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都说,这家男主人的老婆,带着两个孩子跟别人私奔了。
男人去报警,不知道女人和孩子到底跑去哪里了,神通广大的警察局出动了多名警力,也没找到人。村里都传谣言,男人是被人戴了绿帽子。时间一晃过去多年,实在无法忍受流言蜚语,在老婆孩子失踪三年后,男主人选择吞服农药自尽了。
竟真有此事!?
19年前真的有一名女子和两个孩子失踪了?事情还闹得当地沸沸扬扬?
志愿者们眉宇间遮不住震惊之色,他们扭过脑袋,第一时间看向了徐征明。
按照帖子里的说法,徐征明可是那个失踪的大孩子。
徐征明一听,心中情绪激烈起伏,他恨不得朝这群人大声怒吼:“没有私奔!她是被人害了!”
你们怎么能随便诬蔑她!败坏她的名声!她是不幸遇害了,她当年的孩子之一,今年回来为她报仇了!徐征明几乎想不管不顾地大吼大叫,而后听到父亲因为受不了谣言自杀后,他一腔来不及发泄的激愤心情,忽然像是被打了一个闷棍,脸上血色尽褪。
眼泪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
啊啊啊啊啊原来这屋里竟不止一起命案,他的父亲也!
如果不是江雪律扶着他,徐征明几乎要跪在地上失声痛哭。
潮声志愿者这一刻是真的信了,相信这间屋子里曾经发生过骇人听闻的惨案。
除了孟冬臣,从村里人开口,大少爷微皱的眉头一直没有松开,眼底里的讥讽之意久久不散。
等村里人说完,他随手指了一个志愿者道:“你去问他们,treasure和念念不忘给了他们多少钱一天的群演费?”
志愿者去了,很快就回来了:“孟哥我问了,他们的方言语速太快,我听都听不懂,只听明白了一句。”
“哪一句?”
“他们说,一分钱都没有,群演你个仙人板板。”
孟冬臣:“?”这是在骂他吧,绝对是吧!
第二十九章
孟冬臣不信,他也不是什么被害妄想症,纯属这些村民不仅骂他,口风还太一致了。
人都是健忘的,事情都过去十几二十年了,一些女人私奔男人自杀的家长里短,村里人怎么可能记得如此清楚!
更重要的是这年头,骗子们的手段层出不穷,骗术永远在进步。纵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又如何,沉浸其中时往往意识不到是骗局,等被骗得一干二净后才会恍然大悟,到那时已经迟了。
潮声是他一手组织的社团,孟冬臣难免疑神疑鬼,他不允许潮声成为骗子们刷名声的工具。他担心志愿者们的同情心被利用,也疑心自己不是进了一个民风淳朴的村落,而是一个《楚门的世界》。
剧本从两辆面包车颠簸入村就开始上演了,这些村民都是按天收费、尽职敬业的群演。
孟冬臣还不明白。
就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村里才会咀嚼多年记得清清楚楚!谁家二婚了、谁家盖新房了,哪个老乡在城里赚钱了,村里父老乡亲们比谁都门清。
更别提当年这件事闹得不算小,一个姿色不俗的年轻女人带着俩孩子在年后失踪,一个五六岁,一个三四岁,一去不复返,在村里可谓是轰动,大家都说女人绝对私奔了。
流言一起,说得有鼻子有眼。
他们都传,也许是大过年期间,人来人往的,女人看到自己多年前的老情人了,两人眉眼往来一下子旧情复燃,年节一过,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跟着老情人跑路了。至于女人投奔新生活,俩孩子拖油瓶该怎么说,一般私奔也不会带孩子啊。村里人也有一套言之凿凿的逻辑:绝对是当妈的舍不得孩子,私奔时也跟着带走了!反正俩孩子年龄都小,跟着新爹养得熟。
总之,民风淳朴的村子里,他们不惮以最大的恶意、自己的逻辑去揣测一个女人,却从没有人想过可能是出事了。
当年男主人也是以失踪案报了警,警局来了不少民警,各种走访调查也没找到人,案子就这样渐渐搁置了。男主人后来也自杀了。
一瓶农药下去,不出三天尸体都臭了。这间砖瓦房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凶宅,村里人谁能不印象深刻。
当然了,这都是快二十年前的事了。
随着村里的人事物几经变迁,部分村民变得衰老健忘,新谈资取代旧谈资,近几年众人已经不再讨论这件事。
不讨论,不代表不知道。
江雪律一问起,所有人尘封的记忆再度被唤醒。
孟冬臣还抱有怀疑之心,可他带来的六名志愿者已全军倒戈。志愿者们有自己的判断力,梦境之说确实令人惊奇。
剧本好编,可这些陈年旧事不好造假啊!
村民们说,男人曾经报过警。
报警这种事会留记录,去当地警察局一问便知,村民们可以是拿钱办事的群演,破屋子可以是人为装点的道具,警察局却不会陪你弄虚作假。
更别说,treasure和念念不忘就算是骗子。
编出一起三男杀一女的案件就足够骇人听闻,何必再多一起男主人自杀案?谎话往往越简单越好,编得多了,就会露出破绽。
所以志愿者们相信,这是一起真实发生在十九年前的案子!这一刻他们愿意摒弃偏见,帮助徐征明!
另一边,徐征明心胆俱碎、啜泣不止,江雪律在安慰他。
少年的口吻十分冷静:“你已经找到自己的出生地了,无论事情过去多年,血亲离去让你多么无法接受,你还不能倒下,你忘记我们一开始说的了吗?”
徐征明从泪眼模糊中抬起头,与江雪律那双漆黑若星的眼眸对上,“我没忘……我记得!”他只是乍听之下,心灰意冷而已。
treasure当时说:“我陪你一起找出凶手,为你母亲报仇,让这个案子沉冤得雪!我们先回到你出生地,找到你母亲的尸骨,有了尸骨,警方一定会立案——”
当时这番话,在帖子里跳出来,透露出坚定的意味,如同宣誓一般,隔着网线让他心惊肉跳、感激不已。
时过境迁,发生在当下,依然给了徐征明充沛的力量。