,我先去是不是跟你讲过,不能多吃。”

“三哥说,只能吃十个花生。”小五见甄大人的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红,想笑不敢笑,憋得好难受。

“那你咋不跟我讲?”甄庆明埋怨地看他一眼。

“是你自己说不好吃,不好吃能吃两斤,要是好吃,花生是不是早被你吃完了?!”三郎不禁扶额,

“不会的,你还没吃呢。”甄庆明接的好快。

三郎好气又好笑,这个冤家!

事已至此,怎么办呢?只能去药铺里抓止泻药预备着。

甄庆明见三郎只顾得剥花生,愣是不搭理自己,喃喃道,“我,我以后不贪吃了。”

三郎白他一眼,“把所有的花生壳剥掉,这页就掀过去。”

“好!”和三郎认识几个月,三郎从未和自己生过气,甄庆明好怕他再冷着脸,张嘴想问,剥花生干么?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三郎深吸一口气,替听说,“我去做饭了。对了,今天住我家。回头让孙婆婆给你熬药,以防夜里有啥事。”

“你真好!”甄庆明心里一暖,扬起笑脸。

眼睛一花,三郎不禁哀嚎,这辈子完了!

☆、第37章回乡过节

和心仪的人同床共枕,三郎心里非但没有一丝涟漪,还不住地祈祷,甄庆明千万不能有事。

而当事人却一点不紧张,躺在三郎身边还觉得新奇,“你每天晚上什么时候睡觉?”

三郎:“和双胞胎同时睡。”

“这么早啊。吃过饭就睡觉能睡着?”甄庆明又问。

三郎睡不着,“不睡觉干啥去,大晚上外面又没什么玩的。”

甄庆明想说没得玩可以看书练字画画么,一想到今天惹得三郎震怒,大人吭哧两声,“再过半个月就到五月端午了,到时候有赛龙舟的,对了,咱们去青州府看看,那里一定热闹极了。”

“端午节啊,我可能得回家。”

“回哪个家?”甄庆明下意识地问。接着便一阵沉默,“我忘了。”口气有点闷闷的。

三郎以为他想家了,“你是不是要等到三年任满才能回家?”

“不是。我想回去随时都可以抽空回去看看,只要没有凶案亟待处理。”说着顿了顿,“不过,我能回去也不能回去。”

“为啥?”三郎支起身子,黑暗中双眼发亮。

大概三郎对他真心好,而三郎又是个聪明的,再有甄庆明自己都不担心半夜里腹泻,三郎却比他还紧张,思索片刻,便把京城里的情况告诉三郎。

三郎瞬间想到清朝历史上的“九龙夺嫡”事件。

不同的,此地的皇帝昏庸,太子平庸且心胸狭隘,太子的兄弟们多数中人之姿,唯一出挑的端王便成了太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偏偏端王的母亲贵妃已逝,皇后还活着。

三郎从未想过,看似安定的生活背后,战争一触即发。同时,不禁庆幸,“幸好端王在青州,要是在京城,说不准已经被太子害死了。”

“是呀。以前听大哥说端王勤政爱民,朝廷这几年年年加赋,青州地区多年不变,我还以为端王特意借此收买名声呢。

“看到这里的人那么有精力到处滋事,一点也不担心温饱问题,也难怪太子把端王当成最大的对手。端王现下管理青州地区,如果有一天,他推行的那些政令全国普及,端王不用动一兵一卒只要说一声他想当皇帝,估计天下百姓便替他把皇帝赶下龙椅了。”

“这么厉害?”三郎不信。

甄庆明道,“我以前也不信。”

“那他都做了些什么事?”三郎好着急,本以为到了太平盛世,谁知危机四伏。

“就说赋税吧,京城的百姓每年要交各种赋税,收了人头税还要收田赋,而青州地区的百姓只要按亩交田赋就行了。偶尔哪里要修路挖河,不想服徭役的可以用银钱代替,不过,这个税很重。估计王爷怕税轻了人们都不去服徭役,回头没人愿意参军,暴涨的河水没人疏通,天下就大乱了。”

“你以前不知道么?”三郎心下奇怪。

“听说过,可青州是王爷的封地,朝廷不给他俸禄,青州每年收多少税端王就有多少钱,谁会傻的跟自己的钱过不去。”甄庆明道,“皇帝怕王爷拥兵自重,青州的军队不归王爷管,而各地藩王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就要有自己的护卫队,这样一来,端王更需要钱了。”

“难怪以前经常听人家说哪里哪里又出现?是不是那些地方的赋税太重?”

甄庆明点点头,“是呀。我以前待在京城那四方天地里,看惯了各种勾心斗角,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如今的皇家有仁爱之君。”

“照你这样说来,那位太子很是不堪了。”三郎突然想到,“你父亲是丞相,天子近臣,而你却在端王的封地,这应该不是巧合吧。”

“你这么聪明真的好么?”甄庆明哀叹,“你要是跟我读书识字,有朝一日说不定比我还厉害。

回答他的是三郎的鼻鼾声,甄庆明无奈地闭上眼。

却不知道,青州城最大的庄园里,躺在主卧室的大床上的两人也没睡,即便夜已深了。

只听端王说,“以往听别人讲,甄相的小儿子不着调,除了吃就是玩(死人尸体),谁能想到短短一个月破获好几起凶案,每起案子条理清晰没有丝毫疑点,最长用时没超过三天,让他待在桃源县真有点大材小用。”

“你想重用他?”另一人说着手滑进他睡衣里。

“别闹。”端王按住他的手,“我倒是想重用他,可现在不行。京城来信,父皇前夜大战三女,中途累昏过去,也不知道他现在是死是活。”

“管他呢。只要他们不来找咱的麻烦,让他蹦跶去吧。”男人说着打个哈欠,“睡觉,睡觉,不放心我改天去京城。”

就在三郎每天想,一旦打仗,他要准备哪些东西时,转眼间,家家户户插上艾叶,县衙内外弥漫着粽子香。

小五和四妹戴上漂亮的五色线,围在三郎身边,嘴巴不停的问,“哥,粽子可以吃了么?”

“哥,我好饿。”

“我也没亏着你俩啊。”三郎奇了怪了,连着几个月,每天不是鱼就是肉,这俩孩子咋还那么贫,“吃完早饭没半个时辰,又饿了?忍着!”

“哥——”小五拖着长长的音,苦着小脸,“人家真的好饿,好饿!”

“去喊甄大人。”三郎抬腿朝他屁股上踢一脚。

以前端午节,兄妹三人平分一个粽子,粽子还就鸡蛋那么大,这次端午节,三郎早在半个月前便买半袋子糯米,从昨天下午就开始收拾材料。

他早上没去卖烧饼,卯时吃过早饭便开始包粽子,和孙婆子包近一个时辰,所有的糯米才包完。倒入大铁锅中,大半锅粽子把双胞胎开心的又蹦又跳。

“三郎,叫我干啥?”甄庆明面无表情的问,只差没明说,他很不开心。

为啥不开心,还要从三天前说起。吴大明夫妇被县令大人整治一番,回到村里又对上吴赖氏无情的嘴脸和邻居们的自责。

吴大明最初有点恼三郎,可每当吃饭,人家大人小孩一大桌子,他家孤零零两口人,吴大明心里不得劲了。等他和吴赖氏出去干活,路上碰到人,人家又总是问,“吴大明,你家仨孩子啥时候回来?”

吴大明还想硬气的说,他又不是三郎,不知道!

没等他说出口,像吴蔡氏这种不怕得罪他又不怕得罪吴赖氏的妇女,逮着他咋咋呼呼数落一顿,要是赶巧碰到吴赖氏,她指桑骂槐又把吴二明一家数落一顿。

村口还贴着盖有县令大印的告示,吴赖氏做贼心虚不敢还嘴。当吴大明习惯性看望她时,她便把这气撒到吴大明身上。

一来二去,吴大明便不爱去吴二明家里了。而吴赖氏可怕她以前的恶行被翻出来,听说县令大人把一个虐待继女的妇女关起来判四年,这老虔婆吓得一夜没合眼。

以致于老两口这些天老实的像老鹌鹑,吴大明给他们送端午节的礼,她知道吴大明手里还有点钱,也不敢狮子大开口,闭上眼黑宰他。

吴大明和吴二明家的关系不像以前那么黏糊,吴蔡氏也愿意给他们正常搭话,“三郎端午节回来么?”

夫妻俩相视一眼,不敢说不知道,怕吴蔡氏数落,“我们明天去县里买东西,问问三郎可得闲。”

“啥得闲不得闲,双胞胎是你们两口子生的,三郎说不要你们养你们就不养了?听说三郎那孩子揉面揉的胳膊肿多高,让他歇一天有啥了。”

“我们知道。”吴大明有苦难言。

自从上次踢到小五,三郎眼里就没他这个爹,可这又是自己作的,吴大明咬碎牙也要咽下去。

怕他去会惹三郎又生气,吴梁氏一早起来,也没吃饭,就去三郎卖烧饼的地方找他。当着街坊四邻的面,吴梁氏说出让三郎回家过节的话。

如果三郎拿乔,不出三天,县里便会传出他把亲娘的脸往地上踩。看到吴梁氏理直气壮的说话,却小心翼翼的看着他,好像他随时会发火一样。

三郎好气又好气,他也没干啥,搞得这么怕他干么。见自己再不答应,吴梁氏一会儿能哭出来,赶忙点头。再说了,他原本便打算端午节回吴家村过。

“要不你和我一块回家?”三郎问。

甄庆明白他一眼,“不稀罕!”

三郎苦笑,“无论咋说他们都是我爹娘,不回去不像样。”说着拽起他的胳膊,“你喜欢吃啥样的粽子?腊肉馅?红枣馅?甜的咸的五香的,我都包了。”

“别想拿点粽子糊弄我!”吃货不为所动。

“我真得回家,不然晌午了。”三郎喜欢他,也可劲惯他,“晌午饭让孙婆婆做,你要是不喜欢就让东来去酒楼里买菜,等我下午回来给你做一大桌好吃的?”

甄庆明瞥他一眼,无声地说,不够!

“那粽子给你留一半?”家里有两个藏不住话的小孩,甄庆明知道他们以前的日子简直“猪狗不如”,冷哼一声,“你当我是猪!”

“你不是,我是!三成,行么?”三郎笑看着他。

甄庆明看到他眼中的促狭,耳朵一红,粗声粗气地说,“我要一半!”

三郎抬脚就走,什么意思啊,逗他玩呢。

甄庆明见此,忙拉住他,“我,我跟你开玩笑咧。”

脚步一踉跄,三郎好险摔倒,深吸一口气,“我明天再回来。”

“行啊。”甄庆明答应的好痛快,“只要你那家里有你们住的地方。”

☆、第38章邻里百态

三郎背着半篓子熟粽子,拎个篮子,篮子里有两斤五花两斤排骨,一只鸡和一条鱼,这些是三郎想了好久才决定买的。

反倒惹得小五不快,“我们吃粽子就好啦,干啥买肉,就算买也别买恁多啊,咱可劲吃一顿也吃不完。”

“小五,恨咱爹么?”这是三郎第一次问他。以前怕惹小五想到什么不开心的,平常不得不提到爹娘也是快速转移话题。

小五郎的眼皮一动一动,想说恨,话没说出来眼眶先红了。三郎叹一口气,松开他的手摸摸他的头,语重心长的说,“咱别恨他,有恨人的工夫多跟甄大人学些本事,等你像大人那么厉害,有他们后悔的。”

“好!”小五吸吸鼻子,要说别在意吴大明以前的打骂,小孩办不到,随着吴家村越来越近,双胞胎的脚步越来越慢,“哥,我,我想回家。”这个家自然是指县里的家。

但今天是端午节,三郎必须带着弟弟妹妹回去,防止以后有人拿这事做文章,他们必须高高兴兴进村。

双胞胎对吴家村没什么好印象,好在他们听三郎的话,见他哥笑着给村里人打招呼,四妹和五郎很是腼腆地冲人家笑笑。

虽然没开口招呼他们,熟悉双胞胎的人都说,“五郎咋变这么乖了?四妹也有姑娘样了。”

接着就有人说,“还是县里的水土养人。”话音刚落,又围上来几人。

三郎眉头一动,“我出去卖饼的时候好把他俩关在家里,他俩这是憋的。”

“就那看起来也比村里的熊孩子懂事。”

居移气,养移体,生活环境变了,双胞胎身上的东西自然也变了。三郎搁心里嘀咕,嘴上却说,“真的么?那可要谢谢和我们同住的孙婆子。老婆婆原本是有钱人家的奴仆,早些天那家人去别处做生意,她留下来看房子,每天闲着没事就喜欢和双胞胎聊天,小五和四妹大概是跟她学的。”

听他这话,跟三郎说话的人们找到双胞胎变好的理由,心里舒坦了,“三郎,每天赚不少钱吧?县衙旁边的房子可贵了,你也能租的起,真厉害!”

“除去我们用的,也剩不多说。”众人想撇嘴,三郎又说,“反正比帮人家干活好些。”

三郎如果说没有钱,这帮村民会觉得他假,要说自己有钱,这些人背地里又该嘀咕,有两个臭钱就开始显摆。

而这话正符合人们的心思,他们会想,别看三郎赚些钱,可那兄妹三个可怜啊。爹娘动不动打他们不说,胳膊肘子还往外拐,没个大人跟后面看着,赚点钱也是应该的,不然,三郎可没活头了。

好事者乍一瞧见三郎便去喊吴大明,众人聊得正热,吴大明夫妇远远跑来。三郎见他们不像以前那样,看到吴大明紧接着就提醒自己,“小心你爹娘!”

便确定,他背着篓子挎着篮子,带这么东西回来,还是惹人家眼红了。

“爹娘来了?我们该回家了。”三郎说着抬起脚,走两步突然停下来,“瞧我这记性,听人家说赵员外的三个闺女这几天出门子,到处找短工,还有一个酒楼里招洗菜的和跑堂的,也不知道咱村里有没有人愿意去。”

他的话音落下,众人愣一下,过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有,有!三郎知道哪家酒楼?”

三郎摇头,“我昨天卖烧饼的时候听人家讲的,当时忙着做饼也没顾得问。”

“那——”

“回头去县里看看不就知道了。”还有人想问些别的,见吴大明两口子越来越近,便打断对方的话,“听人讲,三郎又要和面又要做饼还要收钱,他能记得人家说的话就不错了。”

“嘿嘿,我下次一定问清楚。”三郎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见众人说话的口气真诚许多,暗暗松了一口气。

而吴大明走到三郎跟前非但没有像以前那样动辄呵斥,“来了就赶紧回家!”还不太敢靠近他们,吴梁氏想拉三郎的胳膊,手伸出来又缩回去了。

吴大明想跟唯一的闺女说话,心有灵犀的双胞胎同时躲到三郎身后,还未离去的众人嬉笑一声,“三郎,你爹娘要是不给你饭吃,记得去我家啊。”

“三郎要去也是去我家。”紧跟着吴大明跑来的满仓瞪着对方说,“三郎以前被欺负,你还跟在后面叫好,别以为三郎不计较我就忘了。”

“那都多久的事啦。”三郎笑了笑,对于刚过去三月的事毫不在意,“以前咱们还小不懂事,以后和和气气相处就是了。”

“对,对!还是三郎会说话。”对方听到满仓的话有点不自在,三郎这么一说,他找到台阶就遁了。

要说围着三郎的这群人中,以前看不起三郎的可不少,如果认真追究起来,他端午节也甭过了。

因此,三郎如今也算衣锦还乡,却没在村里传出什么风言风语。

随着爹娘回到家,三郎放下背篓就说,“小五,去拿个盛菜的盆。”

“我去,他不知道搁哪儿。”很少不进灶房的吴大明在三个孩子离家后,不得不一天三次蹲锅门前。把盆递给三郎,略不自在的问,“背篓里是啥?”

“孙婆子教我包的粽子。”三郎一说,四妹想问,三哥,咋一回家就满嘴谎话?小五瞪她一眼,四妹抿抿嘴不敢吭声了。

多日未仔细看看几个孩子,想孩子的吴梁氏一眼瞧见四妹的小动作,忙问,“是不是累了?进屋歇歇。”

“我去给你们搬板凳。”吴大明说完就往堂屋里去。三郎很是诧异,眼皮一跳,这是他爹么?不会被人换了芯子吧?

他哪知道,吴大明只是个从未出过桃源县的平头百姓,在牢里蹲半天,出来后稍稍干点亏心事,当晚就做噩梦。加上吴赖氏无赖的态度,在一些和吴赖氏不对付的村民的洗脑下,如今的吴大明已比三郎刚来那会儿好多了。

最起码知道有一日他死了,给他扛幡摔盆的只会是他闺女儿子,侄子侄女最多披麻戴孝送他一成。

清明鬼节,来祭拜他的也只会是闺女儿子,侄子侄女有人家自己的爹娘。

三郎见他这样,也不再无视他,拿五六个大粽子放在盆里,“满仓,别嫌弃哈。”

“你这是干啥?!”满仓一瞪眼,转身就走。以前见三郎烧锅做饭喂鸡放羊,还要照顾弟弟妹妹怪不容易的,经常帮他干活却从未想过要他的东西。

“满仓哥,我包的粽子多,你不要我们也吃不完。”三郎伸手拽住他,“听人家说粽子这东西不容易消化,一顿只能吃一个,不然肚子胀很难受。”

“那你包恁多干啥?”满仓说着又瞪他一眼,“挣点钱咋能这样花,小五和四妹还小,你也想想他俩。”

“我知道,不过一年也就吃着一次。小五和四妹看街坊邻居吃粽子,急的流口水,我去买糯米想多做几个,以前又没做过,一下子就做多了。”三郎把盆递给他,“你快送回家,这盆我还要用。”

满仓知道他胡说,叹口气,摇摇头回家了。

怕三郎再给他东西,放下盆就往外走,这次三郎没拦着他,而是从篮子里拿出一条鱼和一斤五花肉,又拾六个粽子堆在一块,“爹,你给爷爷奶奶送过去,还是我去送?”

第8节

恋耽美

最新小说: 崽崽今年三百岁,才不是什么三岁小奶团 烈夏 落日心动 今夜燥雨 在陌陌约到前男友的白月光 和他的十年 归澜(NPH) 我真没跟总裁谈恋爱[娱乐圈] 鱼栖梧树下[先孕后爱] 她来时起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